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权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毫米波辐照对大鼠局部皮肤P物质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毫米波辐照对SD大鼠局部皮肤P物质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40 W/cm235 GHz毫米波局部1次辐照SD大鼠30 s、1 min、3 min,测量辐照前后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在辐照后不同时相点用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局部皮肤组织中P物质的变化。结果毫米波辐照大鼠后,大鼠皮肤温度显著升高;其中辐照30 s皮肤温度平均升高16.7℃,辐照1 min平均升高25.6℃,辐照3 min平均升高33.2℃。皮肤HE染色可见表皮真皮层不同程度组织形态学改变,随辐照时间的增加皮肤损伤加重,可引起胶原致密化和局部变性坏死。大鼠局部皮肤中P物质含量在辐照后第5 min和10 min显著升高,1 h后回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毫米波辐照30 s就可致大鼠皮肤损伤和痛觉反应,这可能与其明显的热效应和P物质释放有关。
- 张彦文姚权余争平张广斌
- 关键词:毫米波P物质热效应皮肤
- 磁性纳米颗粒连接miR-155分子信标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实验研究
-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总5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肺癌中NSCLC占80%左右。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是影响其预后和生存率的重要原因。如何从肺癌的始动环节探讨其早诊方法,是本课题组近年一...
- 姚权
- 关键词:分子信标磁性纳米颗粒分子成像免疫磁珠分选
- 文献传递
- 毫米波急性辐照对大鼠脊髓P物质和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检测毫米波急性辐照后SD大鼠脊髓P物质(SP)和c-fos表达的变化,探索毫米波痛觉效应的机制。方法采用毫米波(35GHz,40W/cm2)一次性辐照SD大鼠局部皮肤0s(对照组)、30s、1min、3min,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辐照后0min、5min、10min、1h、3h大鼠对应节段脊髓SP、c-fos mRNA、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毫米波辐照30s后各时间点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SP和c-fos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毫米波辐照1min后第10min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SP和c-f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此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毫米波辐照3min后第5min、10min和1h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SP和c-f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5),于3h时间点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毫米波辐照30s及1min后各时间点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c-fos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毫米波辐照3min后第5min和10min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c-f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此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毫米波急性辐照后皮肤SP含量增加可能与毫米波辐照导致的热疼痛刺激诱导对应节段脊髓SP和c-fos的表达增加有关。
- 张彦文姚权许商成余争平张广斌
- 关键词:毫米波脊髓P物质FOS
- 微波辐照对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转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为了验证微波辐照对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A,Tfam)转运的抑制作用,本实验成功构建了Tfam表达载体Tfam-pTNT,并将其转入兔网织红裂解液中转录翻译成Tfam的前体蛋白pre-Tfam,并用同位素S35 methionine标记。将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暴露于微波15min后,于辐照后0h、6h、12h、24h、48h等五个时相点提取活性线粒体。通过转运分析(Import assay),结果发现,微波辐照明显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Tfam前体蛋白pre-Tfam从胞浆向线粒体内的转运障碍,而且呈时间依赖效应。本实验证实了微波辐照能显著抑制Tfam的转运,揭示了微波引起神经元能量代谢障碍的新机制。
- 许商成余争平吴娟裴莉萍罗雪陈纯海何旻蒂王源姚权钟敏
- 关键词:微波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