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承铎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软骨
  • 2篇软骨下骨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瘤
  • 2篇骨巨细胞瘤
  • 1篇导板
  • 1篇盐水
  • 1篇植骨
  • 1篇肉瘤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恶性肿...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灭活
  • 1篇退变
  • 1篇切除
  • 1篇切除后
  • 1篇缺损

机构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5篇田征
  • 5篇李承铎
  • 4篇高兴
  • 1篇艾克拜尔
  • 1篇宋兴华
  • 1篇陈江涛
  • 1篇李冬
  • 1篇王俊江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兔关节软骨下骨缺损骨移植后移植骨组织学变化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后行骨水泥+自体骨或骨水泥+同种异体骨修复术后不同时间点移植骨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组,每组各15只。模拟临床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术,建立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填充不同材料修复骨缺损。自体骨组填充骨水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组填充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分别于术后4、6、8周取出植入骨。先行大体观察,然后通过HE染色切片观察其组织学变化。两组术后4、6、8周植入骨内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比较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4周自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开始吸收,植骨周围存在部分新生毛细血管和少量中性粒细胞,移植骨与宿主骨相邻的骨基质内可见少量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再生现象形成;同种异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未见明显吸收,植骨区可见肉芽组织,骨再生现象不明显。术后6周自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大部分被吸收,骨基质边缘新生毛细血管和新生成骨细胞增多,移植骨周边可见多核破骨细胞和排列不规则的编织骨,为成骨初期;同种异体骨组植入骨可见散在骨小梁及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死骨,存在溶骨现象,骨基质边缘可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数量极少,无编织骨形成。术后第8周自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被吸收,可见大量新生骨、新生毛细血管和板层骨,骨基质边缘有排列较密集的成骨细胞,编织骨较术后6周时体积变小且排列逐步规整;同种异体骨组植入骨周围可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部分区域钙盐沉积较明显,少量新生骨小梁形成,其周围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部分坏死钙化区内有板成骨形成。同种异体骨组术后第4、6、8周成骨细胞数量及术后第4、8周破骨细胞数量�
陶开亮高兴顾庆陟李承铎樊雪鹏田征
关键词:骨移植软骨下骨骨水泥骨巨细胞瘤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骨巨细胞瘤患者中p53、p63和S-100的表达及意义
2017年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间骨巨细胞瘤患者一般资料分布及p53、p63、S-100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选择骨巨细胞瘤患者病历资料及组织学标本70例,按不同民族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分组中p53、p63和S-100表达,对患者一般资料及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结果一般资料中各不同民族间除病理学类型有统计学意义(χ~2=6.115,P=0.047)外,性别、年龄、左右侧、部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p63和S-100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38.6%、85.7%和10.0%,p53、p63表达在不同民族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100汉族表达率25.0%(6/24)明显高于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患者表达率占2.9%(1/24),其他少数民族患者未见表达,不同民族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703,P=0.008)。结论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间骨巨细胞瘤发病性别、年龄、左右侧、部位以及p63、p53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别,S-100的异常表达在不同民族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且与少数民族多发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相关。
王俊江顾庆陟陶开亮秦旭栋高兴樊雪鹏李承铎田征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不同民族P53P63S-100
3D打印髋臼导板辅助的骨盆肿瘤切除后精确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在术前骨盆恶性肿瘤手术模拟与规划、术中切除、术后切除效果分析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9.1(14~60)岁。骨肉瘤7例、软骨肉瘤12例、尤文肉瘤1例。参照Enneking骨盆分区,累及骨盆Ⅱ区和Ⅲ区6例,Ⅰ区和Ⅱ区6例,Ⅰ区和Ⅳ区8例。按是否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分为3D打印导板组(试验组)10例及常规组(对照组)1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评分、线性距离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获得整块切除;试验组手术时间(4.4±1.4)h,与对照组(4.5±1.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试验组术中出血量(1980±1158)mL,与对照组(2785±178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试验组线性差距平均(3.8±1.9)cm,与对照组(8.7±1.0)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试验组可指导术中精确截骨,方便操作,简化手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精确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李承铎田征宋兴华艾克拜尔陈江涛樊雪鹏杨晓钢
关键词:骨盆肿瘤计算机模拟3D打印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同表面积缺损对关节软骨组织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同表面积缺损对关节软骨早期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各10只,右侧胫骨内侧髁胫骨平台下开骨窗,分别钻取10、15、20mm深度后行软骨下骨刮除术(缺损表面积分别占膝关节软骨面全表面积的50%、75%、近100%),残腔灭活后植入同种异体骨。术后4周,处死动物后取右侧膝关节标本,观察内侧胫骨平台大体形态,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变化,行软骨退变病理学Mankin评分,Pearson相关分析各组Manki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关节软骨面接近正常,粉红色,表面平整、光滑;B组软骨表面粗糙,呈灰黄色,滑膜增生较为明显;C组关节面粗糙无光泽,滑膜增生明显,可见明显裂隙、部分软骨面塌陷;B、C组Mankin评分[(5.80±1.48)、(6.00±1.50)分]均高于A组[(1.40±1.07)分](P<0.05),B组与C组Mank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组Mankin评分与B、C组Mankin均呈正相关(r=0.88,P<0.001;r=0.87,P<0.001)。结论软骨下骨缺损表面积≤软骨面全表面积的50%时,关节软骨仅发生轻微退变,超过软骨面全表面积的50%时,软骨在早期阶段就已发生严重退变。
顾庆陟陶开亮高兴李承铎樊雪鹏田征
关键词:软骨下骨骨缺损关节软骨退变
巴氏法联合高渗盐水对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体外灭活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20%高渗盐水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灭活作用及温度、时间效应关系,为临床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进行自体骨灭活再植保肢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四肢及骨盆术前活检确诊为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24例,去除4例不符合条件病例,分三组分别在0.9%盐水、20%高渗盐水、巴氏法联合高渗盐水处理(15 min、30 min、45min),采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并计算肿瘤细胞灭活率。结果 20%高渗盐水及巴氏法联合法各时间点肿瘤细胞灭活较0.9%等渗盐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氏联合法15min优于20%高渗盐水组(P<0.01)。结论 20%高渗盐水灭瘤作用确切,联合巴氏法或增加灭瘤时间能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坏死率,增加灭瘤时间至30min以上灭瘤效果达到最佳。
高兴高兴陶开亮樊雪鹏李承铎李宝剑李承铎田征
关键词:高渗盐水恶性骨肿瘤灭活骨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