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季

作品数:10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顶空
  • 3篇异味
  • 3篇质谱联用
  • 3篇薏米
  • 2篇丹桂
  • 2篇顶空固相微萃...
  • 2篇色谱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竹笋
  • 2篇贮藏
  • 2篇贮藏过程
  • 2篇萃取
  • 2篇腌制
  • 2篇微萃取
  • 2篇相色谱
  • 2篇麻竹
  • 2篇麻竹笋
  • 2篇挥发油
  • 2篇固相
  • 2篇固相微萃取

机构

  • 10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三峡医药...
  • 1篇重庆市人民政...
  • 1篇重庆市食品药...

作者

  • 10篇阚建全
  • 10篇夏季
  • 6篇陈光静
  • 6篇郑炯
  • 2篇夏雪娟
  • 2篇冉春霞
  • 2篇罗东升
  • 2篇李冠楠
  • 1篇张甫生
  • 1篇王晓静
  • 1篇汪莉莎
  • 1篇宋家芯
  • 1篇张艺
  • 1篇杨琳
  • 1篇陈晓龙
  • 1篇谭雁文
  • 1篇武菁菁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野木瓜多酚工艺被引量:13
2014年
以野木瓜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野木瓜多酚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丙酮体积分数、料液比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野木瓜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63℃,丙酮体积分数58%,料液比1∶20(g/m L)。经验证,该条件下野木瓜多酚的得率为8.402mg/g,与预测值8.426mg/g的相对误差为0.3%。该法所得的优化提取条件工艺参数可靠,可行性强,可为野木瓜中多酚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夏季郑炯陈光静王晓静阚建全
关键词:野木瓜多酚响应面法超声辅助提取
不同腌制条件下大叶麻竹笋质构特性及色泽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以大叶麻竹笋为原料,研究了大叶麻竹笋腌制前后质构和色泽的变化与食盐浓度、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叶麻竹笋经腌制后,反映其质构特性的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三个质地参数的数值都会降低,且腌制食盐浓度越低、温度越高,三个质地参数的数值降低的越多。同时,大叶麻竹笋经腌制后,会失去原有的色泽,腌制食盐浓度和温度越高,大叶麻竹笋失色越严重。
汪莉莎谭雁文陈光静张艺宋家芯武菁菁夏季阚建全
关键词:腌制色泽
薏米贮藏过程中异味控制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18年
研究贮藏温度、包装方式和抗氧化剂添加量对薏米异味产生程度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薏米贮藏过程中的异味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薏米贮藏过程中的异味控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贮藏温度、包装方式和抗氧化剂添加量能有效抑制薏米贮藏中异味的产生,三者对薏米异味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抗氧化剂添加量>贮藏温度>包装方式;控制薏米异味的较优条件为贮藏温度4℃、不透光真空包装、混合抗氧化剂(BHA-TBHQ质量比4∶1)添加量0.01%,此条件下贮藏6个月,薏米异味评分最低为2.5。
王沙沙李长凤谭悦徐瑶夏季丁涌波阚建全
关键词:薏米异味贮藏
美国和欧盟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15
2014年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更加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食品工业以及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必须重视并加强对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的管理,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效果。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和欧盟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提出可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从精简监管机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整合检验检测体系和构建信息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郑炯杨琳崔小利张甫生夏季杨小珊阚建全
关键词:法律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息系统
新鲜薏仁米与异味薏仁米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以新鲜薏仁米和异味薏仁米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别对新鲜薏仁米和异味薏仁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新鲜薏仁米和异味薏仁米中共鉴定出8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新鲜薏仁米中鉴定出47种化合物(主要包括12种醇类、11种醛酮类、22种烃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右旋萜二烯、苯、2-戊基呋喃、己醛、壬醛、正辛醛、2-庚酮、正戊醇、正己醇、1-辛烯-3-醇和芳樟醇;异味薏仁米中鉴定出58种化合物(主要包括17种烃类、8种醇类、14种醛酮类、10种酯类和5种酸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1-十五烯、己醛、壬醛、癸醛、正辛醛、正辛醇、己酸、庚酸、辛酸和壬酸。造成新鲜薏仁米与异味薏仁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中酸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新鲜薏仁米在贮藏过程中油脂的氧化。
杨忠全阚建全陈光静陈光静
关键词:薏仁米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法分析异味薏米的异味成分被引量:15
2018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别对新鲜薏米、弱异味薏米和强异味薏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3种不同异味程度的薏米中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成分,新鲜薏米、弱异味薏米和强异味薏米中分别鉴定出47、43和51种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96.14%、98.68%和98.00%。通过对比上述3种不同异味程度的薏米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同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GC-O-MS),采用气味活度值(OAV)结合气味强度值对强异味薏米中的异味成分进行鉴定。从强异味薏米的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12种异味成分,分别为己醛、庚醛、2-庚烯醛、辛醛、反-2-辛烯醛、壬醛、反-2-壬烯醛、癸醛、2-癸烯醛、己酸、2-壬酮和6-十一酮。
陈光静郑炯郑炯陈晓龙夏季陈晓龙
关键词:薏米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不同提取方法对丹桂挥发油成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丹桂挥发油成分的影响,同时采用水蒸气蒸馏(SD)、同时蒸馏萃取(SDE)、超临界CO_2萃取(SFE-CO_2)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丹桂挥发油进行提取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SD和SDE方法提取得到的化合物种类较多,且主要化合物均为酮类和醇类及其氧化物,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β-紫罗兰酮和植酮。SFE-CO_2和HS-SPME得到的化合物种类较少,但主要化合物明显,均为醇类及其氧化物,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和(E)-呋喃芳樟醇氧化物。此外,SD和SDE方法提取得到的丹桂挥发油颜色变化较大(浅黄),且香味失真。SFE-CO_2得到的挥发油颜色鲜艳(橙红),香味浓郁。因此,SFE-CO_2和HS-SPME更适于丹桂挥发油的提取或分析。
夏雪娟李冠楠罗东升夏季郑炯阚建全
关键词:丹桂超临界CO2顶空固相微萃取
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和GC-MS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重庆产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差异。从金桂和丹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和34种化合物,其中有17种共有组分,36种非共有组分。醇类及其氧化物是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2种桂花挥发油百分含量的82.36%和87.88%。其次为酮类,分别占2种挥发油的11.06%和5.78%。金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对羟基苯乙醇(27.02%)、(E)-呋喃芳樟醇氧化物(26.46%)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5.06%)。丹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51.02%)、对羟基苯乙醇(14.95%)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0.70%)。与朱砂丹桂相比,速生金桂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夏雪娟冉春霞李冠楠夏季罗东升郑炯阚建全
关键词: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薏米贮藏过程中异味产生的机理被引量:7
2017年
以薏米为原料,研究了薏米贮藏过程中脂肪含量、脂肪酸值、脂肪酸组成、常见氧化指标(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丙二醛含量)和醛类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薏米的异味变化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薏米贮藏时间的延长,薏米的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显著降低,脂肪酸值、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醛类的"相对内标含量"也显著增加。薏米贮藏过程中其总氧化值、丙二醛含量和挥发性醛类化合物含量与薏米的异味程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薏米异味程度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说明薏米贮藏过程中异味主要是由于薏米油脂氧化产生的,薏米油脂的二级氧化产物醛类化合物为薏米贮藏过程中产生异味的主要原因。
陈光静冉春霞冉春霞夏季
关键词:薏米异味油脂氧化
腌制加工对麻竹笋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评价腌制加工对麻竹笋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大叶麻竹笋为实验原料,研究了麻竹笋氨基酸含量在腌制加工前后的变化,并比较了不同腌制盐浓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鲜样相比,腌制加工以后麻竹笋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在3%、11%和19%盐浓度的腌制样品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58.1%、54.8%和53.1%,同时,腌制加工后麻竹笋中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此外,麻竹笋鲜样中7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6.8%,而3种腌制样品中这一比例分别为42.7%、41.8%和42.7%。所得研究结果将为麻竹笋腌制加工过程中食用品质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郑炯夏季陈光静阚建全
关键词:麻竹笋腌制加工氨基酸必需氨基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