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元元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平流层
  • 4篇流层
  • 3篇对流层
  • 2篇臭氧
  • 2篇UTLS
  • 1篇氮氧化物
  • 1篇氮氧化物排放
  • 1篇上空
  • 1篇深对流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平流层臭氧
  • 1篇气候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北半球
  • 1篇QBO
  • 1篇WRF模式
  • 1篇ENSO
  • 1篇臭氧变化
  • 1篇大气成分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作者

  • 4篇韩元元
  • 3篇张健恺
  • 2篇田文寿
  • 1篇刘玮
  • 1篇谢飞
  • 1篇黄倩
  • 1篇田红瑛
  • 1篇陈泽宇
  • 1篇许平平
  • 1篇张杰
  • 1篇王飞洋
  • 1篇魏栋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上空UTLS区域一次地形重力波过程中的物质上传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MERRA(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再分析资料和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资料以及欧洲气象中心ECMWF-Interim(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发生于青藏高原北侧上空的一次地形重力波事件,并使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ARW.V3.0(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V3.0)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诊断分析了此次地形重力波在UTLS(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区域造成的物质和能量垂直传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一中尺度地形重力波信号的水平波长约为600km,与地形扰动水平尺度接近,重力波在对流层中传播的垂直波长约为3km,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出由东向西倾斜的结构特征.此次地形重力波上传进入平流层并在150hPa附近破碎,波破碎后动量通量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强烈的衰减,重力波携带的能量在破碎高度附近释放.重力波破碎的同时垂直方向湍流混合变得异常强烈,湍流交换系数可在短时间内增加到背景值的8倍以上,剧烈湍流混合过程导致了对流层上层的空气进入平流层,使下平流层空气出现了位势涡度和臭氧的低值区,在浮力频率的垂直剖面中也可以看到由于地形重力波过程造成的平流层下层浮力频率异常低值区.
魏栋田文寿陈泽宇张健恺许平平黄倩韩元元张杰
关键词:WRF模式
东亚地区氮氧化物排放对北半球UTLS区域臭氧和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利用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资料和全球大气化学气候模式WACCM3,研究了东亚地区地表氮氧化物(NOx)排放增加对北半球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臭氧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地表排放的NOx可以在夏、秋季输送到热带和东亚UTLS区域。在夏季,南亚高压可将东亚上空UTLS区域的NOx输送到低纬度地区。随着东亚地区地表NOx排放增加,冬季低纬度UTLS区域光化学反应增强,臭氧浓度显著增多,导致该区域增温;而中纬度UTLS区域NOx与臭氧的催化消耗反应增强,臭氧浓度显著降低,导致该区域降温。冬季UTLS区域低纬度和中高纬度之间的温度经向梯度减弱,副热带急流减弱,极区和中纬度之间的温度经向梯度增强,副极地西风急流增强,导致进入平流层的1波和2波强度明显减弱。
肖娜张健恺田文寿张诗妍张如华韩元元
关键词:氮氧化物臭氧
平流层臭氧变化对对流层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4年
平流层对对流层的作用是准确评估、预测对流层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平流层成分尤其是臭氧的变化,可以改变平流层乃至对流层的辐射平衡,从而影响平流层、对流层的热动力过程。本文从辐射、动力2个角度介绍了平流层臭氧影响对流层气候变化的若干研究进展。平流层臭氧可以通过长短波辐射的方式对对流层大气造成辐射强迫,利用大气化学气候模式可以定量计算平流层臭氧变化引起的辐射强迫,但是辐射强迫的估算受模式中辐射传输模块本身缺陷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动力方面,平流层臭氧变化产生的辐射效应可以改变温度的垂直和经向梯度,造成波折射指数的变化,进而影响平流层甚至对流层内波的折射与反射,通过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内的波—流相互作用,对对流层气候产生影响。另外,南极臭氧损耗可通过大气环状模影响冬春季中高纬度对流层的天气气候,但是其影响的强度大小以及物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确认。值得注意的是,北极平流层臭氧的变化与北半球中高纬度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相比南半球要更加复杂,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
张健恺刘玮韩元元韩元元谢飞王飞洋
关键词:平流层臭氧大气辐射
平流层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平流层大气成分在全球的辐射收支,能量平衡以及平流层化学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论文从平流层大气成分研究的一些前沿科学问题入手,利用多种卫星观测的大气成分资料以及气象要素的再分析资料,结合化学传输模式研究了平流层几种...
韩元元
关键词:深对流QBOENSO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