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玉云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放疗
  • 4篇肠癌
  • 3篇化疗
  • 2篇调强
  • 2篇调强放疗
  • 2篇卧位
  • 2篇化疗联合
  • 2篇放化疗
  • 2篇俯卧
  • 2篇俯卧位
  • 2篇癌患者
  • 2篇摆位
  • 2篇鼻咽
  • 2篇鼻咽癌
  • 1篇毒副反应
  • 1篇新辅助放化疗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机构

  • 8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徐玉云
  • 4篇叶玲
  • 3篇李国强
  • 1篇陈意标
  • 1篇俞海东
  • 1篇罗敬
  • 1篇郑志坚
  • 1篇陈爱辉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内科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TC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Ⅲ期子宫内膜癌术后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紫杉醇+卡铂(TC)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Ⅲ期子宫内膜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TC化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TC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随访3年存活率。结果观察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随访3年,观察组患者生存36例,生存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生存35例,生存率为87.5%。观察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05)。结论临床中对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实施TC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在生存率方面未能体现明显优势,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徐玉云
关键词:调强放疗化疗
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心理痛苦评分及TBNK(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同时探索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分期、浅表淋巴结肿大是引起鼻咽癌患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治疗后心理痛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心理痛苦评分组(4分以下)的患者CD3+CD4+水平较高(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痛苦状态。机体免疫功能受情绪影响,提高鼻咽癌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其免疫功能。
徐玉云陈意标
关键词:鼻咽癌淋巴细胞亚群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联合TME治疗,评价术前及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率、肿瘤降期情况、根治性切除率(R0切除率)、保肛率。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37例手术,7例病理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8.9%。降期情况:T降期28例,降期率为75.7%;临床分期N+患者31例,N降期24例,降期率为77.4%。术后根治性切除患者36例,R0切除率97.3%,1例患者阴道侵犯,未能完整切除病灶;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过程中出现2例肝转移,1例腹腔转移,无法行TME手术。低位直肠癌患者20例,行miles手术患者10例,保肛率50.0%。40例患者中出现Ⅲ级血液系统毒性反应2例,1例为白细胞降低,1例为血小板降低,经对症治疗后血液指标均可恢复正常。术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2例,予保守治疗后缓解。无Ⅳ级不良反应,未见肠穿孔、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完全缓解率和降期率、保肛率较高,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徐玉云李国强叶玲黄平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三维插植后装放疗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维插植后装放疗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根治性放疗的初治宫颈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治疗方式分为二维后装放疗组与三维后装放疗组,各32例。二维组行容积调强外照射放疗加二维后装放疗,三维组行容积调强外照射放疗加三维插植后装放疗,两组患者给予顺铂同期化疗。放疗结束后1~3月评价近期疗效,放化疗期间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疗结束1~3个月,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二维组1~2级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68.75%,三维组37.50%,两组无3级及以上放射性肠炎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仅二维组发生2例1级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事件,其他患者无明显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临床表现。结论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近期不良反应可耐受,三维插植后装放疗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与二维组比较降低了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命质量。
徐玉云叶玲陈爱辉
关键词:CT引导宫颈癌放射性肠炎
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同期放化疗患者40例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干预组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行卡培他滨单药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和随访3年间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Ⅲ、Ⅳ度血液毒性和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性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治疗,相对于卡倍他滨单药同步放化疗治疗,疗效基本相似,但增加治疗毒副反应。
徐玉云李国强叶玲
关键词:直肠癌奥沙利铂放化疗
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在直肠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重复性的影响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照组行仰卧位加热塑体膜固定IMRT。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Dmean)和总体积(VT)、小肠和膀胱照射剂量和体积;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及急性放射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V的VT和Dmean比较、小肠和膀胱的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小肠和膀胱的照射体积和D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脚、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移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和泌尿系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能保证放疗疗效,保护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摆位重复性良好,安全性高。
罗敬李国强郑志坚叶玲徐玉云
关键词:直肠癌摆位重复性
基于IGRT技术的直肠癌俯卧位摆位误差及外放边界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利用IGRT技术,对ORFIT架固定,俯卧体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析研究,确定放疗计划临床靶区CTV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大小,为临床精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IGRT放疗的直肠癌患者29例,均采用俯卧位,热塑定位膜联合ORFIT架固定。每位患者从放疗开始,连续3次行治疗前锥形束CT扫描,后续治疗期间不定期行CBCT扫描7次,共采集10次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出校正前的摆位误差数据。结果:29例患者共扫描290次图像,左右x、头脚y和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分别为(0.20±0.06)cm、(0.27±0.10)cm、(0.19±0.07)cm。根据Van Herk等推导的摆位扩边公式外放边界=2.5Σ+0.7σ,推算出CTV至PTV的x、y、z轴方向上外扩边界为0.56cm、0.75cm、0.53cm。
徐玉云俞海东林国峰杨和忠
关键词:直肠癌俯卧位摆位误差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并分析我院鼻咽癌放疗后无瘤生存患者的放疗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方法:收集我院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50例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和晚期放射性损伤,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进行生存质量评估,比较各因素和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中黏膜反应、口干发生率高,晚期放射性损伤中听力损伤最高,其次是口干和皮肤组织纤维化;年龄、慢性病数量、临床分期、Tstage(局部分期)和生存质量密切相关(P<0.05)。结论: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中皮肤黏膜、口干,听力损伤发生率较高,Ⅲ、Ⅳ级放疗反应已不常见。尽早诊断治疗、改进放疗技术,进行放疗后健康宣教及后期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徐玉云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毒副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