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祯 作品数:5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和鉴别内生型宫颈癌和宫颈肌瘤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 PDUS)在鉴别内生型宫颈癌和宫颈肌瘤的价值,为早期发现和减少漏诊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入住该院的25例内生型宫颈癌为宫颈癌组,25例宫颈肌瘤患者为宫颈肌瘤组,同时随机选取2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3组受试者均行3D PDUS检查。比较3组受试者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和血流分级差异,评估患者肿瘤体积与血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判断3种参数诊断宫颈癌及宫颈肌瘤的能力。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估VI,FI,VFI参数在诊断宫颈癌和宫颈肌瘤中的能力。结果 3组受试者组间VI、FI、VFI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142,12.247,10.613,均P<0.05),宫颈癌组VI、FI、VFI均高于宫颈肌瘤组(q值分别为8.752,7.248,2.642,均P<0.05),宫颈肌瘤组VI、FI、VFI均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3.411,18.989,3.486,均P<0.01);两组患者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88,P=0.000);宫颈癌组FI参数与肿瘤体积存在相关性(r=0.624,P=0.001),而肿瘤体积与VI、VFI无相关性;宫颈肌瘤组VI、FI、VFI与肿瘤体积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2,0.193,0.164,均P>0.05)。此外,VI、FI、VFI参数在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0.858、0.842(均P<0.05),且FI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VI和VFI;而VI、FI、VFI在诊断宫颈肌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838、0.819(均P<0.05)。结论 3D PDUS诊断和鉴别内生型宫颈癌和宫颈肌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临床医生对内生型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并减少漏诊率。 徐晓燕 魏伶羽 丁淑萍 蔡敏 曾祯 刘燕燕 陈汉平 杨薇关键词: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宫颈肌瘤 Smad4与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曾祯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和鉴别内生型宫颈癌和宫颈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 PDUS)在鉴别内生型宫颈癌和宫颈肌瘤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的25例内生型宫颈癌和25例宫颈肌瘤患者,同时随机选取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 徐晓燕 魏伶羽 丁淑萍 蔡敏 曾祯 刘燕燕 陈汉 平杨薇关键词: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宫颈肌瘤 Sema4d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研究sema(semaphorin)4d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提取斑马鱼胚胎的总RNA,制备地高辛标记的sema4d RNA反义探针,WISH(整胚胎原位杂交)研究sema4d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合成sema4d基因探针,获得sema4d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sema4d在0.75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1.0 hpf、1.5 hpf、12 hpf前普遍性表达;17 hpf开始至24 hpf在头部表达较多,在脊髓、肌肉、中间细胞群ICM(intermediate cell mass)区处有特异性表达区处有特异性表达;48 hpf在头部和躯干肌肉持续表达。结论:Sema4d在早期参与了造血的发生,在脑部,脊髓,肌肉的发育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杨洁 曾祯 姜利军 马全富 李夜 马丁 黄晓圆关键词:斑马鱼 原位杂交 弥漫大B淋巴瘤12号染色体基因表达的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弥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2号染色体基因表达情况。方法:收取临床DLBCL病人淋巴结标本液氮速冻,快速冷冻切片,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单纯淋巴瘤细胞,提取淋巴瘤细胞中的mRNA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表达基因杂交信号强度。每基因设11-20对探针。杂交信号与错配探针对比,扣除背景值后,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选取与错配杂交信号有显著差异的基因作为分析结果(P=0.05)。随机选取两个检测到的基因,使用PCR方法检验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成功地从快速冷冻保存的DLBCL标本中提取了RNA。使用表达谱芯片进行研究,发现了共164条12号染色体编码的基因在淋巴瘤细胞中表达。并根据胞内定位,基因功能和基因所属的代谢通路三种分类方法对所得基因进行分类分析。基因表达密度分析显示1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与编码基因分布情况比较一致。结论:使用表达谱芯片研究了1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为研究DLBCL提供了依据。 马全富 白向阳 曹阳 姜利军 杨洁 李夜 曾祯 卢运萍关键词:表达谱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