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长链非编码RNA TTN-AS1靶向miR-134-5p调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TN-AS1对乳腺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qRT-PCR检测TTN-AS1在MDA-MB-231、BT-20、SKBR-3、MCF-7、MDA-MB-4685种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乳腺癌细胞转染shRNA抑制TTN-AS1的表达,转染后,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相对表达水平。miRcode数据库预测LncRNA TTN-AS1与miR-134-5p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TTN-AS1与miR-134-5p的靶向关系。乳腺癌细胞中转染shRNA抑制TTN-AS1的表达的同时转染miR-134-5p inhibitor抑制miR-134-5p的表达,然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TTN-AS1在5种乳腺癌细胞中均高表达;抑制TTN-AS1的表达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下调,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Bcl-2表达显著下调,Bax、Cleaved-Caspase-3显著上调(均P<0.05)。miR-134-5p为LncRNA TTN-AS1靶基因,抑制TTN-AS1表达的同时抑制miR-134-5p表达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单独抑制TTN-AS1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低于单独抑制TTN-AS1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亦呈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TTN-AS1通过靶向抑制miR-134-5p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能力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赵振慧李妍李迅
- 关键词:乳腺癌
-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液中HLA-DPB1的表达与不同EBV状态关系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研究不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状态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的血液标本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II类抗原DPB1的表达。方法取100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石蜡标本,用EBV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small RNA,EBER)原位杂交方法判定EBV表达状态(阳性/阴性),判定EBV阳性患者36例,取该36例患者血标本,用DNA直接测序分型法对血标本进行HLA-DBP1基因分型,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运用卡方检验分析EBV阳性与EBV阴性、EB病毒核抗原-2(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protein 2,EBNA2)阳性与EBNA2阴性HL患者中HLA-DBP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00例HL患者中EBER阳性患者36例,EBER阴性患者64例,EBV阳性与EBV阴性的HL患者在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L患者血液标本中,共检出16种HLA-DBP1等位基因,在EBV阳性HL中表达的有1种,在EBV阴性HL患者表达的有4种,两组患者共同表达的有12种,其中HLA-DPB1*050101(19.4%,25%)、HLA-DPB1*040101(29.2%,19.5%)、HLA-DPB1*020102(19.4%,14.1%)、HLA-DPB1*030101(6.9%,10.2%)表达频率较高(前者为EBV阳性基因频率)。HLA-DPB1*04:02:01基因频率在EBV阴性患者(13.3%)中高于阳性患者(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基因位点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PB1*04:01:01基因频率在EBNA2阳性患者(45.8%)中高于EBNA2阴性患者(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PB1*04:02:01的表达可能增加罹患EBV阴性HL风险;HLA-DPB1*04:01:01可能为EBNA2阳性HL患者的易感因素。
- 李冰玉王佳选李迅
-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
- EBNA2基因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0年
- 目的探讨EB病毒核心抗原2(EBNA2)基因在EB病毒(EBV)阳性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6例EBV阳性HL患者的全血及蜡块标本中EBNA2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在EBV阳性HL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全血和蜡块样本中各检出EBNA2基因12例(33.3%)和3例(8.3%)。在全部HL患者全血标本中,EBNA2基因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各检出5例和7例;在Ann Arbor分期为Ⅰ~Ⅱ和Ⅲ~Ⅳ期患者中各检出4例和8例;在早期患者无和有不良预后因素组中各检出1例和3例;在晚期患者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中各检出3例、5例和0例;在结节硬化型、富于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和淋巴细胞减少型中各检出5例、3例、3例、1例和0例;在有和无巨大肿块患者中各检出0例和12例。结论EBV阳性HL患者全血标本中EBNA2基因的检测可能优于蜡块标本;EBNA2基因的表达与EBV阳性HL患者的性别、Ann Arbor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有无巨大肿块和风险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王佳选李冰玉李迅
-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巢式PCR
-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以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例,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实验过程。调查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创新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指出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 杨顺娥赵兵王若峥贾存东李迅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临床肿瘤学教学质量
- 新疆ABCG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背景与目的:复发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因素,其涉及的病理学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未开发出早期监测的生物学标志物。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家族G2(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family G2,ABCG2)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2年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其作为乳腺癌复发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接受手术治疗后2年内复发的乳腺癌患者150例,同期收集手术后2年内未出现复发的患者162例作为对照。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rs2032582、rs1045642、rs2231137和rs2231142位点的多态性,比较4个位点与乳腺癌2年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淋巴结转移个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组织学分级中存在差异;rs2032582在两组之间表达存在差异,rs2032582 GG型在复发组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突变类型(P<0.05)。2年复发组中rs2032582位点G/T等位基因组的年龄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组(P<0.01),而A等位基因组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和ER(+)显著高于G/T等位基因组(P<0.05)。结论:rs2032582位点可能与乳腺癌治疗2年后复发相关,rs2032582 GG基因型是乳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ABCG2可作为早期监测乳腺癌复发的标志基因。
- 郭莉杨顺娥李迅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