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余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毒理效应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植物吸收
  • 1篇生态毒理
  • 1篇生态毒理效应
  • 1篇土壤
  • 1篇歧化酶
  • 1篇小麦
  • 1篇六溴环十二烷
  • 1篇酶活性
  • 1篇环境归趋
  • 1篇磺胺甲恶唑
  • 1篇归趋
  • 1篇SOD酶活性
  • 1篇超氧化物
  • 1篇超氧化物歧化...

机构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篇李国东
  • 2篇李亚宁
  • 2篇刘庆余
  • 1篇冯秀娟
  • 1篇田莉莉

传媒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六溴环十二烷在土壤中的归趋及植物吸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对典型溴化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3种异构体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无植物种植)与单种组(分别单独种植白菜、萝卜)土壤中总HBCD浓度下降了90%以上,混种组(混合种植白菜与萝卜)土壤中HBCD的浓度下降了50%以上,土壤对HBCD的物理吸附是导致土壤HBCD浓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混种组土壤中HBCD的质量浓度约为420μg/kg,远高于单种组,充分说明植物种间竞争会增强HBCD的生物有效性。白菜和萝卜对HBCD的吸收量很小,其中α-HBCD倾向于在白菜和萝卜组织中蓄积,而γ-HBCD则倾向于在土壤中分布。由此可知,土壤吸附会降低HBCD的生物有效性以及人类暴露风险,而植物种间的竞争作用可能使HBCD的环境风险增加。
李亚宁冯秀娟刘庆余陈春李国东
关键词:六溴环十二烷环境归趋植物吸收
磺胺甲恶唑对小麦叶片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探明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的生态毒理效应,通过实验室人工控制毒理实验,研究了低浓度SMZ暴露对小麦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CHL)和蛋白质(S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毒7d后,各浓度组小麦叶片的SOD活性均被显著诱导(P<0.01),并且染毒浓度的升高增强了SOD的活性,表明SMZ暴露胁迫下,小麦可启动自身的保护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基损伤。而小麦叶片的CHL含量,随着SMZ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且当SMZ暴露浓度较高时,小麦叶片的CHL含量被显著抑制(P<0.05))。当SMZ染毒浓度为0.05~0.50mg·L-1时,SP的含量被显著诱导(P<0.01));1.00mg·L-1SMZ对SP的含量产生显著(P<0.01)抑制,这说明SMZ染毒剂量将对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严重影响。综上,SOD的活性变化可反映出SMZ暴露对小麦的污染效应及其生态毒性作用,但将其作为评估SMZ污染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亚宁陈春李国东刘庆余田莉莉
关键词:磺胺甲恶唑小麦生态毒理效应超氧化物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