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媛媛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晚期
  • 2篇单抗
  • 2篇晚期胃癌
  • 2篇胃癌
  • 2篇化疗
  • 1篇地方性砷中毒
  • 1篇毒作用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药物
  • 1篇增效减毒
  • 1篇增效减毒作用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中毒

机构

  • 4篇南阳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谢媛媛
  • 3篇孙晓
  • 2篇许禹
  • 1篇倪猛
  • 1篇王艳萍
  • 1篇高改云
  • 1篇汪宁
  • 1篇沙金平
  • 1篇樊宏伟
  • 1篇薛萌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究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方法选取我市某乡镇饮水含砷量为0.02-0.77mg/L的2个病村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参考地方性砷中毒相关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砷中毒(研究)组与非病例(对照)组,采集其尿样及血样。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评估患者肝功能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评估患者肾功能,以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作为终点法;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采用速率法测定。结果本组共调查648人,其中研究组141例,对照组507例,砷中毒检出率为21.76%;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为10.64%,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率为5.41%,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几何均数分别为2.30mg/g Cr、2.15mg/g Cr,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几何均数分别为2.45U/g Cr、2.21U/g C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有联系,同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作为砷中毒造成肾脏损伤的早期重要指标。
刘圆方樊宏伟高改云汪宁倪猛孙晓李静王艳萍谢媛媛
关键词:砷中毒肝功能肾功能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增效和减毒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晚期胃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FOLFOX6化疗,对照组患者同时予以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以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72-4(CA72-4)]、免疫功能[CD3^(+)、CD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胃蛋白酶原水平(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以及生存质量[卡氏行为状态(KPS)]。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ORR)率、疾病控制(DCR)率分别为64.29%、8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1%、65.71%,而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CA125、CEA、CA72-4、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分别为(26.13±3.02)U/mL、(28.94±3.26)U/mL、(3.05±0.74)ng/mL、(5.46±1.03)U/mL、(12.07±1.0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7±3.54)U/mL、(34.96±3.88)U/mL、(5.74±1.02)ng/mL、(8.12±1.34)U/mL、(15.69±1.7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周期、3个周期后的血清CD3^(+)、CD4^(+)、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周期、3个周期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高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有效率为8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
谢媛媛邓亚男许禹孙晓
关键词:胃癌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增效减毒
RPA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铂类药物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RPA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铂类药物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9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清,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血清标本中RPA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用SDS软件进行基因分型,根据RPA1基因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CC组(n=38)、CT组(n=28)、TT组(n=26)。所有患者均给予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观察CC组、CT组、TT组之前临床疗效的差异。根据临床疗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60)与无效组(n=32),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CC+CT组、TT组生存情况,用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PA1基因型患者用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CC组、CT组、TT组总体临床疗效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C组、CT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TT组(P<0.05),CC组与CT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组与无效组在有无癌栓、RPA1基因分型上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PA1基因分型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铂类药物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1.570,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C+CT组2年内生存情况明显优于TT组(P<0.05)。结论TT型RPA1基因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铂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RPA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铂类药物临床疗效的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测其临床疗效的新指标。
沙金平薛萌谢媛媛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铂类药物临床疗效
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的增效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究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的增效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SOX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贝伐珠单抗+SOX方案治疗,21d为一个周期,共治疗两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毒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HIF-1α/VEGF信号通路、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CA72-4、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和免疫功能,同时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0.29%、7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59%、6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周期、2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HIF-1α、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周期、2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CA72-4、CEA、TP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周期、2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清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有效率为7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胃癌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其治疗效果确切且相对安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谢媛媛邓亚男许禹孙晓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