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亮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沼泽
  • 2篇植被
  • 2篇湿地
  • 2篇土壤
  • 2篇固氮
  • 2篇草地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比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鱼腥藻
  • 1篇沼泽湿地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若尔盖高原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固氮

机构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7篇颜亮
  • 6篇康晓明
  • 5篇张骁栋
  • 3篇崔丽娟
  • 1篇张曼胤
  • 1篇陈槐
  • 1篇马牧源
  • 1篇秦鹏
  • 1篇李伟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河北衡水湖湿地汞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7
2016年
以河北衡水湖湿地为调查对象,采用均匀设点采样分析,研究了衡水湖湿地大气、表层水和土壤/沉积物中总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衡水湖湿地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大气总汞含量变化范围为1.0~5.0 ng·m^(-3),平均值为(2.9±0.85)ng·m^(-3);表层水总汞含量变化范围为0.010~0.57μg·L^(-1),平均值为(0.081±0.053)μg·L^(-1);土壤/沉积物总汞含量变化范围为0.001 0~0.058 mg·kg^(-1),平均值为(0.027±0.013)mg·kg^(-1).衡水湖湿地汞污染分布特征为,表层水总汞浓度岸边显著高于湖中(P<0.05),湖中沉积物总汞浓度显著高于岸边土壤(P<0.05);岸边大气总汞浓度与土壤总汞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高浓度汞富集总伴随剧烈的人为活动.地积累指数法表明衡水湖湿地地区汞污染为清洁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衡水湖湿地地区汞污染风险为低生态风险.
王乃姗张曼胤崔丽娟马牧源颜亮穆泳林秦鹏
关键词:衡水湖湿地污染现状生态风险
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定量区分方法被引量:4
2022年
定量区分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保育的关键。因此,综述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定量区分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残差趋势法和模型差值法等,比较不同方法的计算原理、优势及误差来源,进而结合典型区域或典型生态系统,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总体而言,每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缺点,当前采用同一方法在不同区域或生态系统类型应用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方法本身改进或优化的研究较少。此外,针对同一区域开展的不同区分方法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定量区分的结果除受方法本身算法的局限外,也受数据源的时空连续性及分辨率的影响。未来定量区分方法将强调:(1)在指标的选取上,要兼顾全面、多角度、不冗余等原则;(2)进行多源数据与多时空尺度融合,在更高时空分辨率定量区分自然与人为因素,从单一因子的贡献率区分到更多综合性指标的贡献率区分;(3)对定量区分方法本身的改进,这是当前的重点与难点。以期为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与关键生态功能的针对性保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导向。
颜亮王金枝张骁栋张骁栋李勇陈槐闫钟清李猛吴海东康恩泽康晓明
关键词:植被变化自然因素
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20年
藏北高寒草地是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植被类型之一.近年来,藏北草地面临一定程度的退化,然而导致草地退化的主导影响因素仍存在较大争议.以藏北那曲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指标分析1990-2015年那曲高寒草地退化和恢复程度及其时空分布格局.根据当前生态系统的状况以及可能影响的因素,构建藏北那曲高寒草地退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超载过牧、道路工程建设、鼠虫害、降水和气温变化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对各个指标权重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藏北那曲高寒草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5年那曲高寒草地退化状况总体呈好转的趋势,该地区退化和恢复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5.83%和64.17%,位于东南部的那曲县、聂荣县和巴青县草地植被退化最为严重.同时,过度放牧和滥挖药材等人为因素是导致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的主导因子,超载过牧、鼠虫害、滥挖药材、道路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对藏北那曲地区草地退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8.6%、17.1%、14.1%、12.6%和10.3%.可见,在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作用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放牧等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是导致藏北那曲高寒草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结果为藏北草地退化恢复以及未来高寒草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图4表5参37)
王金枝颜亮吴海东康晓明
关键词: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层次分析法
排水对沼泽湿地碳通量和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沼泽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碳库,排水是沼泽湿地面临的主要人类活动干扰,排水后水位的改变引起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变化,进而对碳收支产生影响.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和筛选65组数据(包括25组CO2通量、18组CH4通量和22组碳储量数据),综述国内外排水对沼泽湿地碳通量和碳储量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排水使沼泽湿地CH4与CO2通量改变,改变的幅度与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排水时间及排水强度等因素有关.排水后CH4的排放通量降低了29%-75%.CO2通量的不同组分响应不同:排水后生态系统呼吸增加了10.9%.120%;总初级生产力的响应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净初级生产力有变化但不显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多为显著降低,变化幅度为1.8%-290.4%.排水对碳储量的影响更间接,多数研究表明排水后土壤碳储量显著降低,植被碳储量的变化不一致,与湿地类型和排水后的利用方式有关,存在不确定性.已有研究多以某一特定排水时间或排水强度的实验研究为主,未来应加强不同排水强度对碳通量和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研究方法上要将控制实验、野外调查与模型模拟研究相结合,以深入理解排水对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颜亮张骁栋张骁栋李勇吴海东康晓明
关键词:排水沼泽湿地CO2通量CH4通量土壤碳储量
氮磷比对固氮和非固氮蓝藻种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蓝藻是引起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类之一,氮磷比N∶P是影响水体中固氮蓝藻形成的重要参数。然而在水体不同富营养化程度下,N∶P对固氮和非固氮蓝藻的种间关系影响仍不清晰。通过构建氮磷摩尔比为2、16和64的培养体系,比较固氮蓝藻的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非固氮蓝藻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在单培养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的增长速率、最大环境容纳量和竞争系数,研究不同N∶P环境中固氮和非固氮蓝藻功能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在三种N∶P条件下,纯培养和混合培养的微囊藻的生长速率和最大环境容纳量均高于鱼腥藻。纯培养中微囊藻在N∶P=16条件下细胞密度可达最大,为818×10~4cells/m L,而纯培养中鱼腥藻在N∶P=2条件下细胞密度最大,为113×10~4cells/m L。在不同N∶P条件下微囊藻在混合培养体系中的最大密度均高于纯培养体系,而鱼腥藻的生长趋势正好相反。这说明固氮和非固氮蓝藻在不同N∶P条件下均呈现偏利于非固氮蓝藻的种间关系。水华鱼腥藻的竞争能力较弱,但在其与微囊藻的混合培养体系中为微囊藻提供新氮,从而促进非固氮蓝藻微囊藻增殖。
张骁栋崔丽娟崔丽娟颜亮康晓明
关键词:微囊藻鱼腥藻氮磷比种间关系固氮
水位和施氮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高寒湿地中土壤微生物固氮是氮元素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之一,环境因子变化对土壤固氮功能的影响仍不明晰。在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搭建了由27个生态模拟箱组成的中宇宙实验系统,通过控制水位和模拟氮沉降,研究水位变化和施氮对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实验设计了3水位水平×3施氮水平共9个处理,测定了生态模拟箱中表层土壤的非共生固氮速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地上植物生物量和植物氮含量,比较不同水位和施氮处理下非共生固氮速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土壤和植物碳、氮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态模拟箱中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范围是0.003—7.35μg N g^-1 d^-1,从不淹水到淹水的处理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提高约2倍。施氮处理中固氮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增强的敏感性高于施氮对照处理,且施氮处理下的生态模拟箱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据此推测施氮可能使淹水的生态模拟箱中的浮游植物提高生产力而释放可利用有机碳,从而间接促进土壤非共生固氮。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若尔盖高寒湿地中土壤水位是限制固氮速率的重要因子;(2)施氮背景下土壤含水量对非共生固氮的促进效应更明显。
张骁栋王金枝颜亮颜亮吴海东康晓明
关键词:生物固氮无机氮土壤有机碳沼泽
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收支特征及固碳价值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和碳税法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的固碳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总体表现为CO_2的汇和CH_4的源,年净固定CO_2的量为2 922 kg CO_2/hm^2,年CH_4排放量约为48 kg CH_4/hm^2,换算成CO_2当量约为1 163 kg CO_2/hm^2。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总CO_2的排放量为23 375.6 kg CO_2/hm^2,其中CH_4排放的CO_2当量仅占到了总CO_2排放的5%。将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吸收CO_2的正效应减去CH_4排放的负效应,得到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的年净固碳量为1759.4 kg CO_2/hm^2,总体表现出较强的碳汇功能。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净吸收CO_2的价值为11.50亿元(正效应价值),净排放CH_4的价值为4.58亿元(负效应价值)。将正负效应进行整合,得到整个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的总固碳价值为6.92亿元。
吴海东崔丽娟王金枝颜亮颜亮李伟张骁栋康晓明
关键词:碳收支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