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毅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杭州市公安局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原始瓷
  • 3篇战国
  • 2篇青瓷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信仰
  • 1篇兴衰
  • 1篇原始青瓷
  • 1篇越族
  • 1篇葬俗
  • 1篇战国后期
  • 1篇人类文明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土墩墓
  • 1篇青铜
  • 1篇青铜时代
  • 1篇文明
  • 1篇西周
  • 1篇西周晚期

机构

  • 4篇杭州市公安局
  • 3篇复旦大学
  • 2篇浙江省文物考...

作者

  • 5篇林毅
  • 3篇郑建明
  • 2篇郑建明

传媒

  • 2篇大众考古
  • 1篇南方文物
  • 1篇湖南省博物馆...
  • 1篇考古学集刊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窑火初起 浙江地区发现的先秦时期原始瓷
2016年
先秦时期浙江原始瓷窑址无论是窑场规模、窑业发展序列的完整性,还是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都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发现的原始瓷窑址数量已超过160多处,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
林毅郑建明
关键词:产品质量原始青瓷西周晚期
战国原始瓷编钟的出现与楚文化的影响
2018年
战国是原始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原始瓷器类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除生产日用器皿外,还大量生产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农具等,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果说战国之前,原始瓷一直以烧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礼器为主,则进入战国后,不仅礼器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最重要的是成组成套各种类型乐器的出现,这种传统在南方制瓷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乐器的器类、器型、装饰等在本土文化因素中是缺乏的,他们的出现,显然跟外来文化的刺激有重要关系。从编钟的组合等因素来看,楚文化的影响占有更多的比重,越国将楚改造过的礼乐器组合直接嫁接在本土文化上。
郑建明林毅
关键词:战国原始瓷乐器编钟
江南地区战国原始瓷发展与越国的兴衰被引量:1
2018年
原始瓷是瓷器的早期形态,出现于夏代晚期,成熟于商代早期,初步发展于西周早期,兴盛于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衰落。器形中礼器占相当比例。原始瓷主要集中于以浙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战国是先秦原始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生产规模大、数量多、种类丰富、质量高,而且大量生产仿青铜的礼乐器,是高度礼制化的一个时期。结合墓葬与窑址的资料,江南地区整个战国时期原始瓷大致可以分成六个时期。越是早期产品种类越丰富、质量越好、档次较高,越是晚期产品质量越差、器形越小。由于战国原始瓷大量为礼乐器,从墓葬出土情况来看,墓葬规模越大、等级越高,使用的原始瓷数量越多、质量越好、档次越高,是越国贵族身份与地位的重要象征。支撑战国原始瓷生产的是越国的国力,而非经纯粹的经济与技术因素,因此,原始瓷的衰落,反映了越国从兴盛逐渐走向衰落的完整过程。
郑建明林毅
关键词:原始瓷战国
青瓷中国被引量:2
2018年
人类文明的发展共同经由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标志着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一次飞跃性进步。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标志人类由采集渔猎向农业定居的过渡,陶器的烧造遍布全球,其外形纹饰与自然、社会环境联系紧密。贴合着不同族群的信仰文化、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积淀。
郑建明林毅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青瓷人类文明改造自然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敬天祀神 越族土墩墓背后的信仰与葬俗
2016年
越文化最具特色的遗存是原始瓷和土墩墓,两者皆自的马桥文化时期形成,延续至战国后期,与越文化的兴衰基本同步。土墩墓沿着东苕溪两旁的山脊大量分布,我们可以透过越族这些特有的历史遗存,还原先民与神灵的相通,探寻思想、民俗演变的转折,以揭示越族信仰变迁的历史底色。
林毅郑建明
关键词:土墩墓越族信仰葬俗战国后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