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朝阳

作品数:11 被引量:8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地下水
  • 3篇生态输水
  • 3篇水资源
  • 2篇国际河流
  • 2篇风险分析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2篇补给
  • 1篇地下水补给
  • 1篇地下水动态
  • 1篇地下水系统
  • 1篇沿岸国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蒸散
  • 1篇蒸散发
  • 1篇蒸散发量
  • 1篇湿地
  • 1篇湿地恢复
  • 1篇水分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教育部
  • 1篇北京城建勘测...

作者

  • 11篇杜朝阳
  • 7篇于静洁
  • 5篇钟华平
  • 5篇张一驰
  • 4篇王平
  • 2篇朱秉启
  • 2篇闵雷雷
  • 1篇王建生
  • 1篇王训明
  • 1篇熊黑钢
  • 1篇陆凯
  • 1篇刘啸
  • 1篇李蓓
  • 1篇徐永亮
  • 1篇李亚飞

传媒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额济纳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蒸散发量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2010年遥感反演得到的黑河流域蒸散发量以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土地利用重分类,运用最邻近法对蒸散数据进行了重采样,统计了额济纳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各月以及年蒸散发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额济纳三角洲遥感分析面积为8073.6km^2,依据水分耗散和补给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水域、农田、裸地、建设用地和林草绿洲等五类,年蒸散发量大小排序为水域(8159mm)〉农田(1428mm)〉林草绿洲(1033mm)〉建设用地(61.6mm)〉裸地(556mm)。2010年蒸散水量为539亿m^3,裸地、林草绿洲、水域依次占7l6%、185%、69%。水域、农田、裸地、建设用地和林草绿洲的月最大蒸散发量分别出现在6月、8月、6月、6月、6月,最小分别出现在11月、1月、1月、1月、1月,极值比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2235(农田)、435(水域)。6月-9月各地类蒸散发量之和占全年的比例在61.3%(水域)~83.9%(农田);11月一次年3月蒸散发量之和占全年的比例在2.7%(农田)~7.7%(水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发量空间变异性也很显著,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属像元年蒸散发量极值比、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最大值分别为30.3、511.5、063(水域像元),水域年蒸散发量空间分异性最大。
刘啸张一驰杜朝阳于静洁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蒸散发
东居延海湿地恢复进程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比值阈值法解译2000-2015年东居延海Landsat影像,获取逐月湿地、挺水植物及裸水水域面积,分析生态输水以来东居延海湿地恢复进程。研究表明:(1)2002年生态输水进入干涸的东居延海,之后湿地面积迅速扩大,2015年湿地面积达54 km^2,较2002年扩大了近1倍;2009年前湿地面积快速增长,湿地组成以水体为主(占比>94%);2010年后湿地面积增速减缓,变化稳定,维持在55 km^2左右,挺水植物面积已达9 km2(占比>15%)。(2)湿地面积年内变化呈明显季节性特征,2002-2003年湿地季节性有水;2004年以后湿地常年有水,10-11月湿地面积最大,7-8月湿地面积最小而挺水植物面积最大。(3)东居延海湿地面积及其变化特征与入湖水量和时间密切相关,适宜的生态输水调度是东居延海湿地健康的重要保障。
李蓓张一驰于静洁杜朝阳王平
关键词:湿地恢复生态输水LANDSAT
额济纳绿洲浅层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及其进展被引量:12
2014年
浅层地下水动态是影响与制约我国西北干旱区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维持与修复的根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额济纳绿洲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研究成果,结合典型观测站点的地下水水位与盐分自动监测(2010~2013年),回顾了该地区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发展阶段,归纳了地下水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类型,综述了其驱动因素.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0年生态输水之后,地下水位整体得到回升.根据地下水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以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典型区域:以河道渗漏补给与植被蒸腾作用为主的河岸带;以区域地下水侧向补给与潜水蒸发作用为主的荒漠戈壁带;以地下水依赖型生态系统蒸散发与区域地下水侧向补给作用为主的天然绿洲区;以地下水开采与人工回灌作用为主的人工绿洲区.研究认为,间歇性河流的渗漏补给以及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蒸散发是该地区浅层地下水系统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人为配置地表水资源与局部开采地下水资源加剧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改变了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天然动态.为了定量识别生态输水配置下的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下一阶段的研究应以地表水/地下水系统动态联合监测为基础,深入开展关键水文过程野外试验研究,同时强化人类调控下的水文过程多尺度综合模拟.
王平于静洁闵雷雷徐永亮朱秉启张一驰杜朝阳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动态生态输水
荒漠地下水的大气降水补给及其环境意义——以阿拉善高原晚全新世记录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在荒漠地区选择何种方法开展地下水的补给及其环境响应研究,是目前干旱区水文学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前人在相关研究中所选择的包气带示踪方法理论及问题,以我国北方阿拉善高原荒漠为例提取了区域地下水补给和演化的有效信息,并提供了与之相关的环境变化历史的理解.基于氯质量平衡理论所估算的荒漠非饱和带补给速率与年代学序列等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戈壁等地区在晚全新世距今约700~2000年历史上,经历了数次百年尺度的地下水补给波动过程,并与区域干湿气候波动密切相关;多个剖面记录可以识别出近千年来4个相对湿润(1330~1430年、1500~1620年、1700~1780年和1950~1990年)以及3个相对干旱(1430~1500年、1620~1700年和1900~1950年)的时段.这些记录与青藏高原北缘地区的其他古气候记录具有一致性,并与我国东部气候记录有一定的对应,表明阿拉善高原地下水补给广泛反映了百年尺度上我国西北地区大尺度范围内的气候干湿变化程度,并且可能受到了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估算的阿拉善近千年以来的平均补给速率约为1.3 ~ 2.6mm/a,为理解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问题带来新的地质证据,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与其他环境记录有较大出入.需要指出,包气带剖面的环境记录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氯质量平衡估算中的大气Cl输入量假设和均质土壤包气带剖面(活塞流)的选择.我们认为未来应当通过对比确定性的数据(如区域基准站)和大尺度随机大气Cl输入背景来广泛检验这个不确定性及其误差;并对非饱和带地层的结构均质性、水分平流传输与扩散传输机制的相对重要性以及特征时段的“氯凸剖面”等,提供沉积学、水力学和地球化学等证据的约束.
朱秉启于静洁Patrick RioualYan Gao王平张一驰闵雷雷杜朝阳王训明熊黑钢
关键词:地下水补给非饱和带晚全新世阿拉善高原
额济纳三角洲胡杨和多枝柽柳水分来源解析被引量:15
2017年
为研究黑河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典型河岸带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的水分来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于2015–2016年植物生长期在额济纳东、西河沿岸选取8处样点,分别采集胡杨和多枝柽柳木质部、土壤以及降水、河水、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获取各样品的氧稳定同位素比率(δ18O),并利用氧同位素直接对比法确定植物主要吸水层位,利用Iso Source线性混合模型确定胡杨和多枝柽柳水分来源构成及比例。研究表明:河水和地下水为胡杨和多枝柽柳的主要补给水源,降水补给因雨水少且入渗浅可忽略不计;胡杨和多枝柽柳吸收土壤水的层位因地下水位波动、土壤物理特性、河水对土壤水的侧向补给及漫溢补给等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但其利用河水和地下水的比例未见明显空间差异;胡杨更多地利用河水(68%),而多枝柽柳更多地利用地下水(65%);植物水分来源对生态输水工程响应敏感,河水贡献率在输水期增大至84%和48%,非输水期下降至63%和30%,地下水贡献率在输水期下降至16%和52%,非输水期增大至37%和70%。值得指出的是,河岸带地下水与河水交互作用强烈,导致地下水与河水的δ18O较为接近,使得源分解析定量具有不确定性。
李亚飞于静洁陆凯王平张一驰杜朝阳
关键词:干旱区河岸带氧稳定同位素生态输水
印度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在阐述印度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论述了印度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比较了中印两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结果表明:印度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流域,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主要问题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地下水超采和跨界河流水争端等几方面。印度水资源管理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和与邻国合作开发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
钟华平王建生杜朝阳
关键词:水资源国际河流地下水水污染灌溉
国际河流中下游沿岸国对上游沿岸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河流上游沿岸国通过水量控制或水质污染给下游沿岸国带来损害,而没有认识到下游沿岸国凭借对水资源已有使用权和水权的要求,将剥夺上游国家未来对水资源的使用权。法院判决、信函交流、学术讨论和国际河流开发利用的实践等表明,人们已认识到剥夺未来使用权的概念并对之理解越来越清晰。讨论了赫尔辛基规则和国际水道条约中上下游沿岸国之间的关系,认为公平合理利用原则已成为水道公约和国际水法的基础性导则,河流各沿岸国应相互尊重,一国的河流开发举措不应对其他国家造成利益损害。结合Baardhere工程、盖巴斯科夫-拉基玛洛工程两个典型的国际水事纠纷事件,分析了剥夺未来使用权的概念和公平合理利用原则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
杜朝阳钟华平
关键词:国际河流沿岸国
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现状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弄清楚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风险现状,本文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概念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表现出多模态、突跳和发散的基本突变特征,论述了运用突变理论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将突变理论引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中,对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进行评价。首先对各项风险评价指标按照重要性排序,并对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然后利用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和突变模型的评价准则进行递归运算,最后求出各层指标相对风险值(突变隶属度),将评价结果与风险等级对照,综合判断和分析各层各项指标相对风险状况。计算结果表明:在西部12个省份中,各层指标的风险值差异显著,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风险值分布在0.66-0.92之间,总体上属于中高度风险水平,12省份风险从小到大排序为:西藏→陕西→重庆→四川→青海→云南→贵州→广西→内蒙→甘肃→新疆→宁夏,这一结果与西部12省份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状况相符,可以为西部大开发过程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和管理提供风险决策参考依据。
杜朝阳于静洁
关键词:水资源突变理论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地下水开采降深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地下水开采风险研究是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牛顿迭代法推导了最大熵密度函数,验证了最大熵原理的有效性及精度。根据地下水系统不确定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地下水开采降深风险分析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某水源地进行地下水开采风险分析,同时用JC(验算点)法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二者结果相差甚小,从而说明在地下水的开采降深风险分析中,最大熵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杜朝阳钟华平
关键词:最大熵原理风险分析地下水
地下水系统风险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1年
在总结地下水风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系统风险定义,归纳了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地下水系统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影响因素概括为3类:自然现象不确定性、社会不确定性、人类认知局限性,评述了地下水系统风险分析方法,针对目前地下水系统的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建议从拓展地下水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选用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相结合以及研究"风险分析的风险"4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地下水系统风险研究。
杜朝阳钟华平
关键词:地下水系统风险分析不确定性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