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慈仁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分子
  • 3篇TA
  • 3篇MHC分子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共刺激
  • 2篇共刺激分子
  • 2篇刺激分子
  • 1篇递呈
  • 1篇上调
  • 1篇突变体
  • 1篇转染
  • 1篇小鼠树突状细...
  • 1篇抗瘤
  • 1篇抗瘤效应
  • 1篇基因
  • 1篇基因修饰

机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欧启水
  • 3篇郭慈仁
  • 2篇杨滨
  • 1篇林琪
  • 1篇兰斌
  • 1篇程祖建
  • 1篇陈静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转染CⅡTA基因上调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2007年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调节作用,为将树突状细胞应用于生物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大量扩增DC,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小鼠CⅡTA(mCⅡTA)基因转入DC中,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结果转染mCⅡTA基因使DC上MHC-Ⅰ/-Ⅱ分子的表达率由74.2%/66.7%明显上调为93.6%/91.4%;CD80/CD86的表达率由52.3%/60.5%明显上调为89.7%/91.5%(P<0.05)。结论转入mCⅡTA可使DC表面MHC-Ⅰ/-Ⅱ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率明显上调。本研究为将DC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杨滨陈静郭慈仁欧启水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MHC分子共刺激分子小鼠
转染CⅡTA基因及其突变体调节树突状细胞表面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2007年
杨滨郭慈仁程祖建欧启水
关键词:MHC分子共刺激分子转染突变体递呈
CⅡTA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增强荷肝癌小鼠抗瘤效应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上调作用,为肝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大量扩增DC,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小鼠CⅡTA(mCⅡTA)基因转入DC中,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将荷肝癌小鼠分为4组,第1组:分别于肝癌组织块周围注入PBS;第2组:未转入mCⅡTA基因的DC;第3组:转入mCⅡTA基因的DC;第4组:转入mCⅡTA基因并经H22肿瘤抗原刺激的DC。每周1次,连续接种3wk,连续7wk动态测量肝癌的大小,观察转染mCⅡTA基因对荷肝癌小鼠抗瘤效应的影响。结果:转染mCⅡTA基因使DC上MHC-Ⅰ/Ⅱ分子的表达率由74.2%/66.7%明显上调为93.6%/91.4%;CD80/CD86的表达率由52.3%/60.5%明显上调为89.7%/91.5%(P<0.05)。免疫接种后,第4组荷肝癌小鼠肝癌组织块的平均面积明显小于第1、2、3组(在第3、4、5、6、7周时,与第1、2组相比较,P<0.05;在第5、6、7周时与第3组相比较,P<0.05)。结论:转入mCⅡTA后,DC表面MHC-Ⅰ/Ⅱ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率明显上调,DC的抗瘤效应增强。本研究为将DC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欧启水林琪兰斌郭慈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肝癌MHC分子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