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骁栋

作品数:13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湿地
  • 4篇土壤
  • 2篇有机氮
  • 2篇沼泽
  • 2篇植物
  • 2篇若尔盖高原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碳通量
  • 2篇泥炭地
  • 2篇人工湿地
  • 2篇颗粒物
  • 2篇固氮
  • 1篇叶绿素A
  • 1篇有机碳
  • 1篇鱼腥藻
  • 1篇鱼腥藻属
  • 1篇沼泽湿地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植物群

机构

  • 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张骁栋
  • 9篇崔丽娟
  • 8篇康晓明
  • 7篇李伟
  • 4篇张曼胤
  • 4篇颜亮
  • 3篇潘旭
  • 3篇李春义
  • 1篇王小文
  • 1篇王义飞
  • 1篇郝彦宾
  • 1篇陈槐
  • 1篇郭军庭
  • 1篇赵欣胜
  • 1篇魏圆云
  • 1篇杨思
  • 1篇马牧源
  • 1篇李林峰
  • 1篇张远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湿地科学与管...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保护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定量区分方法被引量:4
2022年
定量区分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保育的关键。因此,综述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定量区分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残差趋势法和模型差值法等,比较不同方法的计算原理、优势及误差来源,进而结合典型区域或典型生态系统,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总体而言,每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缺点,当前采用同一方法在不同区域或生态系统类型应用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方法本身改进或优化的研究较少。此外,针对同一区域开展的不同区分方法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定量区分的结果除受方法本身算法的局限外,也受数据源的时空连续性及分辨率的影响。未来定量区分方法将强调:(1)在指标的选取上,要兼顾全面、多角度、不冗余等原则;(2)进行多源数据与多时空尺度融合,在更高时空分辨率定量区分自然与人为因素,从单一因子的贡献率区分到更多综合性指标的贡献率区分;(3)对定量区分方法本身的改进,这是当前的重点与难点。以期为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与关键生态功能的针对性保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导向。
颜亮王金枝张骁栋张骁栋李勇陈槐闫钟清李猛吴海东康恩泽康晓明
关键词:植被变化自然因素
排水对三江平原和若尔盖沼泽生态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6
2015年
沼泽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和泥炭资源,排干后可开垦耕地、育林或辟为牧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农、林、畜牧业发展对土地需求急剧扩大,排水疏干成为自然沼泽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比较了中国最大的两处沼泽湿地——三江平原和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排水前后景观格局、植物群落和土壤特征的变化。排水后三江平原和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出现不同程度沼泽破碎化;植物群落呈现从沼生到中生的演替;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加速,使土壤碳、氮及其他营养元素含量下降。排水后水位下降是使沼泽湿地生态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排水后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两处沼泽湿地在景观破碎化模式、土壤营养元素变化等方面具有差异。
张骁栋康晓明李春义崔丽娟王小文
关键词:生态特征植物群落土壤特征湿地
北京7种湿地植物的颗粒物附着能力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湿地植物的附着作用是削减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的有效方式。为了定量研究不同湿地植物附着大气细颗粒物(PM)的能力,选择北京市常见的7种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葱Scirpus validus、黄花鸢尾Iris tectorum、茭白Zizania latifoli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采用水洗测量法测定植物表面颗粒物滞留量及其粒径组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高真空模式下观察植物表面的结构特征,比较7种湿地植物表面结构特征与单位面积的滞尘量及粒径组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湿地植物附着颗粒物组分的能力存在差异,凤眼莲和慈姑附着PM、PM_(10)和PM_(2.5)的能力最强。(2)湿地植物表面滞留的PM组分以10-100μm的颗粒物为主,占PM组分的比例为64.2%-87.1%;其次是PM_(2.5-10),占8.6%-29.5%;PM_(2.5)颗粒物最少,占1.06%-3.92%。(3)湿地植物气孔宽度对植物附着颗粒物的能力起主导作用,气孔宽与PM、PM_(10)和PM_(2.5)附着量分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植物表面粗糙程度越大、表面结构越复杂,越有利于PM_(2.5)的滞留。该研究精确量化了7种湿地植物附着PM的能力,可为北京市未来的湿地规划建设和合理的湿地植物配置,以及PM_(2.5)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李春义崔丽娟张骁栋朱怡诺李伟雷茵茹康晓明
关键词:湿地植物颗粒物
以总量管控激发湿地全面保护新动能被引量:14
2017年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做出部署安排。未来湿地保护与管理将以总量控制湿地面积、提升湿地功能为目标,围绕明确分类分级管理湿地,完善湿地用途监管、修复和监测等制度,创建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等展开。通过对文件的解读,本文概括未来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任务要点,通过与现状的比较阐明发展方向,对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崔丽娟张骁栋张曼胤
关键词:湿地管理湿地修复
我国滨海滩涂湿地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8年
滨海滩涂湿地是我国东部城市化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为我国城镇居民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维持、净化、碳汇、资源供给及旅游文化等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服务。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滩涂湿地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瓶颈问题。从分析我国滨海滩涂湿地的现状入手,围绕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的关键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滨海滩涂湿地生态功能恢复与提升技术和滨海滩涂湿地资源产业化与生态管理三方面来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滨海滩涂湿地退化机理研究、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研发及资源利用和产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晶雷茵茹崔丽娟潘旭潘旭张曼胤张骁栋
关键词:资源产业化生态管理
排水对沼泽湿地碳通量和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沼泽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碳库,排水是沼泽湿地面临的主要人类活动干扰,排水后水位的改变引起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变化,进而对碳收支产生影响.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和筛选65组数据(包括25组CO2通量、18组CH4通量和22组碳储量数据),综述国内外排水对沼泽湿地碳通量和碳储量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排水使沼泽湿地CH4与CO2通量改变,改变的幅度与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排水时间及排水强度等因素有关.排水后CH4的排放通量降低了29%-75%.CO2通量的不同组分响应不同:排水后生态系统呼吸增加了10.9%.120%;总初级生产力的响应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净初级生产力有变化但不显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多为显著降低,变化幅度为1.8%-290.4%.排水对碳储量的影响更间接,多数研究表明排水后土壤碳储量显著降低,植被碳储量的变化不一致,与湿地类型和排水后的利用方式有关,存在不确定性.已有研究多以某一特定排水时间或排水强度的实验研究为主,未来应加强不同排水强度对碳通量和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研究方法上要将控制实验、野外调查与模型模拟研究相结合,以深入理解排水对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颜亮张骁栋张骁栋李勇吴海东康晓明
关键词:排水沼泽湿地CO2通量CH4通量土壤碳储量
极端干旱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野外控制试验和静态箱法,研究极端干旱事件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交换(net ecosystem CO_2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_e)和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极端干旱显著降低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的NEE、R_e和GPP(P<0.05),导致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减弱,而温度(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SWC)是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收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在对照处理(CK)和极端干旱处理(D)中,NEE、R_e和GPP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极端干旱减弱NEE、R_e和GPP对空气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表层土壤温度与NEE、R_e和GPP的相关性高于深层土壤温度与NEE、R_e和GPP的相关性。分析5 cm土壤温度与NEE和R_e的相关关系。极端干旱减弱NEE对5 cm土壤温度的敏感性,增强R_e对5cm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NEE、R_e和GPP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而极端干旱对土壤全碳、全氮和有机碳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张远郝彦宾崔丽娟李伟张骁栋张骁栋张曼胤李林峰杨思
关键词:泥炭地碳通量土壤含水量
北京市湿地空间布局研究初探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北京市湿地现状,结合北京市湿地分布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北京市湿地空间布局。依据布局思想和布局原则,提出了构建"一芯-三带-六团-多点"的湿地总体布局,并就每一项布局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北京市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崔丽娟李伟魏圆云王义飞张曼胤李肖夏郭军庭张骁栋李春义康晓明赵欣胜
蓝藻固氮对人工湿地颗粒物有机氮的贡献被引量:3
2017年
固氮蓝藻能为水生态系统输入新氮,生物固氮对水体氮的贡献观点不一。人工湿地中固氮蓝藻输入的新氮对除氮效率的影响仍不明晰。本研究通过连续监测,比较了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水禽栖息的人工湖和净化其水质的人工湿地中的浮游植物组成、颗粒物有机氮(PON)和水体固氮速率(Rn),分析固氮蓝藻鱼腥藻属(Anabaena)和非固氮蓝藻微囊藻属(Microcystis)藻细胞密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水体PON和Rn相关性。通过IsoSource软件分析15N自然丰度,计算了各个来源(大气N_2、鸟粪、沉积物和水体硝酸盐)对人工湖和人工湿地中PON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人工湖中鱼腥藻和微囊藻交替爆发,Rn与PON和鱼腥藻细胞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说明鱼腥藻输入的新氮可能被微囊藻利用转化为PON。大气N_2对生长季人工湖和人工湿地PON贡献率分别为0.5%~82.0%和50.0%~86.0%,9月水体固氮速率达到最高时大气N_2对PON贡献率可达80%以上。本研究表明,人工湖中的鱼腥藻固氮能为微囊藻提供可利用氮,可能是人工湖夏季微囊藻水华的原因之一。由于浮游植物在表流人工湿地较难沉淀和吸附,浮游植物增多使人工湿地去除PON的能力降低,因此鱼腥藻固氮可能间接降低人工湿地除氮能力。
张骁栋潘旭马牧源李伟崔丽娟
关键词:鱼腥藻属
表流人工湿地氮素形态组成及去除效率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水体生物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悬浮物及污染细菌等,而对氮(N)的去除率较低且不稳定。水体中的总氮(TN)可分为颗粒物有机氮(PON)和总可溶性氮(TDN)。目前对TDN的各组分,如可溶性有机氮(DON)、氨氮(NH_4^+-N)和硝氮(NO_3^--N)的去除机理及方法较为关注,而对总体上的PON和TDN的组成比例及去除率了解仍不充分。该研究在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水禽栖息的人工湖及配套人工湿地展开,从2014年4—11月监测了净化前后水体中各种N形态组成和去除率,并分析了藻类爆发与PON和TDN去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4─7月人工湖中PON质量浓度占TN质量浓度47.83%±9.90%(平均值±标准差,下同),8─10月升至86.93%±7.71%。水体中PON与叶绿素a(Chl a)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n=8,r=0.76,P<0.001),由此推测8─9月藻类急剧增多可能使人工湖中的TDN转变为PON。生长季人工湖水进入表流人工湿地后PON降低60.02%±22.97%,PON去除量占TN去除量90%以上。PON与Chl a的去除率均表现为8─10月低于4─7月,暗示在浮游生物爆发期人工湿地PON的去除能力可能达到了满负荷。另外,生长季表流人工湿地对水体TDN去除效果不明显(-16.40%±27.88%)。该研究获得结论,水禽栖息的污水进入表流人工湿地后TN去除主要以PON为主,且PON去除率与藻类动态相关。针对此类污水,增强人工湿地PON去除能力将能有效提高污水TN去除率,尤其在藻类爆发期除N效果更为显著。
张骁栋李伟潘旭潘旭
关键词:人工湿地叶绿素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