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晓娟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西医
  • 1篇蛋白尿
  • 1篇多囊
  • 1篇多囊肾
  • 1篇肾疾病
  • 1篇肾气
  • 1篇肾气虚
  • 1篇肾衰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肾炎
  • 1篇肾性
  • 1篇肾性贫血
  • 1篇肾炎
  • 1篇湿热瘀阻
  • 1篇湿热瘀阻型
  • 1篇糖类抗原
  • 1篇糖类抗原72...
  • 1篇痛风
  • 1篇痛风患者
  • 1篇脾肾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周圆
  • 4篇王琛
  • 4篇曹晓娟
  • 3篇邵命海
  • 2篇詹恬恬

传媒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消白方治疗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KD1~2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消白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CGN患者[慢性肾脏病(CKD)1~2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开放性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白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水平。结果:研究过程中,治疗组4例患者剔除或脱落,对照组5例患者剔除或脱落,最终治疗组56例、对照组55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1)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7.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54.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3)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 UPro、UACR、NAG、RB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α1-MG、β2-MG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24 h UPro、NAG、RBP、α1-MG、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eGF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相关性分析:eGFR与24 h UPro、UACR、NAG、RBP呈负相关。结论:消白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CGN(CKD1~2期)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小管损伤相关指标,延缓肾功能进展。
钱祎玲周圆兰天鹰詹恬恬曹晓娟王琛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中西医结合
秋水仙碱引起痛风患者CA72-4升高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8年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男、女性发病比例为5:1。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伤,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周圆曹晓娟邵命海王琛
关键词:秋水仙碱痛风糖类抗原72-4
多囊肾合并Caroli综合征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20年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通常在40~60岁时导致终末期肾病,其特征是肾脏进行性增大,伴有较多囊肿、肾区疼痛、血尿和高血压。多囊肾常伴有肝、脾、卵巢等器官囊肿,以多囊肝最为多见。因此,有时会单纯认为多囊肝为多囊肾的并发症,但是这些囊性综合征与Caroli病之间的联系也是极其密切的。怀疑、筛查和及时诊断多囊肾患者中是否存在Caroli病,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判断患者的预后[1]。
詹恬恬邵命海叶朝阳王琛周圆曹晓娟钱祎玲
关键词:多囊肾病例报告
肾衰Ⅱ号方联合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治疗CKD3-4期肾性贫血3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肾衰Ⅱ号方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肾性贫血患者血细胞、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CKD3-4期肾性贫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Ⅱ号方,2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cr、BU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GF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RBC、Hb、HC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NF-α显著降低(P<0.01),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对照组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Ⅱ号方可以通过下调CKD3-4期肾性贫血患者炎症因子TNF-α,改善炎症状态,纠正贫血,延缓CKD进展。
周圆王琛邵命海曹晓娟
关键词:慢性肾疾病肾性贫血肿瘤坏死因子-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