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颖
- 作品数:29 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一家三同胞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7型及其MFSD8基因新突变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CLN)为一类严重的溶酶体贮积症,神经变性病,本研究拟通过对罕见的一家CLN7型三同胞的临床经过及其基因突变分析,对本症进行探讨。方法先证者,女,5岁时因“间断抽搐伴智力运动发育倒退2.5年”于2015年12月就诊,通过临床调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生化代谢及基因分析进行病因诊断。结果先证者于2岁6个月起病,出现抽搐发作,伴智力运动倒退及视力下降,进行性加重。头颅MRI扫描显示弥散性脑萎缩,血液氨基酸、酯酰肉碱谱分析及尿有机酸分析未见异常,外周血白细胞棕榈酰蛋白硫脂酶、三肽酰肽酶活性正常,MFSD8基因存在c.1351-1G〉A和c.300T〉G2个致病突变,父母各携带1个突变,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证实为CLN7型。患儿同胞哥哥临床经过与患儿相似,7岁时死于严重脑病,病因不明。弟弟2岁后出现运动障碍,4岁起出现抽搐,其MFSD8基因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c.1351-1G〉A和c.300T〉G2个致病突变,亦为CLN7型患者。结论CLN7型属于CLN的罕见类型,本研究一家三同胞诊断过程曲折,经基因分析确诊,并发现了MFSD8基因2个新突变。对于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预后不良,在明确基因诊断基础上,对下一个同胞进行产前诊断是预防家族中疾病再发的关键。
- 董慧李东晓刘怡莫若金颖宋金青张尧杨艳玲
- 关键词:神经变性病溶酶体贮积症
- 青春期发病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乏症9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青春期发病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以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并随访1年以上的9例青春期发病的MTHFR缺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代谢特点、头颅影像学异常、MTHFR基因变异、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9例患儿来自8个家庭,男8例、女1例,发病年龄8.0~17.0岁,确诊年龄9.0~17.5岁。其中2例为同胞兄弟,兄长17.0岁时出现步态异常,弟弟15.0岁时诊断并开始治疗,截至18.0岁尚无症状。8例有症状患儿的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障碍,下肢痉挛性瘫痪,伴或不伴智力倒退、认知障碍及行为异常。9例患儿共检出15种MTHFR基因变异,其中8种为新变异。5例患儿存在头颅影像学异常。所有患儿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中重度升高(65~221μmol/L),予甜菜碱、亚叶酸钙治疗后明显下降(20~70μmol/L),精神行为及认知问题均显著好转,8例患儿遗留下肢运动障碍。结论晚发型MTHFR缺乏症可在青春期发病,临床缺乏特异性,易被延误诊断,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经济方便,应作为筛查技术。发现8种MTHFR基因新变异,患儿治疗后病情显著改善,症状前治疗可预防脑损伤。
- 张会婷马雪金颖李梦秋宋金青陈哲晖刘怡陆相鹏郑宏杨艳玲
-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青春期MTHFR基因
- 3同胞的不同遗传缺陷及产前诊断研究
- 2023年
- 目的通过对3同胞不同遗传缺陷的诊断及干预,探讨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策略。方法采用生化、基因及染色体分析明确诊断,通过羊水细胞基因分析对第3胎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男,2月龄时因发育落后就诊,血液苯丙氨酸>1200μmol/L,PAH基因检出已知致病变异c.728G>A及c.1068C>A,确诊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经规范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后血液苯丙氨酸浓度控制良好,3月龄后出现难治性癫痫,重度智力损害,14岁时死亡。母亲第2胎孕中期发现胎儿脐膨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45,XN,-21(3)/46,XN(7)],孕28周时终止妊娠。母亲第3胎妊娠早期入院检查,为进一步明确先证者病因,采用冻存的先证者DNA进行全外显子分析,除PAH复合杂合变异外,检出GABRA2基因新发致病变异c.875C>G,证实先证者共患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8型。第3胎胎龄18周时羊水细胞基因分析发现PAH基因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复合杂合变异,GABRA2基因未检出c.875C>G变异。母亲选择继续妊娠,第3胎为男婴,足月顺产出生,于日龄3 d时确诊PKU,遂开始规范低苯丙氨酸饮食与监测,血苯丙氨酸控制在正常范围,目前3岁,智力、运动及体格发育良好。结论PKU为严重的遗传代谢病,经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马雪陈哲晖宋金青董慧金颖李梦秋孔元原杨艳玲
-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难治性癫痫产前诊断
- 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13例临床及CBS基因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CBS基因变异情况,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13例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CBS基因变异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资料。结果13例患儿中男6例,女7例,确诊年龄为10日龄至14岁。3例为新生儿筛查检出,无症状时开始治疗,余10例于1~6岁发病,5~14岁时确诊,主要表现为马凡综合征样体型、晶状体脱位和(或)近视、发育落后、骨质疏松及心脑血管疾病。4例脑磁共振成像示不对称梗死灶,1例示髓鞘形成低下。13例患儿血清蛋氨酸、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及尿液总同型半胱氨酸均增高,尿液甲基丙二酸正常,符合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13例患儿CBS基因共检出18种变异,其中10种为新变异、8种为已知变异。仅1例为维生素B6部分反应型,12例为维生素B6无反应型,均以低蛋氨酸饮食及甜菜碱治疗为主,3例疗效不良患儿分别于3、8、8岁进行了肝移植治疗,术后1周内血液蛋氨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恢复正常。1例患儿死亡。1例患儿母亲再孕时进行产前诊断,羊水细胞CBS基因存在与患儿相同的致病变异。结论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氨基酸、血清及尿液总同型半胱氨酸和基因分析是诊断的关键。检出10种CBS基因新变异,扩展了CBS基因变异谱。肝移植为有效的治疗办法。产前诊断是防控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的重要措施。
- 李东晓陈哲晖金颖宋金青李梦秋刘玉鹏李溪远陈永兴张一宁吕国悦孙丽莹朱志军张尧杨艳玲
- 关键词:肝移植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
- 先天性失氯性腹泻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经SLC26A3基因分析确诊的先天性失氯性腹泻(CLD)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CL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进行致病基因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因母亲孕期羊水过多经剖宫产出生,于出生10d出现顽固性腹泻,止泻治疗后缓解不显著,1岁时因"体质量不增伴腹泻1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血生化检查示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钙血症,符合CLD。SLC26A3基因分析发现c.358G>A(p.G120S)及c.634G>T(p.G212C)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634G>T(p.G212C)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患儿经氯补充治疗、合理饮水后,电解质紊乱及生长发育情况改善,且患儿腹泻随年龄增长逐渐缓解。经文献复习,c.1631T>A(p.I544N)突变在已报道的中国CLD患儿中占4/14等位基因,故该突变在中国人群中较为常见。结论新生儿期出现顽固性腹泻、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及多种电解质紊乱要考虑CLD的可能,SLC26A3基因分析有助于确诊。
- 李妍涵金颖刘怡康路路宋金青董慧李东晓李梦秋杨艳玲
- 关键词:腹泻
- 甲基丙二酸血症儿童尿液硫化氢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尿硫化氢(H_2S)在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尿液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0例MMA患儿作为病例组(男13例,女7例),同时将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男11例,女9例),留取所有儿童新鲜尿液。采用自由基检测仪检测正常儿童与MMA患儿尿液中的H_2S浓度,对照病例组与对照组尿H_2S浓度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MMA患儿尿H_2S浓度(64.9±52.0)μmmol/L高于对照组尿H_2S浓度(43.9±40.0)μ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35,P=0.001);尿H_2S浓度辅助判断MMA的ROC曲线分析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以尿H_2S浓度47.72μmmol/L为界值,辅助判断MMA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60%。结论 MMA患儿尿液H_2S含量高,尿H_2S浓度检测有助于MMA的尽早诊断,或可作为新生儿筛查、MMA患儿动态观察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 宋金青刘怡康路路金颖张尧王桂菊杨艳玲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甲基丙二酸硫化氢
-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口服尼美舒利后发生瑞氏综合征及猝死样症状被引量:10
- 2018年
- 患儿,男,6岁3个月, 2个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父母参照说明书予以尼美舒利口服,半小时后抽搐,呼吸心跳骤停,急诊检查发现低酮性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血清转氨酶及肌酶显著升高,肾功能受损。经积极复苏治疗后患儿意识及生命体征恢复,但是智力、运动严重倒退。患儿血液游离肉碱降低,中长链酯酰肉碱增高,尿液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异戊酰甘氨酸、乙基丙二酸等增高,提示多种酯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经维生素B2、左卡尼汀、苯扎贝特等治疗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3个月后复查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患儿ETFDH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341G>A(p.R114H)为已知突变(来自母亲),c.1484C>G(p.P495R)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来自父亲)。患儿最终确诊为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因发热服用尼美舒利诱发急性代谢危象,导致瑞氏综合征、猝死样发作。遗传代谢病是导致瑞氏综合征、猝死的一组主要病因,生化及基因分析是识别潜在疾病的关键。
- 丰利芳陈晓红李东晓李溪远宋金青金颖杨艳玲
- 关键词:尼美舒利上呼吸道感染瑞氏综合征口服患儿呼吸心跳骤停症状
- 采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新生儿血液氨基酸及肉碱谱项目室内质控图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利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新生儿血液氨基酸及肉碱谱项目室内质控图的方法。方法使用Excel表格的作图功能及VB代码编辑功能,设计制作出包括失控点在内的单值多点的定量质控图。结果将靶值、1SD 值及当前批次质控数据输入数据表中,计算机可依据所有测定点绘制成质控图,图中的失控点与在控点区分明显,便于判定。结论利用Excel表格的强大功能制作适用于新生儿血液氨基酸及肉碱谱室内项目质控图,方便且实用,对保证检验结果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 李梦秋金颖吴桐菲刘鸿鹏刘怡康路路宋金青张尧董慧杨艳玲
- 关键词:EXCEL表格质控图新生儿
- 遗传病患者诊治经济学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对罕见遗传病患者的诊疗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就患者的疾病负担及成本构成进行分析。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4~12月门诊就诊的372例罕见遗传病患儿及其家庭进行调查,统计资料并分析。结果 372例中包括93种罕见遗传病,其中遗传代谢病226例,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发病年龄从日龄2d到27岁,调查时年龄1月龄至30岁。确诊前,61.0%的患者辗转就医1~26年,经历3~6家医院。患者发病形式多样,58%的患者为急性发病,多以惊厥为首发症状。一些患者为慢性起病,如智力运动落后或倒退。57%的患者发病后及时就医。仅4.3%的患者在初诊时得到正确诊断,从发病到确诊花费<1万元。患者在确诊前因盲目诊治花费了不同的费用,其中花费医疗费用<1万元的占4.3%,40.9%的患者花费的医疗费用为1~9万,23.9%的患者花费的医疗费用为10~19万,22.0%的患者花费的医疗费用为20~49万,8.9%的患者确诊前花费的医疗费用在50万元以上。70.0%的患者在得到确诊前被诊断为脑瘫、智力运动落后、癫痫、肾功能衰竭、新生儿溶血、缺血缺氧性脑病、贫血、孤独症、精神病等多种疾病,并接受过盲目康复治疗,34.4%的患者曾接受理疗、药物等治疗,花费在10万以上。结论多数遗传病缺乏特异性,致死致残率很高,早期诊断、及时精准干预是改善预后、节约医疗资源的关键,需加强科普及医师继续教育,推广新生儿筛查及高危筛查,提高识别、诊疗及防控能力。
- 李艳艳陈哲晖康路路贺薷萱金颖李梦秋董慧张尧杨艳玲
- 关键词:遗传病罕见病遗传代谢病误诊
- 酪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所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5例患儿临床及基因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酪氨酸羟化酶(TH)缺乏症所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突变及诊疗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断并随访的5例TH缺乏症所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男童3例,女童2例),对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TH相关TH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儿来自不同家庭,于8个月~1岁8个月起病。5例均表现为肌张力不全和阵发性肌张力增高,智力正常或轻度落后,均曾被误诊为脑性瘫痪。2例有易疲劳和震颤,1例肢体松软伴抽搐发作。5例患儿TH基因存在不同类型的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TH缺乏症所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5例患儿TH基因共发现8种突变,6种已知突变,2种新突变[c.1077C〉A (p.C359X)和c.1228C〉T (p.R410C)]。经多巴丝肼治疗后[2.2~5.4 mg/(kg·d)],3例智力运动恢复正常;2例显著好转,运动协调性稍差。结论TH缺乏症所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多于婴儿期起病,智力相对正常,以运动落后、肌张力不全为主要表现,常被误诊为脑性瘫痪,多巴丝肼治疗效果显著,病因诊断极为重要。
- 张尧李东晓刘怡金颖宋金青杨艳玲
- 关键词:肌张力不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多巴丝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