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钢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25-(OH)维生素D及钙水平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0~14岁儿童血清25-(OH)维生素D、钙的水平,了解儿童营养状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健康体检的1402名儿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血清25-(OH)维生素D、钙的水平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儿童的营养状况.结果 1402名儿童25-(OH)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为(39.614±15.525)nmol/L;钙的平均水平为(1.686±0.166)mmol/L.男、女童25-(OH)维生素D、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25-(OH)维生素D、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14岁组和<1岁组比较25-(OH)维生素D、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儿童25-(OH)维生素D、钙水平夏秋季高于冬春季(P<0.05).结论 儿童血清25-(OH)维生素D、钙的水平随年龄变化显著,尤其应重视>3岁幼儿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加强户外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维生素D和钙明显不足,儿童应注意补充.
- 蓝叶彬郑建方陈东红刘思宇赵志钢
- 关键词:儿童钙水平
- 丽水地区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 2018年
- 目的 分析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及感染特点,为进一步降低本地区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做好预防工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200例.年龄0~14周岁,快速检测血清幽门螺旋杆菌现症感染标志抗体和总抗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21%,其中男、女感染率分别为23.28%、1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2,P>0.05),各年龄段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4.181,P=0.041),父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或有胃肠疾病史的家庭,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0、6.050,P<0.05).结论 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呈升高趋势,同时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快速找到儿童腹部不适的病因,及时诊治.
- 朱艳徐苏婷余璟璐刘思宇赵志钢
-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旋杆菌
- 2016年—2021年丽水市社区获得性腹泻患者病毒检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丽水市社区获得性腹泻患者常见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浙江大学丽水医院门诊腹泻患者的大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V),以多重PCR法检测B/C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GⅡ型(NoV-GⅠ和NoV-GⅡ)、札如病毒(SAPO)、星状病毒(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分析本地区肠道病毒分布特征。分析RV和EAdV 2种病毒在不同性别、年龄、时间和气温的发病率。结果共收集腹泻患者大便标本601份,病毒总体检出率为10.48%;其中NoV、RVA、EAdV、AstV和SAPO的构成比依次为42.29%、25.40%、20.63%、19.05%和4.76%,未见B/C组轮状病毒。共收集腹泻患者RV和EAdV抗原筛查结果8542例,二者总体阳性率分别为14.60%和3.69%。婴幼儿中,RV发病率在1岁~3岁最高,是其他年龄段的3.4倍(P<0.001);而EAdV感染阳性率却随年龄增长逐年升高。RV感染主要集中在12月—来年3月,占总数的86.61%,且人数与月平均气温高度成负相关(P<0.01);尤其日平均气温为4℃~16℃时,RV感染的相对危险度达4.81(4.26~5.42)。结论丽水地区社区获得性腹泻患者病毒感染以RV和NoV为主,日平均气温4℃~16℃是1岁~3岁婴幼儿感染RV的高危因素。
- 徐建芬涂晓波赵芯米赵赟安黄建胜赵志钢
- 关键词:腹泻病毒流行病学特征
- 浙南地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HLA-B~* 5801基因携带率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了解浙南地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HLA-B~* 5801基因携带率,为防止别嘌呤醇用药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探讨筛查HLA-B~* 5801基因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选取浙江大学丽水医院289名需服用别嘌呤醇的患者,采用序列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LABType SSO(sequence-specific oligonudeotide,SSO)技术对患者血样DNA进行HLA-B~* 5801基因检测。同时随机抽样浙南地区2017年1-12月1134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数据,调查浙南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整体发病情况。结果需服用别嘌呤醇289例患者中HLA-B~*5801基因阳性例数为60例,阳性率为20.7%,HLA-B~*5801基因阳性率在性别、年龄和疾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34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平均值为(339.38±95.93)μmol/L,其中男性血尿酸平均值为(381.88±90.58)μmol/L,女性(294.79±78.51)μmol/L,不同性别血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09,P<0.001),男性20~3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占37.28%(χ~2=71.171,P<0.05),女性70岁以后发病率最高,占2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00,P<0.05)。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30.75%(1786/5808),女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6.31%(903/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800,P<0.05)。结论浙南地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在患者服用别嘌呤醇前进行HLA-B~* 5801基因检测十分必要,防止发生因服用别嘌呤醇导致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 刘思宇裴立红张晓梅徐苏婷史杨赵志钢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HLA-B基因
- 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中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NDM)的分子分型、耐药机制及流行特点等,为医院感染的防控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丽水医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产NDM的大肠埃希菌。结合临床药敏、EDTA协同及增效试验与PCR扩增检测blaNDM基因;通过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大肠埃希菌NDM分子分型及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共筛选出9株产NDM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其中3株分离自新生儿科,2株分离自妇科,重症医学科、急诊、血液内科、肾内科各1株;经测定所有菌株的NDM亚型均为NDM-5型,质粒复制子类型均为IncX3型;5株细菌接合试验阳性,分别来自妇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和新生儿科,同时PCR结果表明接合菌的质粒复制子类型为IncX3型;所有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MLST分型结果显示,这9株大肠埃希菌共有4个ST分型,分别为ST206、ST167、ST354和ST1642,与ERIC-PCR分型结果相一致。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存在携blaNDM-5基因的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同时携带有多种耐药基因,并能够通过IncX3型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传播。因此,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监测。
- 史杨彭莉蓉黄建胜丁卉赵贇安赵志钢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子分型流行病学
- 2010-2016年丽水地区肺炎克雷伯菌blaKPC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分析丽水地区blaKPC基因分布特征,探讨肺炎克雷伯菌blaKPC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变迁规律.方法 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0—2016年从临床分离的所有非重复产KPC菌株,以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鉴定菌种,MLST法分析菌株ST型,复制起始子分析法鉴定质粒类型,PCR法扩增检测转座子结构,并以二代测序技术测定质粒DNA序列进而验证blaKPC基因定位,最后从菌株、质粒、转座子三个水平分析本地区blaKPC基因的流行规律.结果 共收集blaKPC基因阳性菌株12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11株,占88.8%,且以ST11型为主(10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IncF质粒阳性占48.6%,主要整合缺失型Tn1721/Tn4401嵌合体(48/54株);而未分型质粒占50.5%,主要整合野生型嵌合体(54/56株).其中,94.4%的IncF质粒阳性菌分离自2011—2014年,而后急剧减少;而76.8%的未分型质粒阳性菌分离自2014—2016年,且逐年上升.结论 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是丽水地区blaKPC基因的主要宿主,且携带含缺失型嵌合体的IncF质粒和野生型嵌合体的未分型质粒的菌株在2014年前后交叉流行,现以后者为主.
- 黄建胜丁卉史杨赵赟安武蓉珍赵志钢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质粒转座子
- Tn3-Tn4401嵌合体结构中blaKPC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Tn3-Tn4401嵌合体结构中blaKPC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为抗感染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浙江大学丽水医院临床分离的无重复产KPC菌株,以PCR法扩增并测序分析blaKPC基因结构,利...
- 黄建胜胡晓蕾赵赟安史杨丁卉武蓉珍赵志钢
- 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在小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尿液及其母亲母乳的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结果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018年期间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就诊的疑似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32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血液、尿液和对应母乳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载量;再将患儿血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MV-IgM,比较不同标本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针对阳性患儿,对不同临床症状分布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328例患儿检测总阳性率为71.04%,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阳性率分别为71.02%和6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799)。血液、尿液和乳汁的人巨细胞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9.09%、70.43%和58.23%,尿液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47,P<0.001)。新生儿组的乳汁阳性率最高,为72.41%,28 d到1岁之间和1岁以上患儿尿液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人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HCMV-IgM阳性率检出率分别为49.09%(161/328)和16.16%(53/328),2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49.69%,对比单一血DNA检测方法,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小于1岁患儿主要以黄疸,腹泻为主,大于1岁的患儿主要以肝损害和肺炎为主。结论在小儿血液、尿液及其母亲母乳HCMV-DNA的检测中,尿液HCMV-DNA对诊断患儿人巨细胞病毒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尿标本留取方便、无创,易为家长和小儿接受,所以采用FQ-PCR方法对小儿尿标本进行检测能起到快速、简洁、灵敏的作用,对提高HCMV感染的诊断率有实际的临床意义,对于小月龄患儿临床应推广尿液HCMV-DNA检测。
- 朱艳周灵玲蓝俊伟刘思宇黄建胜赵志钢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化学发光
- 基于TCGA数据肺腺癌内源竞争性RNA网络构建与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肺癌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长时间演变的复杂过程。因此有必要对肺癌分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并进一步筛选和分析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的RNA分子,为肺腺癌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发掘提供依据。方法TCGA数据库获得535例肺腺癌样本和59例正常肺组织样本的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数据,521例肺腺癌样本和46例正常肺组织样本的miRNA-seq数据以及522例肺腺癌患者临床信息进行分析。使用R语言中的“DESeq”鉴定差异表达RNA。通过miRcode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i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TargetScan、miRTarBase和miRDB数据库进一步检索miRNA靶向的mRNA。基于RNA间的相互作用构建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使用DAVID 6.8和R语言中的“clusterprofiler”对网络中mRNA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表达的RNA与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筛选出影响肺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RNA分子。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共有lncRNA 1647个、miRNA 120个和mRNA 2503个在肺腺癌中差异表达,差异倍数>2,P<0.01。经RNA间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的RNA中有lncRNA 138个,miRNA 22个和mRNA 36个参与了ceRNA网络构建。36个mRNA主要富集于11个生物学进程和5个细胞信号通路中,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LINC00518(P<0.001)、AP002478.1(P=0.011)等31个LncRNA;CCNB1(P<0.001)、CHEK1(P=0.005)等16个mRNA以及1个miRNAhsa-mir-31(P=0.021)与肺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有关联。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TNM分期,LINC00221、UCA1、STEAP2-AS1、LINC00518、E2F7、DLC1、CCNE2
- 史杨李爱芳黄建胜丁卉赵志钢
- 关键词:肺腺癌
- 单平台与双平台流式细胞术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寻找基于CYTOMICS FC500流式细胞仪(简称CYTOMICS FC500)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方法。方法分别用基于CYTOMICS FC500的双平台和单平台流式细胞术(FCM)同时检测280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绝对值,比较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高值和低值样本用2种方法检测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结果双平台与单平台FCM 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结果的相关性好(r≥0.984),但存在明显差异(P<0.01),双平台FCM检测的CD4+CD8-(CD4+)T细胞绝对值比单平台FCM平均低36.5(-71.8,114.7)个/μL,差异百分比为8.7%(-13.8%,31.2%);双平台FCM检测的CD4-CD8+(CD8+)T细胞绝对值比单平台FCM平均低41.4(-84.4,167.2)个/μL,差异百分比为8.7%(-13.9%,31.3%);双平台FCM检测的CD4-CD8-T细胞(DNT)和CD4+CD8+T细胞(DPT)绝对值也均低于单平台FCM。双平台FCM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DNT、DPT绝对值高值和低值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3.5%和4.2%、3.8%和3.4%、6.1%和7.6%、9.5%和18.7%,批间CV分别为5.1%和5.9%、5.5%和5.1%、7.7%和9.6%、12.2%和24.6%,低于单平台FCM检测各T细胞亚群绝对值高值和低值的批内CV(4.0%和4.8%、4.2%和4.0%、6.7%和8.6%、11.1%和21.4%)和批间CV(6.3%和7.5%、7.0%和6.8%、8.5%和10.3%、13.6%和26.4%)。结论基于CYTOMICS FC500的双平台和单平台FCM外周血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结果差异较大,不宜在同一时间段内交替使用,其中双平台FCM精密度更高,且能节约成本,可优先选择。
- 胡晓蕾周灵玲赵志钢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