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慧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量
  • 1篇稻田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供氮
  • 1篇培养法
  • 1篇吸氮
  • 1篇吸氮量
  • 1篇矿化
  • 1篇供氮
  • 1篇

机构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作者

  • 1篇于彩莲
  • 1篇彭显龙
  • 1篇刘洋
  • 1篇刘小慧
  • 1篇刘智蕾

传媒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阶段培养法测定稻田氮素矿化量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传统原位培养法测定的氮素矿化量与无氮区水稻吸氮相关性不高。为此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进,以期为准确测定土壤供氮提供方法。传统培养方法是在插秧前取土,按水土比约1:1装入自封袋中于田间原位连续培养,每隔约30 d取样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改进培养方法则采取阶段培养的方法,在插秧前取土,同上法装入自封袋,再将自封袋放入装满水的离心管中于田间培养,在下次取土样(约30 d后)的同时取出上次培养的土袋,并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2013—201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传统培养方法测定的矿化氮先增加后降低,与最高值相比,矿化氮下降了6.7%~28.6%;而改进的阶段原位培养法测定矿化氮未出现下降情况,因此传统方法测定的矿化氮较改进方法降低了30.0%~67.7%(p<0.05)。培养时间对矿化氮量影响显著,土样在田间连续培养约40 d就有抑制氮素矿化的风险,因此,每次培养时间不宜过长。改进培养方法测定的矿化氮量与田间无氮区水稻吸氮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为0.621(p<0.01)。在测定稻田土壤矿化氮时,应采用阶段培养法,每次培养时间不宜超过40 d。该方法测定矿化氮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供氮能力的指标。
宋挚于彩莲刘智蕾刘洋刘小慧彭显龙
关键词:土壤供氮稻田吸氮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