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红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女性产后肛提肌损伤的分析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女性产后肛提肌损伤。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3~21个月并在此期间没有再次受孕或分娩的初产妇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由一位具有丰富超声检查经验的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保存检查结果;再由另一位熟悉女性盆底结构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妇产科临床医师对104例初产妇分别进行临床检查,2位检查医师均对另一种检查结果不知情;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在冠状面观察到耻骨内脏肌最前内侧部分有中断或变形时,即诊断为肛提肌损伤。临床检查包括对会阴外观进行评估、触诊评估盆底肌肌肉情况,组织质量及是否存在间隙或不对称的迹象;继而使用改良牛津评分表对盆底肌张力强度进行评估,最后凭借最大程度盆底肌收缩保持时间来确定肌肉耐力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4例初产妇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发现有23例(22.1%)为肛提肌损伤;触诊评估发现40例(38.5%)呈肌肉组织不对称,其中经三维超声检查发现有26例无肛提肌损伤,且较无肛提肌损伤而言,肛提肌损伤患者其肌肉组织不对称出现率(60.9%)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张力强度和肌肉耐力在无肛提肌损和肛提肌损伤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提肌损伤患者出现肌肉组织不对称的风险更大,肌肉组织不对称与肛提肌损伤有显著关联,肌肉强度、肌肉耐力与肛提肌损伤无显著关联。
- 吴海燕张伟向双尹慧刘琳琳陈少雷李文红
- 关键词:三维超声盆底肌
- 单胎和双胎妊娠女性盆底肌形态特征的三维盆底超声观察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评估比较单胎和双胎妊娠女性盆底肌形态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60例未经产的妊娠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胎妊娠女性34例,双胎妊娠女性26例。在第27~37孕周对所有孕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盆底肌收缩3种状态下的三维超声评估,分别测量矢状径、冠状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以及盆底肌收缩3种状态下,单胎妊娠女性的矢状径平均值分别为(5.2±0.8)、(5.7±0.5)、(4.5±0.7)cm,分别与双胎妊娠女性3种状态下对应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状态下,单胎妊娠女性冠状径平均值分别为(2.6±0.3)、(4.1±0.5)、(2.2±0.5)cm,其中静息状态和盆底肌收缩过程中,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女性冠状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3种状态下,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女性三维盆底超声呈现明显差异,双胎妊娠女性在过程中骨盆托经历了较大的改变。
- 吴海燕尹慧向双张伟龚心德熊淑媛王莹利李文红
- 关键词:单胎妊娠双胎妊娠盆底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