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妍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凝血
  • 4篇血栓
  • 3篇血功能
  • 3篇凝血功能
  • 3篇凝血功能异常
  • 3篇凝血异常
  • 3篇细胞
  • 3篇高凝状态
  • 2篇动脉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栓形成
  • 2篇炎症
  • 2篇诱捕
  • 2篇视网膜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网膜

机构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1篇张妍
  • 6篇司宇
  • 6篇马瑞爽
  • 6篇吴晓明
  • 6篇邓瑞娟
  • 6篇史文杰
  • 5篇史家岚
  • 3篇许博
  • 3篇孙青
  • 2篇毕亚艳
  • 2篇滕岩
  • 2篇马国力
  • 1篇郝杰
  • 1篇于旭辉
  • 1篇解汝娟
  • 1篇李文静
  • 1篇郑轶
  • 1篇郭庆
  • 1篇孟焕
  • 1篇丁文博

传媒

  • 10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静脉血栓形成机制被引量:4
2016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其并发血栓事件的风险很高,尤其是MM患者静脉血栓(VT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另外,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新型的免疫调节药物(IMi Ds)在MM患者中的应用,如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来那度胺也可导致与治疗相关的静脉血栓发生的增加,特别是与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和(或)蒽环类抗生素为基础的化疗药联合使用时,可进一步加剧静脉血栓的发生。目前,MM患者VTE的发生机制仍不太清楚,可能涉及凝血系统的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异常,血流及血液瘀滞度的改变及与肿瘤细胞相关的炎症因子产生的增多,组织因子(TF)表达增加,内皮细胞损伤等。因此,仍需对在MM患者中VTE的发生机制做更进一步的研究。而本文将主要从多发性骨髓瘤本身及免疫调节药物的应用所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而致静脉血栓形成这一机制做一综述。
邓瑞娟吴晓明司宇马瑞爽张妍史文杰于牧鑫史家岚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静脉血栓免疫调节剂凝血功能异常
羊膜及羊膜匀浆液在眼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羊膜应用于医学已有一个多世纪,应用于眼科也有70余年的历史。因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羊膜的研究停滞不前,但随着生物医学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羊膜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得越来越深入。而随着羊膜的解剖和生物学特性日益明确,羊膜在医学和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由于羊膜的诸多解剖和生物学特性符合眼科学发展的需要,羊膜在眼科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羊膜的研磨提取液-羊膜匀浆液保留了羊膜中的有效生物成分,在治疗眼部疾病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内外关于羊膜及羊膜匀浆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为了更深入了解羊膜的特性及其在眼科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该文将对羊膜的应用历史、羊膜及羊膜匀浆液的制备及保存、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张妍郭庆郝杰许博孙青
关键词:羊膜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和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是由DNA骨架、组蛋白、颗粒成分以及胞浆蛋白组成的网状物,它通过捕获致病微生物,抑制其扩散、灭活毒力因子以及清除病原体来发挥抗菌活性,中性粒细胞这种与其经典的趋化、吞噬作用不同的胞外杀菌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固有免疫应答作用。然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产生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它可以导致凝血异常、刺激血栓形成并为其提供支架,但这一过程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促凝活性以及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有关。本文将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及其与血栓形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张妍马瑞爽司宇吴晓明邓瑞娟史文杰于牧鑫史家岚
关键词:炎症凝血异常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
2015年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尽管发生率较低,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高凝状态源自患者的自身因素及支架植入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斑块破裂、血管内皮损伤、组织因子大量表达、微粒生成增多等,进一步可激活血细胞和凝血系统,重者可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及时检测及防治支架术后的高凝状态对降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佟春芝李文静马国力张妍孟焕丁文博何献春毕亚艳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凝状态血小板活化微粒
脓毒症致凝血异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5年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凝血异常是脓毒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既可以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又可以抑制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最终导致其凝血活性增强,炎症诱导的凝血紊乱进一步促进和加重炎症反应。而脓毒症患者的高凝状态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甚至DIC的发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脓毒症致凝血异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司宇马瑞爽邓瑞娟吴晓明张妍史文杰于牧鑫史家岚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炎症血栓栓塞
糖尿病肾病致凝血异常的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糖尿病(DM)已成为世界性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发病率必然还会进一步加剧。血管病变是D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伴随着体内凝血活性和抗凝活性的失调,同时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炎症反应。炎症应答过程中释放的炎症因子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导致抗凝活性减弱。DN患者体内血细胞激活,微粒形成增多会加强凝血活性。此外,纤溶酶抑制剂(PAI-1)与纤溶酶激活剂(t PA)的失衡会引起纤溶系统紊乱。这三个方面引起DN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加重,并因此加速肾功能恶化,导致肾小球率过滤降低,系膜基质增多,最终引起肾小球硬化及终末期肾脏疾病。本文就糖尿病肾病致凝血异常的发生机制做一综述。
于牧鑫马瑞爽司宇吴晓明邓瑞娟张妍史文杰解汝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凝血功能异常高凝状态
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凝血异常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微粒是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细胞或血细胞激活或凋亡时形成的亚微型囊泡。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浆及粥样斑块中富含多种细胞来源的微粒,不仅促进斑块的发生发展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凝血异常中起重要作用,可增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使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从而迁移到斑块内,吞噬清除内膜下沉积的脂质。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凋亡形成大量微粒,抑制内皮细胞合成释放一氧化氮,加重内皮细胞损伤,促进斑块扩大。微粒表面富含的磷脂酰丝氨酸和组织因子是微粒促凝活性的主要来源,病灶处及循环中存在的大量微粒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时凝血异常的发生。本文将就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凝血异常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马瑞爽司宇吴晓明邓瑞娟张妍史文杰于牧鑫史家岚
关键词:微粒动脉粥样硬化凝血异常
无脉络膜症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2015年
无脉络膜(CHM)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细胞和脉络膜血管逐渐退化,最终致盲的疾病。该病是由于位于Xq21上的REP-1缺失突变导致失活,导致CHM基因不能表达,从而出现脉络膜血管层发育障碍,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营养不良,变性及进行性脉络膜萎缩消失。男性患者一般在十几岁至二十几岁时开始出现夜盲,周边视野逐渐丧失,形成管状视野,严重者仅剩5-10度的中央视野,最终失明。女性携带者大多无症状。
孙青张瑞峰李华栋许博张妍滕岩
关键词:X连锁
葛根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并发症的严重性日趋明显,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和丧失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是必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而细胞凋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细胞凋亡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由于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细胞凋亡能否得到抑制和逆转的问题上。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凋亡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VEGF水平增高等因素有关。当前对葛根素的研究表明,葛根素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对于缺血、缺氧等因素引起的损害有很强的改善作用,葛根素还可以降低糖尿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甚至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葛根素可能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新策略。本文就近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细胞凋亡的有关研究和葛根素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做一综述,提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葛根素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许博滕岩郑轶于旭辉张妍孙青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葛根素细胞凋亡
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但其所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当单独使用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低,而其与地塞米松、化疗药物等联合使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研究显示,其主要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组织因子与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增加及体内的高凝状态相关。本文主要就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
吴晓明邓瑞娟马瑞爽司宇张妍史文杰于牧鑫史家岚
关键词:来那度胺静脉血栓高凝状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