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浩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鼠脑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缺血
  • 2篇灌注
  • 2篇大鼠脑
  • 2篇大鼠脑缺血
  • 1篇蛋白酶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血清
  • 1篇再灌注损伤保...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2篇刘宁
  • 2篇谷有全
  • 2篇周超宁
  • 2篇李延可
  • 2篇薛浩

传媒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藏药哇夏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藏药哇夏嘎(Adhatoda vasica Nee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相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哇夏嘎治疗组,后两组再分为脑缺血2h后再灌注3h、6h、12h、1d、2d、3d、7d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成功后即脑缺血1h后给予治疗组哇夏嘎1.5ml/100g/d(含生药3g)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及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在起病24~48h到达高峰,且治疗组凋亡细胞数目、MMP-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哇夏嘎对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的表达有关。
薛浩刘宁谷有全李延可周超宁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
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9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后两组再分为脑缺血2 h后再灌注6、24、48、72和168 h亚组,每亚组及假手术组各1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治疗组于脑缺血1 h后给予丁苯酞1 mL/100(g·d)灌胃,其他各组均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对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红四氮唑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数目,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NSE和S-100/3蛋白浓度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分别在起病48和72 h达高峰,且治疗组NSE、S-100β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目均低于同一时间点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周超宁刘宁谷有全李延可薛浩
关键词:丁苯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