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凤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比阿培南的药动学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比阿培南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3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比阿培南300,600,900mg(各剂量组n=10)后,HPLC法测定其血浆中药物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DAS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比阿培南静脉滴注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低、中、高给药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23±0.24),(1.1±0.3),(1.02±0.27)h,AUC0-t分别为(40.7±13.5),(77.2±22.1),(129.3±47.5)mg.h.L-1,AUC0-∞分别为(44.8±17.6),(80.1±25.1),(136.6±49.7)mg.h.L-1,CLs分别为(7.6±2.2),(8.1±1.8),(7.9±1.9)L.h-1。结论:受试者静脉滴注比阿培南后,人体耐受性良好,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与给药剂量呈良好线性关系,提示比阿培南人体药动学过程为线性动力学过程,其他参数t1/2、CLs经t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 鲍骏黄飞凤郭晓红雷小光
- 关键词:比阿培南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动学
- 伐昔洛韦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与黏附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筛选伐昔洛韦生物黏附微球的最佳处方,制备伐昔洛韦生物黏附微球并评价其黏附性能。方法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分别以收率和包封率为指标应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最佳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球中伐昔洛韦含量,并以滞留率为指标考察微球的黏附特性。结果正交实验设计筛选最佳处方为伐昔洛韦投药量为30%,分散相与连续相比为0.70,乳化剂Span-80用量为8.0g;体外法与体内法测得微球胃黏膜上的滞留率分别为(90.8±3.9)%与(66.5±12.7)%。结论该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可靠,伐昔洛韦生物黏附微球在体内外模型中黏附性能良好。
- 黄飞凤鲍骏周汉明
- 关键词:伐昔洛韦生物黏附微球正交设计包封率
- 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片在健康志愿者的生物等效性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价2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制剂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清中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及其代谢产物贝那普利拉浓度,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与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后的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6.6±1.9)μg.L-1和(7.5±2.3)μg.L-1,tmax分别为(6.2±1.4)h和(5.7±1.2)h,AUC0-t分别为(264.2±90.5)μg.h.L-1和(271.3±94.9)μg.h.L-1,受试制剂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41±6.04)%;单剂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后的贝那普利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36.6±66.1)μg.L-1和(143.3±50.9)μg.L-1,tmax分别为(0.6±0.2)h和(0.6±0.2)h,AUC0-t分别为(139.3±54.0)μg.h.L-1和(137.8±47.2)μg.h.L-1,受试制剂的贝那普利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8±7.55)%;单剂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后的贝那普利拉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66.1±51.0)μg.L-1和(171.3±67.9)μg.L-1,tmax分别为(1.8±0.4)h和(1.6±0.3)h,AUC0-t分别为(874.6±322.7)μg.h.L-1和(832.5±354.1)μg.h.L-1。结论: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黄飞凤鲍骏雷小光钟小斌
- 关键词:生物等效性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贝那普利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