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红 作品数:12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 交通运输部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基于LMDI与国际类比组合法的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减排潜力 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给“双碳”目标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路径及政策制定提供学术参考,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选取交通运输碳排放系数、运输方式结构、客货运结构和换算周转量4个因素定量分析了2010—2020年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变化的主要机理,并结合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已达峰国家相应驱动因素的类比分析,提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面向“双碳”目标的路径建议与实现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碳排放系数、运输方式结构、换算周转量是驱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2010—2020年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24.8%, 27.2%和42.0%,故需要从这3个因素入手,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来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目标;客货运结构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目标的影响较弱,2010—2020年的贡献率均值为6.0%,即总周转量中客运和货运占比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影响不大,但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客货运结构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贡献率升高至43.3%,需要重点关注疫情时期的这一新变化。 李艳红 王安宇 杨东关键词:减排潜力 发达国家交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 被引量:1 2020年 美国建立了“规划引领、分级响应”的交通应急物流系统,日本建立了“预防为主、多式联运”的交通应急配送体系,英国形成了“垂直管理、多层次协作”的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本文总结分析了这些国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交通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模式,以期对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一定的参考。 买媛媛 李艳红关键词:应急物流系统 多式联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体制 垂直管理 发达国家交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4 2020年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交通运输行业统一部署、积极应对,在疫情防控、应急运输组织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运输既是遏制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又是人民群众出行和防控物资供应的重点保障。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运输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建立了“规划引领、分级响应”的交通应急物流系统,日本建立了“预防为主、多式联运”的交通应急配送体系,英国形成了“垂直管理、多层次协作”的交通应急管理体制。这些先进的经验和应对模式给我国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如下启示:规划先行,优化外集内配网络体系实现应急物资的高效运输和基本生活物资的有效供给;加强预防,提前科学筹谋交通应急预案并结合具体实际不断深入、细化;统筹协作,不断完善交通应急管理体制与配套保障措施。 买媛媛 李艳红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常态下客货运输发展特征与策略 2019年 基于经济新常态大背景,在系统分析我国客货运输发展历史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客货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辅以“新四化”(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资源环境、交通供给侧等新特征对客货运输的影响分析,对新常态下我国客货运输发展进行了定量规模预测和定性趋势研判,并提出了应对新趋势新特征的对策和建议,为各个层面行业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李艳红 李忠奎关键词:客货运输 综合客运枢纽通用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综合客运枢纽的总体要求,以及换乘区域、交通组织、信息化、安全与应急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 杨光 邵坚达 杨权 李艳红 郑维清 卜琳 冯淑贞 王肖文 焦力 李彦林 李鹏林 朱珊炯 孙小年 金敬东 杨天军 姜彩良 萧赓 王东 董娜 王兆雄 刘燕 赵若希 姜景玲 王明文 聂婷婷 石琼我国客运123出行交通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对策 被引量:2 2020年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从"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科学评价我国客运123出行交通圈现状的总体发展水平,发现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在客运高速化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亟需一个国家层面的综合定量评价。本文在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客运123出行交通圈综合覆盖率指数评价指标,编制了都市圈1小时交通圈覆盖率、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覆盖率、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覆盖率3个二级指标,并搜集相关数据进行了量化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客运123出行交通圈现状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综合覆盖率指数为76.38%,北京、上海、重庆等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珠三角、海峡西岸等城市群高速铁路站点及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场航线结构和航班通达度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测算结果表明本评价方法可以用于综合立体交通网现状发展水平和规划效果的评价,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李艳红 冯建明 姜彩良关键词:客运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自然达峰特征与峰值预测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达峰是一项长期的自然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进程,本文首先采用国际类比法,选取国外典型国家,对比国家总体碳排放量、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以及换算周转量三者峰值出现的时间,分析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自然达峰特征,结合交通需求预测,预判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自然达峰时间。然后,引入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量、铁路公路货运比等核心影响因素,构建交通运输碳排放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预测模型。最后,通过类比分析与模型预测,得到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时间及峰值排放量。国际类比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与国家碳达峰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与换算周转量达峰紧密相关,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达峰时换算周转量达峰或接近峰值;预测中国换算周转量在2048年左右达到26万亿吨公里的平台期,从国际类比的角度判断,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排放自然达峰时间约在2040—2043年。STIRPAT模型显示:城镇化率、人均GDP、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量、铁路公路货运比每增加1%,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将分别增加1.201%、0.259%、0.454%、-0.389%。基于国际类比与STIRPAT模型组合预测判断,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将在2038—204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峰值排放量约为13亿t。 杨东 李艳红 田春林关键词:综合运输 STIRPAT模型 新常态下我国旅客运输发展特点及趋势 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在剖析新常态下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客运结构、各种交通方式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等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新常态、人口新政策、新型城镇化等因素变化,研究了新常态下我国旅客运输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对新常态下我国交通客运需求行业供给侧改革具有理论与和决策参考价值。 李艳红 王显光 杨东关键词:旅客运输 我国不同地区客货运输发展特点与规律分析 2016年 根据1985年到2014年的统计数据,从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和运输结构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我国"四大板块"(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发展特点及变化规律。通过对"四大板块"近30年客货运输相关指标的统计,发现不同地区的客货运输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相同点体现在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的年增长率变化趋势上,而差异主要体现在客货运输结构上。分析结果对判断不同地区客货运输发展趋势、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东 王显光 李艳红 王妍关键词:旅客运输 货物运输 外省籍货车对省域ETC差异化收费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为评估本省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中货车通行费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明确外省籍货车对通行费优惠回流本省企业的影响程度,运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处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提出通行费优惠回流比例的计算方法,并对该算法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ETC货车通行费折扣为85%时,实例省份2019年的通行费优惠回流比例为43.38%,流出省外的56.62%通行费优惠中,52.77%是由外省籍货车所造成.其中,外省籍6轴货车流失比例为77.29%.穿越过省车流的行驶里程长且多为重车,导致通行费优惠额度大,通行费优惠回流与流失现象集中在2轴、4轴和6轴货车上,尤以6轴货车占比最大.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的精准施行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助力降低省域实体经济企业运输成本,促进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 闫晟煜 詹振宇 李艳红 张君翼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 政策效果评估 联网收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