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2016年
- 肝纤维化及其终末病变肝硬化已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虽然慢性肝病的治疗手段和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肝移植依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器官的紧缺却是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近些年,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诱导其凋亡,实现肝纤维化逆转。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细胞疗法在肝纤维化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新方向。本文将对肝纤维化及基于MSCs的治疗机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 林建辉陈怡李芹刘豫瑞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治疗骨髓干细胞动员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 G-CSF)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分为3组,即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rh G-CSF 200μg/kg·d),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四氯化碳(CCl4)综合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皮下注射相应药物1周,处死大鼠后,留取血清、肝组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羟脯氨酸(Hyp)、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等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均上升(P<0.05),ALB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对比,实验组ALT、AST、TBIL降低,ALB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HA、LN、PCⅢ、Ⅳ-C上升(P<0.05);与模型组对比,实验组HA、LN、PCⅢ、Ⅳ-C均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ALP、CK上升(P<0.05);与模型组对比,实验组ALP、CK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Hy P上升(P<0.05);与模型组对比,实验组Hy P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 G-CSF可促进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修复,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 林建辉陈怡陈达李芹刘豫瑞
-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肝纤维化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