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晨辉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沉积物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象山港
  • 1篇金属
  • 1篇金属元素
  • 1篇赋存形态
  • 1篇BCR
  • 1篇表层沉积物

机构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浙江省海洋监...

作者

  • 2篇潘建明
  • 2篇赵晨辉
  • 1篇张海峰
  • 1篇刘小涯
  • 1篇曾江宁
  • 1篇孙维萍
  • 1篇徐晓群
  • 1篇于培松
  • 1篇张海生
  • 1篇胡佶
  • 1篇刘瑞娟
  • 1篇蔡小霞
  • 1篇刘强

传媒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象山港部分金属元素的百年沉积记录及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象山港沉积物柱状样中常量元素Ti、K、Ca、Fe、Mn和微量元素Pb、Rb的含量。通过^(210)Pb定年,分析了象山港近百年来元素的沉积记录变化特征。结合沉积物粒径、有机碳、无机碳、总氮等理化参数,通过计算富集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物源和环境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Ti、K、Ca、Fe、Mn、Pb、Rb的含量分别为0.45%~0.52%、2.14%~2.58%、2.48%~3.13%、4.54%~5.83%、546×10^(-6)~868×10^(-6)、23×10^(-6)~37×10^(-6)、113×10^(-6)~130×10~(^(-6)),与中国其他近岸海域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象山港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Ti、K、Ca、Fe、Mn、Rb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物质,没有出现明显的富集;而沉积物中的Pb自1980年以来出现了富集现象,其含量在近年来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金属元素Ti、K、Fe、Mn、Rb、Pb易于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沉积物中赋存,而Ca则以无机碳酸钙的形式赋存于象山港底质中。通过与百年来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变化的比较,发现陆源性金属元素的沉积记录异常与历史降水异常年份具有耦合性。
孙维萍徐晓群刘强曾江宁蓝木盛刘瑞娟赵晨辉潘建明
关键词:金属元素沉积物象山港
浙江三门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以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5种重金属(Zn、Cr、Cd、Cu、Pb)的含量分布、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sk Assessment Code(RAC)法、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对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分布整体表现为湾内高于湾外海域,人类活动是主要影响因素。运用BCR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分级提取,结果显示Zn、Cd、Cr、Cu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Zn:79.20%~84.25%、Cr:93.24%~96.16%、Cd:34.71%~57.58%、Cu:66.06%~79.51%),而Pb以可还原态为主(56.58%~76.44%)。评价结果中,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均显示湾内的重金属污染比湾外严重,而RAC法指出Pb污染为湾外高于湾内海域;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RAC均指出Cd是主要污染元素;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中Pb则是主要危害元素,Cd次之。
赵晨辉赵晨辉胡佶刘小涯蔡小霞张海峰蔡小霞张海峰于培松
关键词:重金属赋存形态生态风险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