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红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东湖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及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 2007年
- 对武汉东湖5个不同湖区的浮游生物群落DNA进行了RAPD指纹分析,并探讨了DNA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筛选的9条随机引物共扩增210条大小为150~2000bp的谱带,多态率为93.3%.各站点平均有42条谱带,其中Ⅳ站最多(53条),Ⅴ站最少(35条).Ⅰ站的PO4^3--P、TP含量最高,Ⅴ站的NH4^+-N、TN、NO2^--N含量最高,Ⅳ站各理化因子含量均低于其他站点,站点间COD、碱度、硬度、钙含量差异不大.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基于RAPD标记的浮游生物群落指纹将5个站点划分为两类:Ⅰ、Ⅱ、Ⅲ站聚为一枝,Ⅳ、Ⅴ站聚为另一枝.这与湖区主要理化因子的聚类结果一致.说明东湖不同湖区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与其环境理化因子密切相关.
- 宋晓红余育和冯伟松颜庆云邓文娜
- 关键词:浮游生物群落
- 三峡库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DNA多态性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以三峡库区所设A、B、C、D、E、F和G等7个站点为研究区域,利用RAPD技术就其浮游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共鉴定出浮游生物41种,其中藻类4种,原生动物10种,轮虫类19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4种.物种组成相似性最高的是B站和C站,最低的是A站和F站.而站点间浮游生物群落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相距最近的是C站与D站,最远的为D站与F站.树状聚类图也显示:各站点物种组成聚为一类;而DNA多态性RAPD最先聚在一起的是B与F,它们的对应枝由A、C、D、E构成,G单独成为一枝.研究表明,所发现的物种组成与所揭示的遗传多样性并未完全吻合.这或许是物种信息的缺失(如藻类与细菌),或许是RAPD技术的缺陷,或许两者所致.因此,本研究积累了三峡库区浮游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一些背景资料,而要阐释浮游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有赖于应用灵敏的、重复性好的,且能分别分析原核和真核生物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 邓文娜余育和冯伟松颜庆云宋晓红刘志新
- 关键词:三峡库区浮游生物RAPD物种多样性
- 三峡库区浮游生物群落DNA结构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对三峡水库大坝至香溪河段所设A、B、C、D、E、F和G等7个站点浮游生物群落DNA进行了RAPD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分析了其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各站点间RAPD研究表明:D和E首先聚到一组,然后与A聚到一起,最后与C聚成一大类;B和F聚成一大类;站点G独自归于一类。而理化因子聚类结果显示:B首先与C聚为一小类,再与D聚到一起,然后与G、F聚成的小类聚为一类,而E与A分别单独归为一类。比较发现,RAPD聚类结果中相距较近的站点在理化因子聚类中显示为相距较远的站点(如站点A、C、D、E之间),而在RAPD聚类中相距较远的站点在理化因子聚类中显示为相距较近的站点(如站点B、F分别与G之间)。这可能因为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也可能部分因为试验条件本身所造成的误差。本实验为确定浮游生物DNA指纹结构与理化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信息,进而为建立一种新的水质评价体系积累了理化因子的一些背景资料。
- 邓文娜余育和颜庆云宋晓红张翔陈洪涛
- 关键词:三峡库区浮游生物RAPD
- 牛山湖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理化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8年
- 对牛山湖5个站点的浮游生物群落DNA多态性进行了RAPD指纹和PCR-DGGE指纹分析,并探讨了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如下:1)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引物,共获得93条谱带,多态率为58%;各站点所得谱带平均为67条,其中Ⅰ站最少,为61条,Ⅴ站最多,为74条;2)PCR-DGGE指纹图谱共含102条谱带,其中原核生物56条,真核生物46条,谱带总数以Ⅲ站、Ⅳ站和Ⅴ站较多,Ⅰ站和Ⅱ站较少;3)Ⅱ站的总磷、叶绿素、化学耗氧量、硬度及电导率最高;各站点间溶氧和pH差异较小.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将5个站点划分为两支,Ⅰ站和Ⅱ站聚为一支,Ⅲ站、Ⅳ站和Ⅴ站聚为另一支,理化因子将Ⅰ站、Ⅲ站、Ⅳ站和Ⅴ站聚为一支,Ⅱ站单独聚为一支.研究表明牛山湖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理化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与环境主要限制因子总磷的含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浮游生物群落级水平DNA分析能简便、准确、迅速地反映水质状况,这方面资料的积累可以为建立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简便而灵敏的水环境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 吴利余育和张堂林冯伟松颜庆云龚迎春宋晓红
- 关键词:浮游生物RAPDDNA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