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凤萍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榕小蜂
  • 6篇小蜂
  • 4篇榕树
  • 3篇钝叶榕
  • 3篇传粉
  • 3篇传粉榕小蜂
  • 2篇进化
  • 2篇产卵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协同进化
  • 1篇卵器
  • 1篇进化研究
  • 1篇互惠
  • 1篇互惠共生
  • 1篇互利
  • 1篇互利共生
  • 1篇寄主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张凤萍
  • 6篇杨大荣
  • 5篇彭艳琼
  • 1篇李宗波
  • 1篇陈春
  • 1篇王振吉
  • 1篇宋启示
  • 1篇张光明
  • 1篇马文娟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比较钝叶榕的三种传粉者及其传粉效率被引量:4
2009年
钝叶榕(Ficus curtipes)是雌雄同株,它除了依赖钝叶榕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sp.传粉外,另外两种进入果内繁殖的杨氏榕树金小蜂Diaziella yangi和Lipothymussp.金小蜂也能有效地为它传粉,这3种小蜂同时产卵于雌花的子房内,在榕果内繁殖后代。通过控制性放蜂试验,比较研究钝叶榕3种传粉者的传粉效率,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3种小蜂在绝大多数榕果里只各进1头。在控制性放蜂试验中,3种小蜂的传粉效率均随着放入雌蜂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金小蜂的传粉效率有时比钝叶榕传粉榕小蜂的传粉效率还高。当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分别与两种金小蜂同时放入榕果内传粉时,其生产的种子数量居于或者是接近两种小蜂单独传粉时形成的种子数量,传粉效率没有显著增加。在比较3种小蜂单种分别放1头和2头的传粉效率时,增加单果放蜂数量,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和Lipothymussp.的平均传粉效率降低,但杨氏榕树金小蜂的平均传粉效率是增加的。对3种不同属传粉小蜂传粉效率的比较,可为研究榕-蜂互惠系统的互惠的起源提供依据。
张凤萍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钝叶榕传粉榕小蜂传粉
中国西南榕树与榕小蜂协同进化研究
杨大荣彭艳琼宋启示陈春李宗波张光明张凤萍
该项目经过12年研究,摸清了中国榕树与榕小蜂本底资源,考察和收集了榕树144种(亚种、变种),引入榕树种类49种,收集榕小蜂205种,掌握了中国榕树与榕小蜂资源分布的多样性规律。广泛研究了32种榕树上的榕小蜂群落结构、传...
关键词:
关键词:榕树榕小蜂生物学特性
一种非传粉榕小蜂的繁殖策略及其对榕-蜂互利共生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解非传粉榕小蜂与榕树-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从而揭示它们长期稳定共存的原因,作者于2008年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了钝叶榕(Ficus curtipes)非传粉榕小蜂Walkerella sp.与榕-蜂互利共生系统的相互关系。我们野外直接观察Walkerella sp.的产卵繁殖行为,并对Walkerella sp.和传粉榕小蜂进行控制放蜂实验。实验包括4类处理榕果:传粉榕小蜂单种放蜂果,Walkerella sp.单种放蜂果,Walkerella sp.与传粉榕小蜂混合放蜂果,自然果。结果表明,Walkerella sp.在榕果外产卵,并且可以将卵产在多个榕果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放蜂果和自然果内传粉榕小蜂后代数量差异不大(P=0.46),但都显著低于传粉榕小蜂单种放蜂果(P<0.01);在传粉榕小蜂单种放蜂果以及混合放蜂果内种子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33),但都显著高于自然果(P<0.01)。自然果内Walkerella sp.后代数量与传粉榕小蜂数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混合放蜂果内两者呈低度负相关。Walkerella sp.与种子数量在自然果和混合放蜂果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Walkerella sp.单种放蜂果、混合放蜂果及自然果中Walkerella sp.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自然果内所有种类小蜂的相关分析表明:Walkerella sp.与其他非传粉榕小蜂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不存在寄居或复寄生的非传粉榕小蜂种类控制Walkerella sp.的数量。而Walkerella sp.之所以没有完全利用榕果内的小花资源繁殖后代,是由于产卵量有限和后代必须依靠传粉榕小蜂雄虫打开苞片口才能离开榕果,必须给传粉小蜂留下一些繁殖资源。
王振吉张凤萍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互利共生FICUS榕小蜂繁殖策略
钝叶榕果实内繁殖的两种榕小蜂与寄主榕树间的协同进化被引量:12
2008年
榕树(Ficus)及其传粉榕小蜂(Agaonidae)构成了高度专一的互惠共生体系。榕树的果实(以下简称榕果)内也寄生着一些非传粉小蜂。绝大多数非传粉小蜂在榕果外把产卵器刺入果壁产卵到果腔内,只有极少数种类能够进入果腔内产卵。在西双版纳地区,钝叶榕(Ficus curtipes)上的杨氏榕树金小蜂(Diaziella yangi)类似于传粉者钝叶榕小蜂(Eupristina sp.),它也是进入榕果内产卵繁殖后代的,这就为比较研究榕果内产卵小蜂与寄主榕树间的关系提供了材料。该文从形态学、行为学和生态学角度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进入榕果内产卵的小蜂与寄主钝叶榕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杨氏榕树金小蜂与钝叶榕小蜂的雌蜂头部形状存在趋同进化;2)两种小蜂的产卵器的平均长度都比雌花花柱长,因而能把卵产在子房里;3)钝叶榕小蜂从瘿花出来需要3~5h,交配需要17~19min,杨氏榕树金小蜂从瘿花出来只需18~20min,交配时间为20~30s;4)在自然群落中,大约90%的雌花期榕果里都只进一只杨氏榕树金小蜂和一只钝叶榕小蜂,杨氏榕树金小蜂能通过传粉来增加榕树种子数量,但对钝叶榕小蜂种群的繁衍造成了极显著的负面影响;5)两种小蜂于同一时期进入榕果内繁殖,子代同期成熟羽化,发育期与榕树雄花的发育期同步。研究表明:进入榕果内繁殖的两种小蜂与寄主榕树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关系,杨氏榕树金小蜂为榕树有效地传粉,这可能是一个由寄生者向互惠方向进化的实例。
张凤萍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钝叶榕协同进化
不同繁育系统的榕树雌花的花柱长度和繁殖率比较被引量:5
2009年
多年来,不同繁育系统的榕树(Ficus spp.)的进化问题引起生物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前人通过对不同繁育系统榕树雌花的花柱长度、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和繁殖率的比较,推测榕树的雌雄异株是由雌雄同株进化而来的。为验证这一推论,选取雌雄同株的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和钝叶榕(F.curtipes)以及雌雄异株的斜叶榕(F.tinctoria)和鸡嗉子榕(F.semicordata),进行了雌花花柱长度、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及繁殖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两种雌雄同株榕树的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koningsbergeri和Eupristina sp.)的产卵器长度,显著长于两种雌雄异株榕树的传粉榕小蜂(Liporrhopalum gibbosae和Ceratosolen gravelyi)产卵器的长度,且雌雄同株榕树雌花花柱长度的变异大于雌雄异株雌花花柱长度的变异;2)两种雌雄同株榕树的雌花花柱长度呈单峰分布,且花柱长度的变异大于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的变异;两种雌雄异株榕树花序的雌花花柱长度呈双峰分布,雌花花柱长度的变异也大于传粉榕小蜂产卵器的长度变异;3)两种雌雄同株榕树的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能到达雌花子房的比例更高,可更有效地产生瘿花,而雌雄异株榕树产生种子的优势更强。研究表明:在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及花序雌花花柱分布方面,雌雄异株榕树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繁殖率方面没有绝对优势。因此,前人从雌花花柱分布及繁殖率比较而做出榕树进化的推测并不正确。要真正解决榕树的进化问题,需要多学科、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
马文娟张凤萍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产卵器繁殖率
钝叶榕榕果内榕小蜂的产卵顺序及其群落结构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对钝叶榕榕小蜂行为的观察以及榕果内各类小花的统计,研究了钝叶榕12种榕小蜂的产卵行为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钝叶榕中除了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sp.进入果腔产卵以外,还有2种非传粉榕小蜂(杨氏榕树金小蜂和Lipothymus sp.)与传粉榕小蜂在同一时期进入果腔产卵,其他9种非传粉榕小蜂(Walkerellasp.、Micranisa sp.、Sycophilomorpha sp.、Philotrypesis sp.、Sycosapter sp.、Sycobia sp.、Ficomila sp.、Ormyrus sp.和Sycophila sp.)在果外产卵;在钝叶榕榕小蜂群落中,传粉榕小蜂占整个群落总数的62.11%,是该群落的优势种,杨氏榕树金小蜂和Lipothymus sp.分别占整个群落总数的27.19%和4.71%,其他9种非传粉榕小蜂占5.99%.钝叶榕中的非传粉榕小蜂通过各自产卵时序和幼虫食性分化的繁殖策略来分配榕果中的资源,以实现自身繁殖.非传粉榕小蜂与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但非传粉榕小蜂与榕果内的种子没有相关性.
张凤萍杨大荣
关键词:钝叶榕传粉榕小蜂群落
非传粉榕小蜂由寄生向互惠演化的机制
榕树与其传粉榕小蜂互惠共生关系是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中关系最为密切、最具典型的传粉共生系统之一。对这个互惠系统的研究既是植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等研究中的热点,也是揭示植物与昆虫进化的关键课题。在榕果内除了传粉榕小蜂外,还寄...
张凤萍
关键词:榕树传粉榕小蜂互惠共生传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