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 作品数:28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 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 潍坊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及kisspeptin-10对其孕酮分泌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20年 体外培养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并研究Kisspeptin-10对其孕酮分泌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于屠宰场选取适宜卵巢后在4h内运回实验室,抽吸法提取细胞,并通过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抗体验证培养的颗粒细胞纯度,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CCK测细胞生长曲线;不同浓度的Kisspeptin-10、Verapamil单独或共同处理细胞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上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浓度,ELLSA测上清内孕酮含量。结果显示,FSHR阳性率>97%,验证了细胞为卵巢颗粒细胞;使用含10%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可获得生长良好的牦牛卵巢颗粒细胞。颗粒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并伸出伪足,呈放射状生长。培养24 h后,颗粒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于72 h后进入平台期;Kisspeptin-10处理可显著增加颗粒细胞的活力,100 nmol·L^-1时可显著促进孕酮的分泌;钙离子阻断剂Verapamil会降低孕酮的分泌,于20、50 nmol·L^-1时,达显著降低水平(P<0.05);100 nmol·L^-1 Kisspeptin-10与不同浓度的Verapamil共同处理时,孕酮含量有所提升,但不能逆转其对孕酮分泌的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Ca2+浓度,其结果与检测的颗粒细胞孕酮分泌水平相一致。综上,Kisspeptin-10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分泌,其机制可能与胞内Ca2+浓度相关。 张琳钦 张君 徐尚荣 彭巍 黄荣 舒适 关凯文 赵明旺关键词:青海牦牛 颗粒细胞 孕酮 牦牛产肉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本文综述了已鉴定出的牦牛产肉性能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牦牛育种改良等工作提供参考。 耿雅帆 徐尚荣 彭巍 黄荣 舒适 王国文 付长其 张君关键词:牦牛 产肉性能 牦牛黑色素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综述了对牦牛黑色素有调控作用的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MC1R)、鼠灰信号蛋白基因(Agouti)、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基因(MITF)和酪氨酸酶基因(TYR)的相关研究进展。 韩敏振 舒适 黄荣 张君关键词:牦牛 黑色素 AGOUTI MITF MC1R 高寒地区父母代略阳乌鸡引种观测 2020年 为筛选适合青海省高寒气候条件下生长的优良鸡种,科学判断略阳乌鸡对本地区的适应性,首次从陕南某公司引进我国地方良种略阳乌鸡种鸡5000套在省内某繁育基地养殖并对成活率、体重、平均日耗料、产蛋及孵化等生产性能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成活率:1~6周龄公鸡95.60%,母鸡94.70%;7~12周龄公鸡96.65%,母鸡97.93%;13~18周龄公鸡97.62%,母鸡98.47%。(2)体重:120日龄公鸡1960.4 g,母鸡1638.5 g;210日龄公鸡2784.50 g,母鸡2135.8 g。(3)平均日耗料:120日龄130.2 g/只,210日龄145.6 g/只。(4)产蛋率75%以上维持8周;种蛋合格率最高可达96.3%。(5)2018和2019年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91.66%和90.15%,健雏率分别为94.28%和95.17%。各测试阶段的各项生产指标与原产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该乌鸡品种适合本地区饲养。 孔海苏 陈兴栋 陈生梅 黄荣 铁海鸣 牛建章关键词:高寒地区 引种 不同孕酮含量硅胶阴道栓对牦牛生殖激素及排卵率的影响 2024年 孕酮硅胶阴道栓(CIDR)能有效调控牦牛的同期发情,提高牦牛的发情率。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孕酮(P_(4))含量CIDR对牦牛血浆中生殖激素及发情率的影响。选择24头3~4岁、体况相近、无产科疾病的经产母牦牛,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无栓组,CIRD中P_(4)含量分别为1.5、0.3、0 g/个,每组8头,于6—8月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进行同期发情试验。试验第1天,采集血液后放置CIDR,肌肉注射戈那瑞林注射液;第7天撤栓并采集血液,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注射液,用排卵测定仪测定阴道黏液电阻数值。检测血浆中雌二醇(E_(2))、P_(4)、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抗缪勒氏管激素(AM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抑制素(INH)及总胆固醇(TC)的浓度。结果表明:试验第7天,高剂量组E_(2)、FSH、LH、GnRH以及IGF-1的浓度高于低剂量组和无栓组(P<0.05),P4浓度低于低剂量组和无栓组(P<0.05);各组AMH、INH以及TC浓度差异不显著,但高于试验第1天;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栓组发情率分别为100%、75%、62.5%(P<0.05)。由此可见,含1.5 g/个P4的CIDR能更好诱导牦牛发情。 杨巧莓 舒适 彭巍 王国文 付长其 黄荣 徐尚荣 张君关键词:CIDR 生殖激素 牦牛 羊猝狙的多重PCR诊断及病原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3 2018年 从送检羊病料中分离到不同产毒能力的11株疑似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对分离株进行了形态、菌落特性及产毒能力的观察、分析,并通过血清中和试验,胰酶消化试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参照Gen Bank文库相关数据,自行设计了产气荚膜梭菌α,β,ε三种毒素的特异性引物,对其中两株产毒性能良好(1000 MLD/m L),溶血特性明显的菌株利用多重PCR进行分型鉴定,分离菌株海F、海H及标准株(721株)均扩增出大小为325 bp的α毒素条带及236 bp的β毒素条带,无ε毒素,结合实验室诊断及多重PCR鉴别诊断结果,确定此次疫情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羊猝狙。本试验的研究为羊猝狙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建立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鉴定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李生庆 张西云 黄荣 刘怀新 河生德 祁果 胡国元 王亭亭 李积良关键词:羊猝狙 病原分离 青海毛驴马腺疫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2021年 从发生腺疫的青海毛驴中采集样品进行染色镜检、分离纯化、PCR鉴定,并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美兰染色结果观察到长链状球菌;5%绵羊血平板培养出现透明的露珠样小菌落,且呈现β型溶血;PCR鉴定为马链球菌马亚种;药敏试验表明马链球菌马亚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 黄荣 索佳佳 高楠楠 沈秀英 朱伟 董建宝关键词:马腺疫 牦牛卵巢颗粒细胞中Bmal1基因的表达试验 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研究Bmal1基因在牦牛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分析Bmal1基因在体外培养的牦牛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并用qRT-PCR方法检测经地塞米松处理后24 h内不同培养时间点颗粒细胞中Bmal1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Bmal1在牦牛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Bmal1基因在不同培养时间点的颗粒细胞中呈节律性表达(P<0.05),振幅为0.28。表明牦牛颗粒细胞中存在Bmal1基因并且呈现规律性表达,Bmal1有可能是牦牛卵巢发育中的关键性生物节律调控基因。 赵明旺 张君 徐尚荣 彭巍 舒适 黄荣 张琳钦 关凯文关键词:牦牛 BMAL1 颗粒细胞 免疫荧光 QRT-PCR 不同牦牛毛色转录组特征以及候选基因筛选 2022年 为了解析不同牦牛毛色遗传的分子机制,选取环青海湖相同发育阶段的成年健康黑、白、棕色牦牛各3头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 Seq TM2500测序平台对牦牛的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过数据质量控制、组装后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功能注释以及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白色牦牛与黑色牦牛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有426个,其中与毛色相关的基因有19个;白色牦牛与棕色牦牛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有246个,其中与毛色相关的基因有16个,此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在酪氨酸代谢通路上均有富集。黑色牦牛与棕色牦牛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有4230个,其中与毛色相关的基因有138个。白色与棕色毛色的形成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SOX10基因在棕色毛色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酪氨酸代谢通路的抑制是白色毛色形成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对牦牛毛色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筛选牦牛毛色调控主效基因提供研究基础。 韩敏振 王国文 彭巍 舒适 黄荣 徐尚荣 付长其 张君关键词:牦牛 毛色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青海省野生犬科动物棘球绦虫感染状况调查及防控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解野生犬科动物在包虫病流行中的作用,探索野生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的防控方法,通过野外收集疑似野生犬科动物粪便进行DNA宿主鉴定,粪便用蔗糖漂浮法收集虫卵,对虫卵进行DNA检测鉴定,结合动物解剖法对青海省部分地区野生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在3处狐狸窝附近投放驱虫药物吡喹酮,采集驱虫前后的狐狸粪便,用虫卵检查方法,评价驱虫防控效果。野外收集的160份材料,经DNA鉴定,53份为野生犬科动物粪便,其中,红狐粪便9份、藏狐粪便24份、沙狐粪便13份、狼粪便7份;剖检67只狐狸,其中,红狐33只、藏狐25只、沙狐9只;检查狼肠道1副。粪便检查结果表明:野生犬科动物中狮弓首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18.87%(10/53),狐狸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0.87%(5/46),其中,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6.52%(3/46),狼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42.86%(3/7);剖检结果表明:野生犬科动物线中绦虫的感染率最高达61.76%(42/68),其次是狮弓首蛔虫36.76%(25/68),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13.24%(9/68)。野生狐狸药物防控试验中,药物投放前的狐狸粪便中检出狮弓首蛔虫、有翼翼形吸虫、带状带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药物驱虫6个月之内狐狸粪便中未检出多房棘球绦虫,但驱虫1年后再次检出多房棘球绦虫虫卵,说明野生狐狸存在棘球绦虫的重复感染,每年至少要进行2次驱虫防控工作。研究结果可为野生犬科动物源性包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黄荣 朵红 沈秀英 付永 张学勇 马怡隽 陈有录 郭志宏关键词:棘球绦虫 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