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君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间接共培养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与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 目的:将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IPFPSCs)及骨关节炎软骨细胞(OACs)进行间接共培养,促进OACs软骨表型的恢复及诱导IPFP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IPFPSCs及OACs,分为单独IPFP...
- 杨君君
- 关键词:成骨分化
- 文献传递
- 不同方案治疗单纯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疗效差异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比及分析单纯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在不同方案治疗下的疗效差异。方法所取病例来自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诊断为单纯单侧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患者,共计1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A、B、C组,每组49例;根据年龄差异,各组内又分为青年及中老年组。A组采用药物及物理治疗;B组则定期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C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及随访时均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1个月(9~13个月)随访,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发生。治疗前,A、B、C 3组组间的Lysholm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P=0.926)。治疗后,A、B、C 3组末次随访的组间的Lyshol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48,P=0.001)。A、B、C 3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A=3.43,t_B=6.74,t_C=7.99,均P=0.001)。在Lysholm评分变化幅度中,C组>B组>A组(F=66.43,t_(AB)=5.97,t_(AC)=11.52,t_(BC)=5.55,均P=0.001),总体青年组大于总体中老年组(t=7.9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单纯髌内侧皱襞综合征的治疗中,手术治疗方案效果最好。在中老年患者治疗上,需要在治疗前充分沟通,告知其疗效不佳可能。
- 杨君君周益昭黄术夏铎刘宝荣
- 关键词: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物理治疗注射治疗关节镜手术
- 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与骨关节炎软骨细胞间接共培养可促进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将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IPFPSC)及骨关节炎软骨细胞(OAC)进行间接共培养,促进OAC软骨表型的恢复及诱导IPFPSC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IPFPSC及OAC,分为单独IPFPSC组、单独OAC组及IPFPSC和OAC间接共培养组,体外成软骨诱导21 d后,通过HE染色、Alcian蓝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1型胶原蛋白(Col1)、Col2、Col10、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及SOX-9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组OAC聚集成微球,IPFPSC呈椭圆形;单独组OAC聚集分布,排列松散,单独组IPFPSC呈长梭形。HE染色显示共培养组OAC聚集成团,核染色深,IPFPSC呈椭圆形,胞质丰富,呈旋涡状生长;单独组OAC聚集分布,核染色浅;单独组IPFPSC呈长梭形,核染色浅。Alcian蓝染色显示共培养组OAC及IPFPSC蛋白多糖分泌多,单独OAC及单独IPFPSC组分泌少。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共培养组IPFPSC及OAC中Col2、aggrecan及SOX-9表达较强,Col1与Col10表达较弱;而单独培养的IPFPSC及OAC组则相反。结论 IPFPSC和OAC间接共培养可以促进OAC软骨细胞表型的恢复及诱导IPFPSC向软骨细胞分化。
- 杨君君陈诚杨柳宋雄波谢文斌黄术刘宝荣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腘绳肌腱在不同性别中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比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在不同性别中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所取病例来自于我院2011-2015年确诊为ACL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48例。根据性别不同,分为M组(男性组)及W组(女性组);依照移植物来源区别,M、W组内又分为A组(同种异体肌腱)和B组(自体腘绳肌腱)。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Lysholm、Tegner、VAS评分及KT-1000值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获得16个月(13~18个月)随访,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排异及移植物断裂等并发症。术后,各组末次随访的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MB、WA及WB各组间Lysholm、Tegner、VAS评分及KT-1000值改善幅度(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腘绳肌腱在男性及女性患者ACL重建中效果无明显差异,移植物的选择需综合各因素考虑。
- 杨君君周益昭黄术夏铎刘仁峰刘宝荣
- 关键词:同种异体肌腱前交叉韧带
-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分析自体腓骨长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在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58例,根据术中移植物来源,将其分为A组(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组,n=29)和B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组,n=29)。所有患者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肿胀、足弓情况及踝外翻;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Tegner、IKDC、VAS评分、KT-1000测量值及踝关节Kofoed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2.69±0.90)个月(11~14个月)随访,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断裂、足弓塌陷与外翻受限等并发症。术前,A组与B组间的Lysholm、Tegner、IKDC、VAS、Kofoed评分及KT-1000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手术时间为(103.62±9.15)min、(87.76±8.08)min,术中出血量为(71.03±15.49)mL、(55.86±11.03)mL,出院时膝关节肿胀发生率为3.4%、17.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末次随访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的Lysholm、Tegner、IKDC、VAS、Kofoed评分及KT-1000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Kofoed评分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似。腓骨长肌腱重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但具有并发症及费用少等优点,可优先考虑使用。
- 杨君君周益昭黄术夏铎刘仁峰刘宝荣
- 关键词:同种异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
- 关节镜下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在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在修复半月板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1)将微骨折术及脂肪垫粉碎术中释放的样本转移至实验室,培养并鉴定其中细胞的特性;(2)所取病例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半月板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75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病例分为A组(微骨折术)、B组(脂肪垫粉碎术)及C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采用Lyshol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不良事件(关节肿胀及膝前区疼痛)评估。结果 (1)基础实验中,微骨折术释放的细胞为成纤维状细胞状,生长迅速,旋涡辐射样生长;脂肪垫粉碎术释放的细胞大多类似成纤维细胞,含有少量杂质及坏死细胞,呈长梭状。干细胞试剂盒鉴定两种细胞均符合干细胞特性,考虑其分别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髌下脂肪垫来源干细胞(IPFPSCs);(2)临床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0个月(8~11个月)随访,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前,A、B、C组的Lysholm及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大致相同。术后末次随访中,各组末次随访的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的Lysholm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事件早期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结论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均对半月板损伤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后者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能较高。
- 杨君君周益昭黄术夏铎刘仁峰刘宝荣
- 关键词:半月板损伤
- 天冬氨酸修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物制备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其生物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通过天冬氨酸修饰的纳米羟基磷灰石(Asp-n HA)和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制备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并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探索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以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偶联法制备Asp-n HA,并与PLLA复合,获得新型Asp-n HA/PLLA纳米复合支架。比较成骨细胞在该新型材料表面的粘附、生长和增殖的情况。结果:加入n HA后,Asp-n HA/PLLA复合材料可显著增强细胞的粘附、生长、增殖;Asp-n HA/PLLA的生物学性能明显优于PLLA及HA/PLLA,且Asp-n HA/PLLA具有最强的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结论:Asp-n HA/PLLA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黄术吴江怡杨君君周益昭刘宝荣夏铎刘仁峰
-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天冬氨酸生物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