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亚楠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元古代
  • 2篇锆石
  • 1篇新证据
  • 1篇玄武岩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U-PB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篇崔晓庄
  • 2篇江卓斐
  • 2篇江新胜
  • 2篇卓皆文
  • 2篇魏亚楠
  • 1篇邓奇
  • 1篇王剑
  • 1篇伍皓
  • 1篇蔡娟娟

传媒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扬子西缘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形成时代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1
2015年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澄江组底部发育一套玄武岩,其形成时代一直未能准确限定.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最年轻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04±6 Ma (MSWD=0.40),可以代表澄江组玄武岩的形成时代,从而进一步确定澄江组底界年龄为800 Ma左右.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显示低SiO2,高(K2O+Na2O)、TiO2和Al2O3的特点,具有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性质.结合区域相关研究资料,认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一个自~800 Ma持续至725 Ma的幕式双峰式岩浆岩带,而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和苏雄组火山岩均为~800 Ma双峰式岩浆活动的产物,并推测该双峰式岩浆岩带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此外,玄武岩中捕获的锆石年龄信息指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2.5Ga、1.8~1.6 Ga及1.0 Ga等数期重要的区域构造-热事件.
崔晓庄江新胜王剑卓皆文江卓斐伍皓邓奇魏亚楠
关键词:玄武岩锆石U-PB年龄新元古代
黔东南新元古代清水江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LA-ICP-MS方法,对黔东南雷山地区新元古代清水江组郎德剖面碎屑锆石进行U-Pb同位素测定,以建立清水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从获得的56组单颗锆石有效U-Pb年龄结果反映,清水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区间为934 Ma^931Ma,855 Ma^847 Ma,827 Ma^825 Ma,805 Ma^798 Ma,785 Ma^776 Ma和767 Ma^763 Ma,最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66 Ma,幕式分布特征明显,峰值突出,充分反映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合以来的构造岩浆热事件。U-Pb年龄谱对比结果表明,其U-Pb年龄谱与扬子西缘、扬子北缘U-Pb年龄谱基本一致,代表了扬子陆块的U-Pb年龄谱基本特征。U-Pb年龄谱相似性分析显示,扬子陆块与塔里木陆块亲缘关系密切,而与华北陆块关系疏远,与华夏陆块自1 000 Ma汇聚以来才开始有很好的亲缘性。
魏亚楠江新胜崔晓庄卓皆文江卓斐蔡娟娟
关键词:新元古代碎屑锆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