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干扰素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术后
  • 2篇栓塞
  • 2篇结核
  • 2篇化疗
  • 2篇肝动脉
  • 2篇肝硬化
  • 2篇Α-干扰素
  • 2篇病毒
  • 1篇代偿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蛋白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机构

  • 10篇南阳医学高等...
  • 2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王芳芳
  • 4篇郭春霞
  • 4篇杨振浩
  • 4篇王琪
  • 3篇张玉
  • 2篇张国范
  • 1篇何行昌
  • 1篇余祖江
  • 1篇潘延凤
  • 1篇张国范
  • 1篇刘婉君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GP73和AFU与25(OH)D3及其与TACE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原发性肝癌(PLC)患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及其对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TACE的PLC患者185例,根据术前HBV感染情况分为HBV组(n=79)和非HBV组(n=106),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GP73、AFU、25(OH)D3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及3年复发转移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P73、AFU、25(OH)D3对PLC患者TACE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ACE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HBV组术前血清GP73、AFU水平均高于非HBV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低于非HBV组(P<0.05);PLC合并HBV感染高载量组术前血清GP73、AFU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低于低载量组(P<0.05);HBV组TACE术后1、2及3年复发率高于非HBV组(P<0.05),PLC患者TACE术后复发转移组血清GP73、AFU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25(OH)D3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血清GP73、AFU、25(OH)D3诊断PLC患者TACE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798和0.797,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92,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HBV感染、GP73、AFU及25(OH)D3是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V感染与PLC患者TACE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PLC患者GP73、AFU及25(OH)D3表达发挥作用,针对性予以HBV抗感染治疗可能利于降低TACE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王芳芳张国范王琪郭春霞杨振浩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复发高尔基体糖蛋白73Α-L-岩藻糖苷酶
年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年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4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年龄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老年组(n=29,年龄>59岁)、中年组(n=40,44岁<年龄≤59岁)、青年组(n=73,年龄≤44岁)。三组均进行抗结核治疗,分析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和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与结核分歧杆菌脱氧核苷酸(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NA,TB-DNA)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治疗前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蛋白(Total Proteins,TP)、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组Cr、TP水平低于老年组与青年组,老年组与中年组BUN、UA、TBIL、ALT水平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的血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受年龄影响,对中老年患者较大。
张爱云王芳芳王琪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年龄血生化指标
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年生存率调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 分析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年生存率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确诊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随访至2021年12月,135例存活(存活组),25例死亡(死亡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5年生存率为84.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HIV感染时年龄增加为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确诊HIV感染时年龄预测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AUC为0.891[95%CI(0.832~0.935)],取最佳诊断界值为48岁时,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00%和96.30%。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确诊HIV感染时年龄≤48岁患者141例的生存率高于>48岁患者19例(P<0.05)。结论 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确诊HIV感染时的年龄增加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李承幸张玉王芳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肺部感染生存率预后
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的分析研究
2019年
目的:分析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发生规律以及机制。方法:择取2017-01~2018-05我院收治的10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或非肝病患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给予B超检查,对并发胆囊结石情况进行了解,并对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同肝病之间关系以及两组并发胆囊结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105例患者中,其中33例为肝炎肝硬化、72例为慢性肝炎,男性87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12~73岁,年龄均值为43.2±10.3岁,对照组100名研究对象中,男性73例,女性27例,年龄介于10~64岁,年龄均值为45.6±10.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慢性肝炎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与慢性肝炎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0~59岁研究组患者并发胆囊结石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年龄段两组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或非肝病患者更容易并发胆囊结石,且容易受到年龄等因素影响,对于此临床中应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胆囊结石并发症的出现。
王芳芳
关键词: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结石
含环丝氨酸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含环丝氨酸(Cs)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阿米卡星+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免疫功能指标[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肺功能指标[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水平,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IgA、IgG及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及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Cs化疗方案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和痰菌转阴率,减轻肺损伤,其效果优于常规标准治疗。
邹乔王芳芳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环丝氨酸免疫功能肺功能
递增剂量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递增剂量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给予6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干扰素-α 2b 2 MU皮下注射,1次/d,利巴韦林600~1000mg,d,1-4w后将干扰素的剂量逐渐提高到4MU,1次/d,连续2W,随后将其改为6MU,1次/2d。所有患者治疗120W,随访24w。采用基因测序法对HCV进行基因分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RNA。结果60例患者基线血清HCVRNA为(4.3±2.1)lg IU/ml,在治疗24w和96w时分别降至(2.1±0.2)lg IU/ml和(1.8±0.3)lg IU/ml(P〈0.05);52例1b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30.8%、75.0%、78.8%和73.1%,而8例2a型感染者则分别为62.5%(P〈0.05)、75.0%、87.5%和87.5%。结论递增剂量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可以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益,但本组非1b型感染者较少,研究结论需进一步证实。
张国范王芳芳郭春霞杨振浩王琪刘婉君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硬化利巴韦林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予替诺福韦酯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2(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患者白蛋白(ALB)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29、27.253、30.580、11.7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4(IL-4)均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77、7.614、24.624、1.609,P<0.05);B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4.800、4.019、4.909,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王芳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替诺福韦肝功能安全性
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换用α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随访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对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换用干扰素治疗,为临床上针对长期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CHB患者提供一种可行的安全停药方案。方法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12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时间为7~11(8.4±2.6)年。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恩替卡韦与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12 w,然后单独应用干扰素α2b至48 w,而60例对照组则继续口服恩替卡韦至48 w。两组均随访观察24 w。结果在停药随访24 w时,观察组病毒学复发率为11.7%,生化学复发率为8.3%,黄疸发生率为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0%、43.3%和13.3%(P<0.05);观察组血清HBs Ag和HBe Ag转阴率分别为18.3%和21.7%,而对照组无血清HBs Ag和HBe Ag阴转病例(0.0%和0.0%,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复阳10例(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例(70.0%,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Bs A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24 w、48 w和停药24 w时,观察组血清HBs Ag水平分别为(1944.7±268.6)IU/ml、(530.7±261.3)IU/ml和(512.4±176.7)I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80.4±255.1)IU/ml、(3087.1±264.1)IU/ml和(3148.5±212.3)IU/ml,P<0.01】。结论针对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治疗有停药要求的CHB患者,在给予人干扰素α2b巩固治疗后,可在严密观察下停药,临床预后比较好。
王芳芳张国范郭春霞杨振浩潘延凤余祖江
关键词:恩替卡韦Α-干扰素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并构建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5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TACE治疗的7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57例和未感染组689例,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炎症因子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57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68株病原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有腹水、术中出血量≥500 ml、住院时间>20 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 d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Logit(P)>11.96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可引起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有腹水、术中出血量≥500 ml、住院时间>20 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 d,据此构建的模型预测价值较好.
王琪张玉王芳芳郭春霞杨振浩何行昌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医院感染病原菌影响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PBMC表面PD-1、Caspase-9在不同病情阶段中临床表达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Caspase-9)在不同病情阶段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0例HBV感染患者,分别处于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CC)、乙肝肝硬化、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中度CHB、轻度CHB,根据其病情阶段不同分为HBV相关性HCC组(n=76)、乙肝肝硬化组(n=30)、重度CHB组(n=31)、中度CHB组(n=40)、轻度CHB组(n=63),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均检测对比PBMC表面PD-1、Caspase-9水平,同时检测对比各组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HBV-DNA),分析不同病情阶段HBV感染患者PBMC表面PD-1、Caspase-9水平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对HBV感染进展为HCC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V感染各组PBMC表面PD-1、Caspase-9水平均明显升高,重度CHB组PBMC表面PD-1水平较中度CHB组、轻度CHB组高,Caspase-9水平较中度CHB组、轻度CHB组低,HBV相关性HCC组Caspase-9水平低于乙肝肝硬化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V感染各组AST、ALT、HBV-DNA水平均明显升高,重度CHB组AST、ALT水平较中度CHB组、轻度CHB组高,HBV相关性HCC组AST、ALT水平高于乙肝肝硬化组,低于重度CHB组(P<0.05);AST、ALT与PBMC表面PD-1呈正相关(r_(1)=0.753,r_(2)=0.785,P<0.05),与PBMC表面Caspase-9呈负相关(r_(1)=-0.724,r_(2)=-0.692,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PBMC表面PD-1、Caspase-9联合检测预测重度CHB进展为HCC的AUC值为0.902,敏感度(90.32%)、特异度(89.47%)均较高(P<0.05)。结论:HBV感染患者不同病情阶段PBMC表面PD-1、Caspase-9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二者表达水平可作为肝损伤程度的动态观察指标,辅助鉴别诊断肝癌。
李承幸张玉王芳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