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赛男
-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绥化市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绥化市春播期土壤墒情的影响因子分析
- 2016年
- 1引言绥化市是国家商品粮、食用粮的主要基地和农副产品对外的创汇基地。以烤烟、亚麻和甜菜三大经济作物为主,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1]。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2]。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论文基于绥化市设施农业生产专业的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共分为四部分:土壤墒情数据采集和气象数据观测、采集及整理,数据对比分析部分和结论。
- 吕爽孔颖异刘立岩高赛男
- 关键词:春播期设施农业生产春季干旱
- 绥化市一次暴雨成因分析
- 2018年
-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卫星、雷达、自动站资料对2018年7月24-25日绥化市区域性暴雨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号台风"安比"北上移至黑龙江,携带大量水汽和冷空气,500hPa高空槽与地面台风低压形成深厚的辐合系统,为本次暴雨提供环流背景。来自黄海、渤海的暖湿水汽伴随着低空急流沿着副热带高压588线外围向绥化市输送;另外高空槽受到副高阻挡,移动缓慢,是绥化市降水长时间持续的主要因素。
- 高赛男滕月王秀娟柏金凤
-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高空槽冷空气
- 绥化市“6.08”对流风暴回波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6月8日绥化市一次对流风暴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1)对流云团在东移发展过程中由于地面风场辐合线的抬升作用,使风暴加强;(2)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风从偏南风顺转为西南风,上冷下暖形成热力不稳定条件;(3)从红外云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强天气影响的范围,以及强度和云顶高度,卫星云图也是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依据;(4)在雷达图上有明显的弓形回波,阵风锋的移动和发展,使得绥化市安达、青冈等地出现大风、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5)VIL值的演变和发展情况,确定了对流风暴所发生的的位置,快速降低的VIL值可能意味着破坏性大风的开始。
- 班秋艳李莹高赛男刘立岩樊庆星贾杨
- 关键词:弓形回波阵风锋
- 2016年秋季黑龙江省两次灾害性(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 2017年
-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针对2016年绥化市10月15日的区域性大雾天气和11月4—5日的区域连续性霾天气进行大尺度环流背景、气象要素、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雾、霾天气演变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雾与霾发生时对流层中低层都会存在逆温层,且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AQI变化趋势可以作为对雾和霾预报的着眼点。
- 高赛男翟墨刘立岩
- 关键词:逆温层烧荒AOI
- 绥化市2017年“8.3”暴雨评估
- 2017年
- 2017年8月1-4日,绥化市出现区域性暴雨、大暴雨过程。本文利用自动雨量站观测资料,从暴雨过程中的暴雨平均降水量、暴雨区域最大日降水量、暴雨出现范围三个方面确定综合评估要件,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影响及服务效益进行评估,同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对这次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和地面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日本海上高压脊同位相叠加,脊线向北越过35°N,南来水汽是暴雨形成的重要条件。
- 高赛男王秀娟孔颖异
-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暴雨过程最大日降水量自动雨量站
- 2018年汛期两次暴雨过程成因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2018年入汛以来绥化出现多次暴雨过程,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及物理量分析场对8月23-25日、9月2-4日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两次过程都有较好的水汽输送条件和动力抬升条件,但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和水汽输送带不同,8月23-25日过程是受台风“苏力”与高空低涡的共同影响,水汽主要来源于台风“苏力”外围云系携带的偏东风、偏北风气流,9月2-4日过程主要受高空低涡的影响,水汽输送有黄海、渤海湾的西南风和来自日本海的东南风两条水汽输送带。
- 孔颖异高赛男王秀娟
- 关键词:暴雨台风低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