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晓东

作品数:8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联合反演
  • 5篇反演
  • 4篇地震
  • 3篇青藏高原
  • 2篇地壳
  • 2篇地幔
  • 2篇上地幔
  • 2篇频散
  • 2篇面波
  • 2篇面波频散
  • 2篇接收函数
  • 2篇P波
  • 2篇P波速度
  • 2篇P波速度结构
  • 2篇波速
  • 2篇层析成像
  • 1篇地壳和上地幔
  • 1篇地壳上地幔
  • 1篇地壳上地幔速...
  • 1篇地球物理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伊利诺伊大学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8篇宋晓东
  • 3篇宋晓东
  • 3篇郑晨
  • 2篇李细兵
  • 2篇丁志峰
  • 1篇陈惠芳
  • 1篇李孟奎
  • 1篇郑斯华
  • 1篇张佩
  • 1篇李江涛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龙门山断裂带周缘重复地震识别及其在台网定位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时间跨度超过7年的连续波形资料,设定至少三个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波形互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为一组重复地震,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龙门山断裂带周缘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2790次,构成2907组重复地震。沿用Schaff和Richards的研究结果,假定'重复地震'间距很小(小于1 km),地震目录记录的重复地震对位置之差主要为地震台网的定位误差所致,基于此误差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周缘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台网的水平定位精度较高,水平定位误差约为2.8 km(2倍标准差),且西南段台网的水平定位精度优于中北段;垂直定位精度较差,垂直定位误差约为10 km(2倍标准差),现有地震定位方法对震源深度的测定有待改善。
孟真宋晓东
关键词:重复地震龙门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P波层析成像被引量:3
2019年
为获取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精细结构,本文基于1万4 484条天然地震的P波(Pg和Pn)到时数据,对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进行P波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获取了该区域内地壳P波、上地幔顶部Pn波的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信息。层析成像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P波速度范围为5.2—7.2 km/s,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范围为7.7—8.4 km/s,地壳厚度范围为48.0—68.6 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与地质块体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壳P波速度结构显示,研究区中、下地壳分布有较大范围的低速区,上地壳与中下地壳P波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高速异常,随着深度增加逐渐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柴达木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下地壳则表现为高速异常;柴达木地块和拉萨地块在上地幔顶部表现为较高的Pn波速度,最高约为8.4 km/s,而在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东部,Pn波总体上表现为低速,最低约为7.7 km/s。研究区内地壳厚度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南厚北薄,其中羌塘地块东部和拉萨地块的地壳较厚,而柴达木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东部的地壳相对较薄,羌塘地块西部存在局部的地壳变薄现象,反映了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北向俯冲作用下的岩石圈变形特征。
张戈铭李细兵郑晨宋晓东
关键词:P波速度结构层析成像青藏高原中东部联合反演
中国大陆大型盆地的岩石圈结构及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18年
研究盆地内部的岩石圈结构,有助于了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与区域构造的耦合关系.表面波层析成像是研究地球内部速度结构和动力过程的重要手段.根据得到的东亚地区深度达300 km的S波速度结构模型,主要关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以及松辽盆地的深部速度结构.结果表明,东西部盆地岩石圈厚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较厚(最大约200 km),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岩石圈较薄(最大约80 km),柴达木盆地则介于二者之间.盆地内部岩石圈厚度的横向差异,反映出岩石圈的不均一性及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变形.对于环青藏高原分布的盆地,区域构造挤压作用造成的山系软物质下溢,侵蚀了盆地岩石圈基底,造成盆山结合部岩石圈厚度的急剧变化,区域构造挤压可能在这些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厚度变化表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可能只发生在盆地的东部及以东的地区.
李孟奎宋晓东宋晓东李江涛
关键词:地球物理
Tearing of Indian mantle lithosphere from high-resolution seismic images:Implications for lithosphere deformation coupling in southern Tibet
<正>What happens to the Indian mantle lithosphere(IML)during the Indian-Eurasian collision and what role it has...
李江涛宋晓东
文献传递
利用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被引量:51
2016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增厚和物质逃逸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区内布设的大型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记录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精度S波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地壳厚度变化很大,从西北往东南方向地壳厚度逐渐变薄;(2)沉积层厚度与研究区内沉积盆地的分布情况较为一致;(3)在研究区中下地壳内由北向南呈条带状分布有两条主要的壳内低速体,其中一条从川西北次级块体向南延伸,穿过丽江断裂到达滇中次级块体下方,另一条低速体沿小江断裂分布,向南延伸到24°N左右,两条低速体在中地壳范围被四川盆地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下方的高速异常所隔开.
郑晨丁志峰宋晓东
关键词:联合反演面波频散接收函数青藏高原东南缘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利用人工爆破资料研究福建一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定位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人工爆破资料研究地球结构的独特优点是震源时间和位置精确知道.2010—2012年间福建省进行了一系列的爆破实验.本文利用手工拾取来自省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地震初至Pg、Pn以及续至Pg波到时数据,采用联合反演方法构建了新的一维P波速度模型,即福建爆破模型(FJEM).与华南模型相比,FJEM模型对走时的拟合程度提高了45%,有明显改善.利用不同爆破地震数据组合得到稳定类似的福建地区一维速度模型,显示福建地区存在较简单的一维速度结构.对爆破地震的重定位显示传统使用的华南模型在福建地区具有较小的水平定位误差(平均0.52±0.45km),但存在较大深度误差(平均4.7±1.2km).FJEM模型表现出与华南模型相似的水平定位能力,但是震源深度误差更小(1.3±1.1km).对基于FJEM模型的合成天然地震目录的重定位,华南模型显示出相似的定位结果:(1)台站方位覆盖较好的福建中部地区的水平定位误差小;(2)台站方位覆盖差的福建海岸及海峡区域水平定位误差大;(3)震源深度误差则跟台站数目及方位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而是与发震时间误差有互易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地震水平定位误差基本上受台站方位覆盖影响,而受参考速度模型影响不大;而在深度方面,本文改进的FJEM模型不仅更加接近真实的速度结构(拟合走时更好)而且也减小了深度误差.因此建议在福建及其邻近区域的日常定位中用FJEM模型替代华南模型.
李细兵宋晓东宋晓东郑斯华
关键词:爆破地震联合反演
重震联合反演方法及其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地球物理反演是探索地下结构的最佳途径之一.地震波可以穿透到地球深部进行直接采样,是探测地球深部的主要方法.重力是结构体密度分布与地表观测点之间距离的体积积分效应,重力异常随着源深度的增加衰减很快,其对浅部结构的灵敏度明显优于地震数据.地震和重力联合反演能够相互补充和约束,提高空间分辨率,使反演结果更加稳定可靠.本文首先介绍了联系地震和重力数据的速度-密度经验关系,随后分别介绍了重震联合反演的3种常用方法-顺序反演、同步反演和交叉梯度反演,简要阐述了各种方法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分析认为顺序反演将两类数据分开独立进行计算,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实现.但是该方法依赖于先验模型和速度-密度经验关系,可能存在分辨率较低区域(如模型边界)的误差放大效应.同步反演采用将地震和重力数据放在同一方程组中同时反演的策略,减弱了单一数据先验模型对结果的影响,但两种数据的同时运用势必引入数据权重分配问题.交叉梯度寻求不同物理参数模型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对潜在的岩石物性关系做了最少的假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演的非唯一性,但强制性地匹配模型的结构不一定完全符合地下介质的物性分布.因此使用交叉梯度方法反演时应注意模型的推导需要遵循客观标准,以控制模型的结构相似性和数据拟合度.最后指出重震联合反演中的速度-密度经验关系和数据的权重分配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张佩张佩宋晓东
关键词:联合反演地震
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南北地震带北段壳幔速度结构被引量:21
2018年
通过对南北地震带北段区域所布设的676个流动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研究区内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总体逐渐变薄,秦岭造山带地壳厚度较同属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北祁连块体明显减薄;鄂尔多斯盆地及河套盆地分布有非常厚的沉积层,阿拉善块体部分区域也有一定沉积层分布,沉积层与研究区内盆地位置较为一致;松潘—甘孜块体、北祁连造山带等青藏高原东北缘总体表现为S波低速异常;在中下地壳,松潘—甘孜块体下方的低速体比北祁连造山带下方的低速体S波速度值更小、分布深度更浅,更有可能对应于部分熔融的地壳;鄂尔多斯盆地在中下地壳以及上地幔内有着较大范围的高速异常一直延伸到120km以下,而河套盆地地幔只在80km以上部分有着高速异常的分布,此深度可能代表了河套盆地的岩石圈厚度,来自深部地幔的热物质上涌造成了该区域的岩石圈减薄;阿拉善块体在地壳和上地幔都表现出高低速共存的分布特征,暗示阿拉善块体西部岩石圈可能受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挤压作用发生改造.
郑晨丁志峰宋晓东
关键词:联合反演面波频散接收函数南北地震带青藏高原东北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