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菲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女子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新路径:女校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具有明显自媒体属性的微博,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媒体习惯和社会沟通方式。女校大学生身处特殊的办学模式,这势必影响其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影响其使用微博的行为。本文以山东女子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应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主成分正交旋转法,作为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贡献,探讨女校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及对其社会意义。
- 董小菲王言浩
- 微博性别形象的自我呈现与女性主义的传播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微博"拟态环境"中性别形象呈现的区别,尤其是女性主义在微博中传播的前景。研究发现,两性在微博中形象的自我呈现方式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女性的弱势刻板印象没有改变。但同时,微博也可以在女性主义传播中发挥巨大作用。
- 董小菲
- 关键词:女性主义
- 微博在女校大学生中的使用与满足模式研究——基于主成分正交旋转法的建模
- 2012年
- 具有明显自媒体属性的微博,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的方式,颠覆着社会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成为目前用户最多、最活跃的信息传播平台,而当今大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毋庸置疑地成为这一互联网应用的狂热用户。女校大学生身处特殊的办学模式中,这一因素势必影响其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影响其使用微博的行为。
- 董小菲王言浩
- 融合时代新闻编辑的三种态势和七个理念被引量:4
- 2017年
- 媒介融合的传播生态给新闻传播业带来了深刻变革,编辑作为新闻报道的基础性工作,不可避免受到众多冲击,需要通过转型来应对挑战。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编辑的三个态势,包括积累式、结构化和智能化。总结了应对这种新趋势编辑需梳理的理念,包括新闻产品、敏捷迭代、信息可视、故事驱动、多屏发布、对等协作和项目管理七个理念。
- 董小菲
- 关键词:新闻编辑
- 纯粹微博传播中的议程设置——以“kindle fire遭投诉”为例
- 2012年
- 在微博时代,议程的设置更加复杂和灵活。为了准确地把握微博中的议程设置,本文排除微博之外的其他媒介的影响,在纯粹的微博环境中考察后发现,在微博中,新浪公司极为隐蔽的把关,不同类型的意见领袖,普通用户的自我议程设置,各种便于量化议程的应用,共同构建了一幅微博传播中全新的议程设置图景。
- 董小菲王言浩
- 关键词:意见领袖把关人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短视频创作的影响及版权保护
- 2024年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短视频创作中实现从无到有的内容自主化生产,这便重构甚至是颠覆了短视频创作继而也产生了新的版权问题。从剧本生成、视频生成、音频生成和剪辑合成四个层面透视人工智能生成式短视频的技术属性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短视频创作中的应用,发现人工智能生成式短视频版权面临用户贡献比例难以测量、最终输出形态无法控制预测及版权侵权后责任承担机制不明等挑战。据此,对可版权性和侵权风险规避措施辨析,并从人机协同的新范式出发提出,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体系下,要坚持以安全为核心的价值目标,以伦理为先导的风险防控机制,以利益平衡为现实考量的操作原则,在多学科智慧的共同参与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生成式短视频的版权保护思路。
- 李百晓李百晓
- 关键词:版权保护
- 情绪识别与共识凝聚:主流媒体在网络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被引量:3
- 2023年
- 如何在社会转型、媒介变革等多重压力下,凝聚社会共识是新时代中国亟须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尤其是对承担舆论引导职责的主流媒体而言,更是重大课题。现以“陈某某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和“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为实证案例,将主流媒体解构为中央媒体、市场媒体、本地媒体三类,运用内容分析法,探析不同类型主流媒体在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时机把握、策略运用等微观操作对凝聚共识的影响,以期对政府、媒体、公众等共识建导主体有所启示。
- 李钢郭静董小菲
- 关键词:主流媒体公共事件
- 赋能视角下生成式AI使用中的草根性别平等实践
- 2023年
- 生成式AI因其低门槛使用的特质,可以迅速为广大草根用户所用,赋能他们的性别平等实践。采取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结合的方法,通过对Chatyuan内测群、微信公众号和小红书的经验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草根用户在生成式AI的使用中,积极从事性别平等实践,主要扮演了三种角色,分别是低门槛的性别平等评估审查者、志愿参与的性别平等数据投喂者和专属性别气质虚拟伴侣养成者。生成式AI在用户的性别平等实践中实现了多面向的深度赋能:一是让用户获得了突破专家垄断的强自我效能;二是给用户提供了嵌入日常场景的大规模可供性;三是使用户的实践行为能够超越姐妹情谊圈成为全人类的公共话题。同时总结了草根用户在性别平等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要在人机协同的新社会交往逻辑上,在性别平等的实践中,探索草根用户、专家、生成式AI以及其他媒介平台之间更为复杂的互动和协商关系。
- 董小菲
- 算法推荐场景中的社会共识涌现:流动、叠交、协作
- 2024年
- 算法推荐技术催生社会共识达成机制的变革。在算法的推荐中,同质群体自动聚合;在场景的流动中,人的身份呈现为叠交态;在场景和人的融合中,人的观念和行为表现为同时化;在场景的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积极进行着自组织。这些变革,使得人类可以基于个体之间基本属性的相似性建立话题共识,这是社会共识建构的起点。此外,场景的分布流动性,成为保持讨论与交流积极性的基础,一方面成为对抗信息茧房的有利武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程序共识,继而建立稳固的价值共识。场景与人的融合使共识的效用检验能够以行为为标准获得一个证成与否的及时答案。同时,推荐算法在社会共识达成上存在不足甚至是缺陷,通过推荐算法和共识算法的协作与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对话和协作质量,助力社会共识达成。
- 董小菲
- 关键词: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