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凡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组织芯片量产制作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或细胞芯片量产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组织粒、培养的细胞或收集的脱落细胞(如胸腹水脱落细胞)用塑形装置塑形,所述的组织粒通过采用组织搅拌机搅碎新鲜组织、福尔马林或其他溶剂(如酒精等)固定的组织、...
- 侯英勇蒋冬先徐晨宿杰阿克苏陈伶俐刘亚岚王海星黄洁宋琦刘佳曾海英徐一凡纪元卢韶华侯君罗荣奎栾丽娟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细针穿刺或活检所得少量细胞及组织的收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细针穿刺或活检所得少量细胞及组织的收集装置,包括盒体及与盒体连接的盒盖,所述盒体设有凹槽,在盒体的底面及盒盖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凹槽底面设有粘贴板及细纹折叠布,粘贴板与细纹折叠布为可拆卸式连接...
- 纪元张轶群陈伶俐胡沁张欣韩晶袁伟刘亚岚徐一凡黄玉凤宿杰阿克苏周平红
- 文献传递
- 胸水、咳出物、穿刺样本中SHOX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 背景:矮小同源盒基因(shortstaturehomobox2SHOX2)和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肺泡灌洗液中的应用,...
- 江峥增胡沁徐一凡王鑫黄洁宿杰阿克苏侯英勇
- 关键词:肺癌甲基化
- 文献传递
- 基因检测证实胰腺转移性肺腺癌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近年来,精准医学飞速发展,肿瘤个体化基因检测为疾病的准确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复胆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1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胰腺转移性肺腺癌的病人。报告如下。
1病历简介
病人女性,77岁。因“右肺癌术后4年,体检发现胰腺肿瘤2个月余”,2015—12—02以“胰腺恶性肿瘤”收入复嚏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韩序纪元徐一凡谢艳红王单松匡天涛施晨晔楼文晖
- 关键词:基因检测胰腺DNA突变分析
- 368例内镜切除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切除的食管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方法收集2007~2013年接受内镜切除治疗的368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男性252例,女性116例,中位年龄61岁(16~84岁)。诊断为增生、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癌(m1)、黏膜固有层浸润癌(m2)、黏膜肌层浸润癌(m3)、黏膜下浸润深度超过200μm(sm2)和黏膜下浸润深度不超过200μm(sm1)的病例数分别为47(12.8%)、61(16.6%)、61(16.6%)、54(14.7%)、38(10.3%)、63(17.1%)、12(3.3%)与32(8.7%)例。1年、3年和5年累积异时性食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4.1%、12.9%和32.6%。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率在m3为1.54%,sm2为6.25%。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5%、97.3%和87.5%。sm2与非sm2患者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1);但m3和sm2差异无显著性(P=0.252)。sm2和非sm2患者异时性食管病变发生率及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401和P=0.634)。结论食管浅表鳞状上皮肿瘤内镜下切除是一种有效、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在特定的sm2患者,内镜切除依然是合适的;需要随访监测sm2患者第二原发肿瘤。
- 刘亚岚蒋冬先侯英勇宿杰阿克苏曾海英黄洁徐一凡徐晨
- 关键词:食管肿瘤癌前病变内镜切除预后
- 一种c-myc基因拷贝数微滴数字PCR检测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一种c‑myc基因拷贝数微滴数字PCR检测试剂盒,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c‑myc基因拷贝数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根据c‑myc基因与内参基因的荧光值,计算得到c‑myc的基因拷贝数;本发明...
- 侯英勇徐晨蒋冬先张磊黄雯王慧美梁怀予宋琦黄洁于子翔徐一凡栾丽娟
- 一种组织芯片量产制作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或细胞芯片量产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组织粒、培养的细胞或收集的脱落细胞(如胸腹水脱落细胞)用塑形装置塑形,所述的组织粒通过采用组织搅拌机搅碎新鲜组织、福尔马林或其他溶剂(如酒精等)固定的组织、...
- 侯英勇蒋冬先徐晨宿杰阿克苏陈伶俐刘亚岚王海星黄洁宋琦刘佳曾海英徐一凡纪元卢韶华侯君罗荣奎栾丽娟
- 文献传递
- 间质性肺炎误诊为肺癌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间质性肺炎误诊为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随访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51、68和59岁,其中例1有长期吸烟史,3例影像学均为典型的间质性肺炎表现,高分辨率CT示3例均为肺内散在网格状、蜂窝状高密度影,以下叶为主。镜下均可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免疫表型:增生的肺泡上皮TTF-1、CK7、Napsin A均阳性,p63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10%。3例首次病理诊断均被误诊为肺低分化腺癌,例1、3临床分别行2次活检,经临床反馈或多学科协作组讨论后,病理诊断均在第2次活检后得到更正。结论间质性肺炎伴不同程度肺泡上皮异型增生时与肺腺癌在病理学形态上可有重叠,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诊断时需密切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多学科协作讨论有助于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 谢晓枫侯英勇宿杰阿克苏曽海英黄洁徐一凡张小垒
- 关键词:肺肿瘤间质性肺炎误诊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PD-L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3例ESCC组织中PD-L1的表达,PD-L1阳性分别被定义为1%与5%的肿瘤细胞阳性。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肿瘤表达PD-L1的患者有预后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把患者分为Ⅰ+Ⅱ期(60.9%,154/253)和Ⅲ+Ⅳa期(39.1%,99/253)两个亚组,在Ⅰ+Ⅱ期患者中,PD-L1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子,提示患者预后较好(1%为分界值,P=0.046和0.021;5%为分界值,P=0.011和0.004);而在Ⅲ+Ⅳa期患者中,PD-L1表达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1%为分界值,P=0.586和0.682;5%为分界值,P=0.807和0.620)。结论不同分期的ESCC中,PD-L1表达的预后意义存在差异。在Ⅰ+Ⅱ期患者中,PD-L1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子,而在Ⅲ+Ⅳa期患者中无预后意义。
- 刘亚岚蒋冬先侯英勇徐一凡宿杰阿克苏曾海英高峰张小垒徐晨
- 关键词:食管肿瘤鳞状细胞癌PD-L1预后标志物
- 一种胃肠道间质瘤多基因变异文库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胃肠道间质瘤多基因变异文库的构建方法,该方法针对多个靶序列进行单管,快速完成文库的构建前的目标区域捕获,整个目标区域捕获过程仅需要2~3小时,手动时间仅仅需要15~30分钟即可,结合高通量测序平台和其他建...
- 侯英勇徐晨蒋冬先宋琦王海星罗荣奎袁伟黄洁徐一凡阿克苏曾海英纪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