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凯亮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主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性
  • 1篇社会主义
  • 1篇青年
  • 1篇情爱
  • 1篇情爱观
  • 1篇现实性
  • 1篇消费观
  • 1篇论社会主义
  • 1篇目的性
  • 1篇空虚
  • 1篇健康
  • 1篇爱国
  • 1篇爱国主义

机构

  • 6篇江西青年职业...

作者

  • 6篇罗凯亮
  • 1篇袁向东
  • 1篇杜玉玲

传媒

  • 3篇江西青年职业...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广西青年干部...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探索人的需要的价值原点
2011年
从人的需要的任意点出发,解说人的价值,难免不出错。人的价值须建立在人的需要的哲学架构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提供了这一初步架构,其中"匮乏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的二层级建构与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有相通之处。马克思更加深刻地揭露了"匮乏性需要"的社会根源。成长性需要是人的价值的发源地。马克思提出的"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个未来人,更是一个有"自由个性"历史人,这更是值得我们挖掘的价值原点。
罗凯亮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素质消费”的享受观
2012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财富,人们的消费观、享受观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仔细分析了三种消费享受观,它对于分析理解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消费享受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提倡的是社会主义的"素质消费"的享受观。
罗凯亮袁向东
关键词:社会主义消费观
论“人的需要”的现实性、社会性、目的性
2012年
"人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里的一个本质维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文献中有较为广泛而深入的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的超越性创见,在于对"人的需要"的现实性、社会性、目的性的整合贯穿。
罗凯亮杜玉玲
关键词:现实性社会性目的性
“人的需要”从空虚到充实的超越
2012年
"人的需要"是由需要-满足-厌倦……跌入空虚化,还是由需要-满足-丰富……走向充实化是"人的需要是人的价值的基础"理论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对"人的需要"空虚化的成因及其由空虚到充实的超越的现实途径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解答。
罗凯亮
论马克思的“情爱观”及其现实意义——青年健康“情爱观”培养的路径
2013年
青年正处于一个激情迸发的人生阶段,青年人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上如何抗拒旧习气的侵袭、塑造自己的社会人生、成就自己的自由个性?马克思的"情爱观"提供了一条现实的思想路径。要在社会生活中抗拒旧习气的侵袭,在感性对象性活动中改塑人生,成就人的自由个性。
罗凯亮
论“生生”理念对爱国主义的支援与升华
2012年
"生生"理念是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滋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源头活水,爱国主义三大内容:爱故土、爱人民、爱国家均能从中汲取理论支援和情感升华。
罗凯亮
关键词:爱国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