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珏 作品数:8 被引量:3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伴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及胃神经鞘瘤一例 被引量:5 2018年 患者女,54岁。曾患胆囊结石,2011年于外院行胆囊切除术。2014年4月就诊于本院,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提示胰腺颈部占位,考虑囊腺瘤可能。门诊拟以胰腺占位性病变收入院,B超提示脾内椭圆形低回声团块,双肾未见异常。2 d后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发现胃大弯侧胃壁直径1.5 c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遂行胰体尾部、脾切除及部分胃楔形切除。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肖峰 颜红柱 邹珏 益莉娜 张金宇 薛晏旻 谢福森关键词:胰腺占位性病变 胃神经鞘瘤 血管瘤样 脾内 浆液性 结节性 硬化性 胃底腺型腺癌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19年 胃癌是我国第5位致死因素[1]。一般普通型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普遍较差,但最近描述的一种胃癌类型,胃底腺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 type,GA-FG)生物学行为可能不同于普通型腺癌。该肿瘤由Tsukamoto等[2]于2007年首次报道,称为胃底腺型腺癌,主细胞为主型。随后Ueyama等[3]在2010年又报道了10例,进一步明确了GA-FG。截止到2018年1月. 邹珏 张黎 杨叶琳 肖峰 益莉娜 颜红柱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ERα和EZH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和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44例PTC石蜡标本,用En 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与EZH2的表达。结果 (1)ERα在PTC中的阳性率为4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5%,差异显著(P<0.05),ERα在PTC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累犯和肿瘤多灶性生长有关(P<0.05),与年龄、肿块大小无关(P>0.05);(2)EZH2在PTC中阳性率为30%,在癌旁甲状腺组织中阳性率为3%,差异显著(P<0.05),EZH2在PTC中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累犯和肿瘤多灶性生长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无关(P>0.05);(3)ERα和EZH2蛋白在PTC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 ERα和EZH2可能共同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检测ERα和EZH2,有助于预测PTC的侵袭和转移风险。抗雌激素治疗和针对EZH2的治疗可能成为PTC新的治疗途径之一。 颜红柱 邹珏 肖锋 益莉娜 张金宇 张黎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ERΑ EZH2 免疫组化 伴骶骨广泛破坏的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伴骶骨广泛破坏的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骶骨广泛性破坏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女性,73岁,腰骶部疼痛不适1个月,不慎摔伤腰骶部入院,骶尾椎MRI示骶2-3椎体肿瘤,考虑恶性。组织学形态示肿瘤细胞呈立方或长梭形放射状排列在血管间质轴心周围,形成乳头状结构,乳头缺乏的区域,常见黏液形成微囊,并将肿瘤细胞和玻璃样变的血管轴心隔开,肿瘤细胞无多形性,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化结果:GFAP(+),S100(+),Vimentin(+),EMA(-),CKpan(-),Ki67(<1%阳性)。结论伴骶骨广泛溶骨性破坏的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少见,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生长缓慢,切除不净可复发,特别需要与发生在骶骨的脊索瘤和转移性癌相鉴别。 益莉娜 邹珏 肖峰 杨叶琳 陆志成 颜红柱关键词:骶骨 免疫组化 多结节状胃梭形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探讨3例胃多结节状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例1胃丛状纤维黏液瘤、例2胃神经鞘瘤伴有固有平滑肌累犯、例3胃多发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病变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3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分别标记PDGFR、Dog-1、CD117、Desmin、Actin、S-100、SOX10、ALK,并结合文献讨论及相关分析。结果例1呈多结节状,结节内富含小血管,梭形细胞散在分布于黏液基质内,个别结节呈蘑菇样、蟹足样向胃壁平滑肌穿插,可见淋巴细胞围绕。例2肿瘤由胞质淡嗜伊红色的梭形细胞构成,局部呈条束状排列。结节外围部分肿瘤细胞向胃壁侵袭生长形成多个小结,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套。例3肌壁间见2个结节,结节由梭形细胞呈编织状排列,梭形细胞胞质丰富、强嗜伊红色。免疫组化:PDGFR、Dog-1、CD117均(-),其余均符合各自特征性表达。结论3例肿瘤均由梭形细胞构成,鉴别诊断方面均必须首先排除胃肠间质瘤。3者都属于良性肿瘤且预后良好,都能形成多结节状或多发,例1、2的多结节或多发可能与肿瘤结节的侵袭性有关。 肖峰 颜红柱 邹珏 益莉娜 郭敏关键词:胃神经鞘瘤 胃平滑肌瘤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鳞状细胞癌中CENP-F、Ki-6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CENP-F、Ki-67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15例良性反应性增生鳞状上皮、13例子宫颈低级别SIL、17例高级别SIL和5例子宫颈SCC,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分别检测CENP-F、Ki-6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不同级别的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SCC组织中CENP-F及Ki-67的表达与病变级别相关(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颈病变中CENP-F与Ki-67的表达呈线性正相关(r=0.816,P<0.001)。结论 CENP-F、Ki-67在预测子宫颈SIL的进展及预后中有协同作用;CENP-F有望成为预测子宫颈SCC预后及靶向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肖峰 颜红柱 邹珏 益莉娜 张金宇 薛晏旻 王秀玲 谢福森关键词:鳞状细胞癌 鳞状上皮内病变 KI-67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20例SFT/HPC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7例有脑膜瘤切除史6~19年。根据2016版最新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SFT/HPCⅠ级病例1例,Ⅱ级病例13例,Ⅲ级病例6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均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bcl-2、CD34和STAT6,其中CD34在Ⅰ级肿瘤组织中呈强阳性、弥漫表达,而在Ⅱ级及Ⅲ级肿瘤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斑片状分布,所有病例均不表达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AE1/AE3、S-100、CD31和Ⅷ因子,Ki-67增殖指数为3%~30%。20例患者中,1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19年,5例患者复发,13例行术后放疗,2例术后未进行治疗,截至2017年3月,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新版WHO将SFT和HPC归为一类,并作出新的组织学分级。本研究发现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有助于SFT/HPC的组织学分级和鉴别诊断。 朱培培 邹珏 陈军 徐蓉蓉 颜红柱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