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墨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玉米
  • 4篇气象
  • 4篇降水
  • 4篇干旱
  • 3篇低温冷害
  • 3篇灾害
  • 3篇气候
  • 3篇冷害
  • 2篇有效降水
  • 2篇生长季
  • 2篇土壤
  • 2篇年景分析
  • 2篇农业气象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温
  • 2篇气象灾害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2篇胁迫
  • 2篇大豆

机构

  • 19篇黑龙江省气象...
  • 12篇黑龙江省气象
  • 6篇中国气象局
  • 3篇黑龙江省气候...
  • 2篇海林市气象局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绥化市气象局
  • 1篇吉林省气象服...

作者

  • 19篇翟墨
  • 8篇闫平
  • 7篇李秀芬
  • 6篇姜丽霞
  • 5篇刘丹
  • 5篇朱海霞
  • 5篇王铭
  • 5篇赵慧颖
  • 5篇王萍
  • 4篇曲辉辉
  • 3篇于瑛楠
  • 3篇闫敏慧
  • 3篇宫丽娟
  • 3篇王冬冬
  • 3篇李秀芬
  • 2篇王晾晾
  • 2篇纪仰慧
  • 2篇田宝星
  • 2篇王秋京
  • 2篇杨帆

传媒

  • 5篇黑龙江气象
  • 2篇现代化农业
  • 2篇灾害学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气候干湿变化及对森林火灾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特征,揭示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可为该区域森林火灾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大兴安岭林区1974—2016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干湿情景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等级干旱对其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1974—2016年,年、季尺度上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均呈湿润化趋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少)和过火面积大(小)与气候的干湿状况(等级)基本一致,但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与气候干湿状况相关更为密切。年尺度上,SPI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与过火面积的自然对数则呈较弱的负相关;季尺度上,各季节SPI与对应的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过火面积的相关程度差异较大,以春季相关最为显著,秋季次之,夏季则相对较弱;不同季节SPI与年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呈负相关,前一年冬季SPI对当年火灾次数的贡献最大。可见,气候干湿状况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SPI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的干湿状况,亦能较好地指示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火灾的过火面积的相对变化情况,可为森林火灾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李秀芬李秀芬李秀芬朱海霞王萍赵慧颖
关键词:干湿变化森林火灾标准化降水指数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自然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解1970—2014年黑龙江省自然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观测数据,结合Miami模型,通过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自然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气温、降水、蒸散和标准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2000—2014年粮食安全存在隐患。标准气候生产潜力(W)与蒸散气候生产潜力年代际变化相近。4种气候生产潜力主周期均为26~31年。W空间分布呈正、负相间。W与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呈正相关,气温是主要限制因子。“暖湿型”气候对W有利,生产潜力增加幅度7.41%~14.82%。研究结果对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粮食作物稳产高产等有参考价值。
田宝星宫丽娟宫丽娟陈晶杨帆张洋
关键词:植被气候变化气候生产潜力
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年景分析
2022年
基于黑龙江省2022年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结合土壤旱涝预测模型,对2022年农业气象年景、作物生长季天气气候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初步预测,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统筹布局全省农业生产、农民合理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分析认为,2022年年景属丰年(与近5年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为春季东部和北部局地内涝、春播期西南部阶段性干旱,夏季东南部局部阶段性干旱、夏季阶段性低温、夏季局地暴雨和内涝,秋季北部早霜冻等灾害。
纪仰慧王晨轶赵莹莹王晾晾翟墨于瑛楠王铭闫平
关键词:农业气象年景分析气象灾害
水分胁迫对春大豆出苗和幼苗长势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探究春大豆播种至幼苗期干旱对大豆出苗速度、出苗率和幼苗长势的影响及春旱指标,以指导春旱评估和抗旱灌溉,于2017和2018年在吉林省中部开展田间土壤水分控制试验。通过防雨棚和人工喷水控制土壤水分,设置7个土壤水分处理和1个自然雨养处理,观测土壤湿度、出苗期、出苗率、株高、叶龄和生物量等。采用回归方法分析土壤湿度对出苗期、出苗率及幼苗长势的影响,据此建立大豆春旱评估指标。结果表明:大豆出苗期、出苗率、苗期株高、叶龄和生物量与播耕层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在试验处理范围内(土壤湿度24%以下),土壤湿度每下降1%,出苗期延迟1~2 d,出苗率下降1.6%,相对叶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下降6.1%、5.4%、10.2%;土壤湿度20%~23%适宜大豆出苗,21%~24%适宜幼苗生长;大豆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的土壤湿度指标依次为0~10 cm土壤湿度16%~17%、14%~15%、12%~13%和12%以下,0~20 cm土壤湿度依次在17%~18%、15%~16%、13%~14%和13%以下。
李秀芬李秀芬马树庆于海徐丽萍陈凤涛张洪伟翟墨
关键词:春大豆土壤水分胁迫苗情
黑龙江省玉米苗期低温冷害与干旱混发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1981—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中≥10℃积温距平、水分亏缺指数(K CWDI)等指标,分别对玉米出苗~七叶期冷害、干旱进行判识,规定同一站点同一年份内冷害、干旱均有发生为两种灾害混合发生,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数理统计方法构建积温距平、K CWDI与玉米单产的关系,同时应用相对产量方法探讨两种灾害混发逆境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6年间,研究区玉米出苗~七叶期≥10℃积温距平呈增加趋势(P<0.01),空间上具有北低南高的纬向特征,K CWDI随时间呈波动式变化,空间上表现为西多东少的经向规律,两种灾害指标的变化对气候变暖趋势及研究区资源分布配置具有明显响应;研究期间,各站玉米出苗~七叶期冷害、干旱混合发生年数为0~10 a,研究区累计发生59 a。时间上,两种灾害混合发生呈减少趋势,1990年代中期以前为高发期,之后发生频率下降。空间分布上,两种灾害混合发生表现为由西至东减少趋势,频发区处于松嫩平原西部;玉米出苗~七叶期≥10℃积温距平、K CWDI与玉米单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或P<0.01),前者为正效应影响,后者为负效应影响,表征≥10℃积温距平升高、K CWDI减小,玉米产量呈升高趋势,反之呈下降趋势;玉米出苗~七叶期冷害与干旱混发逆境对玉米产量影响总体以负效应为主。
姜丽霞李秀芬朱海霞高明王秋京闫平宫丽娟翟墨纪仰慧王萍
关键词:低温冷害干旱玉米
黑龙江省寒地大豆气候适宜度演变特征被引量:10
2018年
明确寒地大豆生长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维持大豆高产稳产、保障国内大豆供给和国际贸易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空间插值、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寒地大豆不同发育阶段气候适宜度的时空特征及周期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6年寒地大豆全生育期内的温度适宜度呈增大趋势,增大速率为0.0075/10 a,但年际间波动平稳,热量条件较差的Ⅳ区的增大趋势最明显;日照适宜度呈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0.0089/10 a,年际间波动相对平稳,Ⅱ区的减小趋势最显著;水分适宜度呈不显著的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0.0004/10 a,但年际间波动相对较大,水分条件较差的Ⅱ区波动最为剧烈;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不显著的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0.0004/10 a,在光温水的协同作用下,其年际间波动总体平稳,其时空变化特征与水分适宜度相似。全省平均气候适宜度的主周期为5年;各地区气候适宜度的主周期为5~7年。
李秀芬李秀芬李秀芬王萍朱海霞朱海霞
关键词:气候适宜度小波分析
黑龙江省玉米干旱与低温冷害复合逆境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利用1981—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中水分亏缺指数(K CWDI)、≥10℃积温距平(H)指标,分别对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低温冷害进行判识,规定同一站、同一年内干旱、冷害均有发生为两种灾害复合发生,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数理统计方法构建K CWDI和H与玉米产量的关系模型,同时应用比较方法探讨两种灾害单一发生及复合发生的温水逆境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研究区玉米出苗—乳熟期K CWDI、H的变化较好表达了研究区水资源空间配置特征及气候变暖趋势;分析期内,研究区玉米出苗—乳熟期累计发生单一干旱242站年,单一冷害76站年,干旱、冷害复合发生91站年;干旱、冷害复合发生随时间呈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密集发生,之后发生频率下降,空间上呈西多东少趋势,松嫩平原西部为频发区;玉米出苗—乳熟期H和K CWDI与玉米单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或P<0.01),在一定温度、水分范围内,H减少、K CWDI增大,玉米单产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存在干旱、低温冷害单一发生或复合发生程度愈重则单产愈低的趋势。比较干旱、低温冷害复合发生和单一发生对玉米单产的影响可见,复合发生中干旱(低温冷害)的时间、日数、程度等与单一发生的干旱(低温冷害)相当时,则干旱(低温冷害)与低温冷害(干旱)复合发生对玉米单产的影响呈加重趋势。
姜丽霞赵慧颖赵慧颖闫平曲辉辉翟墨闫平
关键词:玉米产量
黑龙江省土壤冻融期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黑龙江省春季土壤冻融剧烈,土壤湿度和温度受土壤冻融影响较大,利用黑龙江省6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地温资料及34个农气观测站人工观测的1981—2018年的土壤湿度资料,分析土壤冻结期间的气象要素变化,研究春季土壤冻融过程中湿度和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冻结期从北向南缩短,且逐年缩短,冻结期平均气温从北向南升高,逐年上升,降水量西部少、东部和北部多,逐年增加;春季冻融次数平原少、山区多,逐年减少。春季融雪开始日期由北向南提前,并且呈现逐年提前的趋势,融雪期升温速率北部、东部低,中部、南部高;在春季冻融过程中,土壤湿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多,东部土壤湿度受土壤融冻影响最大;在整个冬季土壤冻结期间,北部、中部及东部土壤湿度是增加的,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湿度增加的越多,而西部土壤湿度是减少的,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湿度减少的越少;春季土壤冻融期间,0cm平均地温全省平均在-17.3~22.1℃之间,南部与全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升温趋势明显,而北部升温速度明显慢于南部。
王萍赵慧颖赵慧颖朱海霞闫平李秀芬
关键词:冻融降水气温土壤湿度
197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演变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明确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农田水分管理、保证玉米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逐日气象资料,计算玉米需水量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季内,吐丝-乳熟期需水量最大,出苗-三叶期、抽穗-吐丝期需水量相对较小;1970s-2010s玉米需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70s-1980s和2000s-2010s下降趋势显著;各发育阶段玉米需水量空间变化趋势不一,大部发育时段西部多于东部,全生长季玉米需水量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
王冬冬项婷婷王铭翟墨刘丹曲辉辉
关键词:需水量玉米
大兴安岭林区生长季气温的变化分析
2023年
研究旨在分析大兴安岭林区生长季气温的变化特点及规律,从而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大兴安岭林区8个气象站点1980-2018年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性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小波函数(Morlet小波)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生长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林区生长季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长季平均气温明显增加。生长季平均气温第1特征向量呈现一致正变化,区内低值中心在北极村附近,高值中心在呼玛附近,其振幅以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区域特征明显。近38 a时间尺度上生长季平均气温存在28 a、22 a和8 a 3种明显的周期变化。
田宝星翟墨杨帆陈晶张洋张恒翀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EOF分析小波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