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瑶瑶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酰胺酶
  • 3篇超广谱
  • 3篇超广谱Β-内...
  • 2篇药性分析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肺炎
  • 2篇埃希菌
  • 2篇大肠埃希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丁胺
  • 1篇多巴
  • 1篇多巴酚丁胺
  • 1篇心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7篇义乌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王瑶瑶
  • 2篇朱锦宏
  • 2篇金小珍
  • 2篇杨莲芳
  • 1篇王巧伟
  • 1篇蒋丽芳
  • 1篇魏洪平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对先心病并肺炎心衰患者IGF-1和IGFBP-3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对先心病并肺炎心衰患者血清类胰岛素增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先心病并肺炎心衰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治疗上再予亚胺培南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记录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较高(P<0.01),LVEF较高(P<0.05),血浆BNP水平较低(P<0.05),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心率正常时间、肝脏回缩时间以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治疗先心病并肺炎心衰有较好疗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缓解心衰症状,且升高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
王瑶瑶杨莲芳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亚胺培南IGF-1IGFBP-3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药敏分析及ESBLs基因分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医院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耐药性,并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 96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45株新生儿败血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ESBLs基因分型,并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100.0%,产ESBLs检出率高达57.8%,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对含酶抑制剂类药物、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73.1%~92.3%);对26株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发现11株携带有TEM基因,12株CTX-M-14基因型,两株CTX-M-1基因型,5株SHV基因型,同时部分菌株携带有≥2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医院新生儿败血症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以产ESBLs株为主,其主要基因型为CTX-M基因,但也存在TEM、SHV等多种基因型。
朱锦宏王瑶瑶金小珍
关键词:败血症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158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义乌地区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义乌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158例患儿痰培养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手工K-B纸片扩散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判定ESBL。结果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碳青酶烯类呈高度敏感,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达到19.6%。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多重耐药现象突出,ESBL检出率较高。
王瑶瑶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肠外营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功能及肝脏功能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对消化功能和肝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探讨。[方法]将我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延迟微量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儿消化功能和肝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加(27.86±5.49)g/d,住院时间(12.53±1.32)d,转全量胃肠道喂养时间(8.31±1.13)d,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4.41%;对照组患儿体重增加(22.16±1.84)g/d,住院时间(18.69±2.79)d,转全量胃肠道喂养时间(13.25±2.85)d,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16.1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出生后7d氨基酸(3.97±1.93)g·kg^(-1)·d^(-1),白蛋白(35.49±3.65)g/L,前白蛋白(99.69±13.54)mg/L;对照组患儿出生后7d氨基酸(2.44±1.01)g·kg^(-1)·d^(-1),白蛋白(32.04±2.38)g/L,前白蛋白(90.04±8.72)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7dTBIL(12.13±2.35)mg/dl,IBIL(9.13±1.24)mg/dl,DBIL(1.50±0.53)mg/dl;对照组出生后7dTBIL(14.66±4.31)mg/dl,IBIL(11.87±2.89)mg/dl,DBIL(1.54±0.55)mg/dl;其中TBIL和IBI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胃肠外营养支持应用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能够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减轻患儿肝脏损伤程度,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瑶瑶
关键词:肠外营养极低出生体重儿肝脏功能
小儿哮喘炎症因子测定与免疫和气道功能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4、IL-17、IL-33对小儿哮喘病情的判断价值及其与免疫功能、气道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哮喘小儿12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7例、中度组50例、重度组31例;另选取50例健康小儿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小气道功能。结果哮喘患儿血清IL-4、IL-17、IL-3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患儿的外周血CD_3^+、CD_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_4^+/CD_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CD_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病情越重,CD_3^+、CD_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_4^+/CD_8^+ 比值越低,CD_8^+ T淋巴细胞水平越高;哮喘患儿的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MEF50)、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MEF25)低于正常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L-4、IL-17、IL-33含量是小儿哮喘的血清学特征之一,可作为病情判断的客观指标。
王瑶瑶杨莲芳蒋丽芳
关键词:小儿哮喘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气道功能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预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标本,对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医院获得性肺炎与社区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从351份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73株,分离率为20.8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性最好,敏感率为100.00%;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5.65%、50.00%、26.09%,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1%、14.81%、22.22%、18.52%;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73.91%,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25.93%(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在肺炎患者中的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其中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严重;对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朱锦宏王瑶瑶金小珍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耐药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β2微球蛋白及肾血流动力学对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β2微球蛋白(β2-MG)及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HSP患)L(HSP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运用ELISA法测定血清cystatin-C,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β2-MG,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HSP组患儿血清eystatin.C[(3.96±1.52)msm]及β2-MG[(2.74±0.82)ms/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61)mg/L和(1.89±0.47)mg/L],P值均〈0.01。HSP组患儿肾血流频谱为高速高阻型,肾主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1.068±0.348)m/s]和阻力指数(0.894±0.125)均高于对照组[(0.859±0.357)m/s和0.726±0.078],P值均〈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tatin-C及肾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大大提高早期发现肾损害的敏感性。
王巧伟魏洪平王瑶瑶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Β2微球蛋白血液动力学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