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雪阳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系
  • 3篇星鲽
  • 2篇毒性
  • 2篇毒性作用
  • 2篇原代培养
  • 2篇圆斑星鲽
  • 2篇条斑星鲽
  • 2篇连续性
  • 2篇继代
  • 2篇继代培养
  • 1篇鱼鳍
  • 1篇久效磷
  • 1篇黄鱼
  • 1篇大黄鱼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郭雪阳
  • 3篇樊廷俊
  • 3篇姜国建
  • 3篇孙爱
  • 3篇徐晓辉
  • 2篇徐彬
  • 1篇杨秀霞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黄鱼鳍细胞系的建立及久效磷对其毒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建立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鳍细胞系,为其细胞毒理学、病毒学与细胞工程等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采用酶消化法使用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Leibovitz L-15和DMEM培养液(pH7.2)在22~28℃分别启动了大黄鱼鳍组织的体外培养,通过添加促细胞贴壁和分裂的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对大黄鱼鳍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并研究了久效磷对大黄鱼细胞系鳍细胞的毒性作用。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大黄鱼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20%FBS-DMEM/F12,最适培养温度为25℃,体外培养鳍细胞的形态主要为成纤维细胞样,22 d后便可形成汇合细胞单层,经过连续继代培养成功建立了大黄鱼的连续性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112代;对第60代大黄鱼鳍细胞系细胞的鉴定结果显示,其群体倍增时间为50.96 h,分裂状态十分旺盛,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8条,并具有正常的6m+6sm+36t二倍体核型,证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大黄鱼鳍细胞系。不同浓度久效磷处理的检测结果显示,大黄鱼鳍细胞对久效磷敏感,20~160μg/mL久效磷可引起鳍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持续性显著降低,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显著升高并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久效磷对该细胞系细胞的48 h半抑制浓度(IC50)为43.05μg/mL,证实久效磷对大黄鱼鳍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
樊廷俊孙爱杨秀霞姜国建徐晓辉郭雪阳
关键词:大黄鱼细胞系久效磷毒性作用
两种星鲽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三丁基氧化锡对其毒性作用的研究
近年来,由于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淡漠,包括有机锡化合物在内的大量有害物质通过陆源污染和海上污染等多种途径进入到海水中,给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其中,三丁基氧化锡(TBTO)作为广泛应用于船体和渔...
郭雪阳
关键词:圆斑星鲽条斑星鲽
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建立条斑星鲽鳍细胞系,为其细胞工程及病毒学研究奠定基础,对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所得鳍组织碎块分别用DMEM/F12、L-15和M199培养液(pH7.2)在18~26℃进行了鳍组织的体外培养,并在所筛选出的最适培养液和培养温度下通过添加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bFGF)和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启动了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结果显示,条斑星鲽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DMEM/F12培养液,最适培养温度为22℃,原代培养鳍细胞的生长分裂状态旺盛,细胞形态主要为成纤维样,20d后便可形成汇合细胞单层,经过连续的继代培养已建立了条斑星鲽的连续性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135代;生长特性检测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56.9h,其生长分裂状态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2sm+44t的正常二倍体核型,证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该细胞系为条斑星鲽的细胞工程育种和病毒-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体外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樊廷俊徐晓辉姜国建郭雪阳孙爱徐彬
关键词:条斑星鲽原代培养继代培养细胞系
圆斑星鲽连续性鳃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5
2010年
为建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鳃细胞系,本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组织的体外培养,并通过对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地进行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最适pH值为7.2,最适培养温度为22℃;通过向20%FBS-DMEM/F-12培养液(pH=7.2)中添加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在22℃成功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的贴壁、生长和分裂状态良好,为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30 d即可形成汇合的细胞单层;经连续继代培养后,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现已继代培养至第76代;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复苏后仍保持其原有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其贴壁生长状态和增殖速度也与冻存前无差异;生长特性鉴定结果显示,第60代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3.6 h,表明细胞的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其典型的二倍体核型特征(46 t),表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及病毒疫苗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樊廷俊郭雪阳姜国建徐晓辉孙爱徐彬
关键词:圆斑星鲽原代培养继代培养细胞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