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桂明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病变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GSK-3Β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损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乙酸乙烯
  • 1篇乙酸乙烯酯
  • 1篇乙烯
  • 1篇乙烯酯
  • 1篇抑制剂

机构

  • 4篇济南大学
  • 2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山东省眼科研...
  • 1篇卫生部

作者

  • 5篇林桂明
  • 2篇刘晶晶
  • 2篇吴祥根
  • 2篇牟艳玲
  • 2篇李梦双
  • 2篇刘晶晶
  • 1篇孙捷
  • 1篇李君
  • 1篇王燕
  • 1篇李军
  • 1篇郭传龙

传媒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食品与药品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DTC通过抑制NF-κB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修复1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检测NF-κB活化抑制剂PDTC对NF-κB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其在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模型成功大鼠,分为糖尿病4周、8周模型组,以及PDTC 4周、8周给药组。观察主动脉病理结构变化;检测主动脉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明显升高(P<0.01),8周PDTC组大鼠血糖比糖尿病组明显下降(P<0.01);显微镜下可见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壁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等,PDTC组大鼠主动脉病变有所缓解。与糖尿病组比较,PDTC组IκBα、β-catenin、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激活,参与修复糖尿病大鼠的主动脉损伤。
刘晶晶刘晶晶王丽颖林桂明李军牟艳玲
关键词:1型糖尿病主动脉损伤NF-ΚBPDTCGSK-3Β
以三叉神经节为靶组织治疗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课题组已有研究证实:糖尿病病理状态不仅引起角膜/神经病变,也可引起三叉神经节(角膜神经的神经元胞体)的病变,二者存在密切联系,治疗三叉神经节病变有助于治疗糖尿病性角膜病变;滴眼给药难以有效吸收至三叉神经节干预其病理...
李梦双郭传龙林桂明吴祥根
关键词:糖尿病性角膜病变鼻腔给药神经示踪
GSK-3β抑制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研究目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微血管病变,亦是DM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 DR 发病机制对预...
林桂明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化合物M-286对AGE诱导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8年
目的观察化合物M-286对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AGE)诱导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MEC)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MEC,以不同浓度的化合物M-286培养液作用于AGE处理的RMEC,MTT法检测RMEC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比例及细胞内ROS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化合物M-286可在不同程度上保护AGE处理后的RMEC,与AGE组比较,能够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GE处理24 h后RMEC凋亡比例明显升高;不同浓度的化合物M-286处理后细胞凋亡比例均有所下降,与AGE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E处理24 h后,ROS水平明显升高,化合物M-286可降低AGE处理后细胞内ROS水平,与AGE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合物M-286可通过抑制AGE诱导RMEC中ROS的产生,减少RMEC凋亡。
林桂明孙捷孙捷刘晶晶刘晶晶牟艳玲
关键词:糖基化终产物细胞凋亡
新型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的制备及体内外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制备新型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检测其理化性质,并观察其生物学性质。方法通过溶剂蒸发-水化法制备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分别测定其粒径、包封率和稳定性;通过眼局部刺激实验方法考察纳米胶束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作用;采用眼局部刺激实验方法测定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的体内眼局部刺激性;以兔眼表给予花生四烯酸溶液建立眼局部炎症模型,评价纳米胶束的抗炎活性。结果使用聚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聚合物成功构建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粒径为(50.1±1.0)nm,包封率为(99.37±0.76)%;储存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12周后储存在4℃质量比为18∶1的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药物含量仍有(98.13±0.97)%,而质量比15∶1的药物含量为(89.32±1.59)%。25℃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与4℃结果相似,因此最佳处方质量比为18∶1。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胶束呈橙红色透明状,优化处方后的纳米胶束粒径、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分别为(50.1±1.0)nm、0.079±0.011和-(1.83±0.67)m V,包封率为(99.37±0.76)%。姜黄素溶液在p H6.0至p H7.4的不同条件下,降解速度分别是对应姜黄素纳米胶束降解速度的24.9倍、28.4倍、44.8倍、73.7倍、315.0倍和662.1倍。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500.00μg·m L^(-1)的姜黄素纳米胶束孵育细胞48 h后,细胞存活率为86.89%;4.5 mg·m L^(-1)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孵育细胞1 h后未发现细胞毒性。兔眼局部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1 mg·m L^(-1))和空白PBS 3组实验在不同时间点的临床评分均在0~2的范围内,属于无刺激性等级。体内角膜渗透性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胶束组的荧光强度均显著强于姜黄素溶液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胶束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抗炎活性。结论局部聚合物构建的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显著改善了姜黄素的
李梦双林桂明李君吴祥根
关键词:姜黄素纳米胶束抗炎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