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兵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底
  • 5篇手术
  • 4篇血肿
  • 4篇显微镜
  • 4篇基底核
  • 4篇基底核区
  • 3篇入路
  • 3篇手术治疗
  • 2篇岛叶
  • 2篇引流
  • 2篇手术治疗体会
  • 2篇钻孔引流
  • 2篇外侧裂
  • 2篇外侧裂-岛叶...
  • 2篇微创
  • 2篇微创钻孔
  • 2篇微创钻孔引流
  • 2篇疗效
  • 2篇颅脑
  • 2篇昏迷

机构

  • 10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刘海兵
  • 5篇王守森
  • 3篇洪景芳
  • 2篇魏梁锋
  • 2篇张尚明
  • 1篇郑兆聪
  • 1篇赵琳
  • 1篇高进喜
  • 1篇薛亮
  • 1篇刘峥
  • 1篇戴伟

传媒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致双侧基底节区同时出血1例被引量:1
2017年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单发于基底节区、丘脑、桥脑等部位,其它脑区同时出血相对少见,仅占全部出血性脑卒中的5.6%;而双侧大脑对称性出血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双侧基底节区对称出血病例.
何舒洋郑兆聪高进喜戴伟刘海兵李田飞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手术
基底核区血肿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体会
刘海兵
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与颅脑损伤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刘海兵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探讨
目的:海绵窦内动静脉、脑神经及膜性结构等十分复杂,加之异常的动静脉沟通,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治疗上较为困难,本文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动静脉结构特征,探讨颈动脉海绵窦...
张尚明刘峥洪景芳刘海兵王守森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栓塞材料疗效评价
立体定向微创钻孔引流与保守治疗未昏迷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研究未昏迷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116例未昏迷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微创手术组),42例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基底节区血肿的消除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治疗2周后,微创手术组血肿清除≥95%的患者的比率(97.3%)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47.6%),患侧肢体肌力改善亦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7,Z=5.617,均P<0.001)。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未昏迷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刘海兵魏梁锋赵琳王守森洪景芳
关键词: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经单侧开颅显微镜下手术体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以及经单侧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侧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38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27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与传统双侧开颅比较,单侧开颅手术创伤减小,手术时间缩短。显微镜下手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可减少对额叶皮质的牵拉,并最大限度保护嗅神经和大脑前动脉分支,但需注意严格手术适应证。
刘海兵魏梁锋王守森洪景芳薛亮张尚明
关键词:脑挫裂伤
基底核区血肿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体会
刘海兵
锁孔入路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沟裂造瘘治疗基底核区血肿临床比较分析
刘海兵王守森
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动态变化与CTP相关性分析
刘海兵王守森
立体定向微创钻孔引流与保守治疗未昏迷的基底核区血肿患者疗效对比
刘海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