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永昌

作品数:9 被引量:27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造山带
  • 3篇山带
  • 3篇锆石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杂岩
  • 2篇同位素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块
  • 1篇定年
  • 1篇兴蒙造山带
  • 1篇燕山带
  • 1篇增生杂岩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中二叠世
  • 1篇山岩
  • 1篇同位素年龄
  • 1篇土城子组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河北省区域地...
  • 1篇保定地质工程...

作者

  • 9篇谷永昌
  • 3篇周志广
  • 3篇柳长峰
  • 2篇张达
  • 2篇王果胜
  • 2篇王惠初
  • 2篇於炀森
  • 1篇张克信
  • 1篇李智佩
  • 1篇许雅雯
  • 1篇李承东
  • 1篇王必任
  • 1篇赵利刚
  • 1篇辛后田
  • 1篇付俊彧
  • 1篇何付兵
  • 1篇孙立新
  • 1篇冉皞
  • 1篇朱卫平
  • 1篇张永清

传媒

  • 4篇地质通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疆阿祖拜地区变质作用特征及构造演化
2012年
新疆阿祖拜地区发育两种类型的区域变质作用,第一种类型属于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第二种类型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时代发生在晚古生代华力西期,其间有3个阶段变形变质作用发生,早期阶段以形成低温绿片岩相变质岩石组合为主,构造片理(S1)与原岩沉积层理(S0)基本一致。中期阶段以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为主,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并使早期构造片理(S1)发生紧闭褶皱,也是阿尔泰华力西期造山带变形变质的主期。晚期阶段为退化变质作用,变质作用轻微,变形作用不明显。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变形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
张宏宝张洋谷永昌王书芬李金和高雄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早—中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60
2010年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位于贺根山北东42°方向约240km处。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早—中二叠世地层(P1-2),其中富含华夏植物群化石,已鉴定出7属11种,可与华北板块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时代确定为早—中二叠世。该发现为进一步认识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之间缝合线的位置和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据此认为两大板块缝合的时间应在早二叠世之前。
周志广谷永昌柳长峰於炀森张冰田志君何付兵王必任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
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划分、时代与盆地性质探讨被引量:65
2007年
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分布广泛,顶底清晰,是本区最具特色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区域地质对比研究表明,燕山西部土城子组与燕山中东部土城子组在地层、时代上有较大的不同,西部盆地中髫髻山组火山岩不发育或很少发育,土城子组在地层划分上常包含九龙山组或髫髻山期火山岩,时代为中晚侏罗世(J2—J3);东部盆地普遍发育髫髻山组火山岩浆或火山-沉积地层,土城子组划分与层型剖面一致。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土城子组时限在156-139Ma之间,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期盆地沉积的不对称性,相分布特征,古水流等指示其形成在一个挤压作用下的陆内火山-沉积盆地环境。
孙立新赵凤清王惠初谷永昌冀世平
关键词:土城子组地层划分盆地性质燕山带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侵入白云鄂博群辉长岩的年龄及其对白云鄂博群时代的约束被引量:20
2016年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井坡一带发育的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是白云鄂博矿区的东延部分。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地区新发现了两个侵入白云鄂博群的辉长岩体,其同位素年龄可很好地约束存在争议的白云鄂博群时代。将侵入都拉哈拉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吉生太辉长岩,将侵入比鲁特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大井坡辉长岩。采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吉生太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670±14Ma(MSWD=1.6),大井坡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342±9Ma(MSWD=0.94)。依据辉长岩的同位素年龄,通过与燕辽裂陷槽元古代地层与岩浆事件对比,厘定了白云鄂博群的形成时代,建议将都拉哈拉组与尖山组划归古元古界长城系,即国际地层表的固结系;将哈拉霍圪特组划归中元古界蓟县系,即国际地层表的盖层系;将比鲁特组划归中国地层表的待建系下部,即国陆地层表的中元代延展系;将白音宝拉格组的时代划归青白口纪。通过对比发现白云鄂博裂陷槽经历的岩浆事件与华北板块及燕辽裂陷槽基本一致,其形成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有关。
周志广王果胜张达谷永昌朱卫平柳长峰赵孝旗胡萌萌
关键词:同位素年龄辉长岩白云鄂博群
内蒙古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4
2018年
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自四子王旗北东的十二台向东经白乃庙、博日和延至化德地区,大致沿北纬42°线东西向延伸超过190 km。它发育于华北克拉通与其北侧的奥陶纪白乃庙岛弧带之间,成为华北克拉通与北缘增生带的构造界线,是一套较为典型的陆缘褶冲带。它表现为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向北逆冲于白乃庙群及其弧后盆地的上志留统徐尼乌苏组和顶志留统西别河组之上。根据构造变形解析并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资料(CSAMT),得出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由一系列分支逆断层组成,并向深部于120~800 m处交汇成主底板断层,构成一套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并发育规模不同的构造窗和飞来峰。根据构造窗与飞来峰之间的距离,提出逆冲位移量大于14 km。通过线理及褶皱枢纽统计,指出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的逆冲方向为自南向北。依据逆冲岩席中发育的断夹块的叠置关系及构造岩的特征,认为其经历了两个期次的活动。对断裂带内同构造形成的包裹石英透镜体的白云母分别进行了Rb-Sr和Ar-Ar同位素测年,认为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早期活动于450~410 Ma,是白乃庙岛弧带与华北板块碰撞的构造反映。白乃庙逆冲断层晚期活动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是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构造表现,亦印证研究区经历了印支期构造运动。
周志广张达谷永昌王果胜李红英於炀森柳长峰刘文灿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中亚造山带华北板块北缘
造山带混杂岩及相关术语被引量:13
2020年
中国造山带面积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3/5。造山带区由于经历过复杂的多岛洋演化,陆缘增生与陆-陆碰撞等多期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混杂岩。混杂岩的识别与分类是造山带地质编图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介绍国际国内对混杂岩概念的理解,对与混杂岩紧密相关的名词术语,如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俯冲增生杂岩、杂岩、岩片和超岩片、非史密斯地层、构造地层、洋板块地层、对接缝合带、叠接缝合带等的含义进行了阐述。针对中国造山带地质特征,中国造山带混杂岩可划分出沉积混杂、构造混杂、沉积-构造复合混杂三大类。沉积混杂主要发生在威尔逊旋回的早期阶段(洋拉张阶段),构造混杂和沉积-构造复合混杂主要发生在威尔逊旋回的晚期阶段(洋俯冲消减-碰撞阶段),俯冲增生杂岩是俯冲带由俯冲消减-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
张克信李仰春王丽君王嘉轩徐亚东王永和辛后田赵小明尹福光李智佩谷永昌杨祝良付俊彧
关键词:混杂岩构造混杂岩造山带
内蒙古敖汉旗朝吐沟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被引量:9
2015年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带的朝吐沟组由变基性岩、变质酸性火山岩夹云母石英片岩组成。采用LA-ICP-MS技术,对朝吐沟组2件变流纹岩样品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59.4±1.4Ma和360.3±1.4Ma,即晚泥盆世法门期,表明朝吐沟组形成于晚泥盆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早石炭世。朝吐沟组火山岩石组合为变玄武岩和变流纹岩,显示出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特征,揭示该区在晚泥盆世处于伸展构造环境。
孙立新任邦方滕飞张永谷永昌郭虎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年龄晚泥盆世
温都尔庙群锆石的LA-MC-ICPMS U-Pb年龄及构造意义被引量:45
2012年
温都尔庙群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分下部桑达来呼都格组和上部哈尔哈达组,通常被认为属于蛇绿岩套组合,形成时代也一直存在争论。详细的野外调查表明,温都尔庙群不完全是蛇绿岩组合,还发育洋内弧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组合。所以,温都尔庙群为一套包含大洋洋壳、洋内弧等不同时代和成因的增生杂岩。对温都尔庙群洋内弧变质安山岩及变质碎屑岩进行锆石LA-MC-ICPMS法U-Pb同位素测年表明:桑达来呼都格组上部洋内弧变质安山岩年龄为470±2Ma。哈尔哈达组两个样品(10NM142、10NM143)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445~480Ma范围内,其中10NM143样品中最年轻谐和年龄多在424~438Ma之间,表明至少有一部分地层形成于中志留世。考虑温都尔庙群蛇绿岩形成时代(497~477Ma)、高压变质时代(446±15Ma~453±1.8Ma)及晚志留世西别河组不整合覆盖其上的事实,桑达来呼都格组可能形成于寒武纪-晚奥陶世,哈尔哈达组形成于晚奥陶世-中志留世。因此,温都尔庙群是形成于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变质增生杂岩。
李承东冉皞赵利刚王惠初张阔许雅雯谷永昌张永清
关键词:U-PB年龄增生杂岩温都尔庙群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块中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被引量:66
2013年
内蒙古中部的锡林浩特地块位于兴蒙造山带中部,发育条带状花岗片麻岩。以往将该地块作为宝音图群的一部分,本次研究表明它们是受变形改造的变质侵入体。运用LA-MC-ICP-MS分析了2件变质侵入体样品。其中一件样品(10TW53)获得锆石核部年龄为1516Ma±31Ma,锆石变质增生边部年龄为451Ma±16Ma,锆石核部εHf(t)也为正值,变化于+2.8-+8.5,tDM变化范围为1.70-1.84Ga,表明有地幔物质的加入。锆石变质增生边的εHf(t)皆为负值,变化于-6.5--12.7之间,tDM变化范围为1.33-1.59Ga,t2DM变化范围为1.87-2.26Ga,与锆石核部模式年龄基本一致。另一件样品(10TW54)的锆石核部年龄为1390Ma±17Ma,εHf(t)在+0.4-+11.9之间,均为正值,表明岩浆来源于地幔源区,tDM变化范围为1392-1841Ma,εHf(t)为较高正值时(+11.7和+11.9),其tDM与岩石形成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其为新生地壳,揭示出中元古代存在地壳增生事件。该时期变质侵入体的发现表明该地块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并经历了中元古代中期地壳增生事件,同时还受到加里东期变质事件的改造。
孙立新任邦方赵凤清谷永昌李艳峰刘卉
关键词:花岗片麻岩锆石HF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