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瑜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瘤
  • 4篇胶质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胶质母细胞
  • 3篇胶质母细胞瘤
  • 2篇星形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伽玛刀
  • 2篇外科
  • 2篇显微手术
  • 2篇腺瘤
  • 2篇化疗
  • 2篇海绵状
  • 2篇海绵状血管瘤
  • 2篇海绵窦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曾瑜
  • 7篇刘志雄
  • 3篇李春涛
  • 2篇仇斌
  • 2篇张李洋
  • 2篇马志明
  • 2篇侯永宏
  • 2篇杨魁
  • 2篇刘方琨
  • 2篇龚旋
  • 1篇张其健
  • 1篇张隆伯
  • 1篇刘运生
  • 1篇付思祺
  • 1篇李臻琰
  • 1篇赵洪洋
  • 1篇陈鑫
  • 1篇程全
  • 1篇陈敏
  • 1篇冯松山

传媒

  • 5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形胶质细胞瘤分泌一氧化氮促进炎性水肿带相关肿瘤微环境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检测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表达及促进炎性水肿带相关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方法收集27例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肿瘤标本(WHO Ⅱ级10例、Ⅱ-Ⅲ级7例、Ⅳ级10例),磁共振成像确认水肿带及手术取材部位;格里斯试剂比色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质谱分析不同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不同级别各5例)水肿带炎性分子含量;通过ClusterProfiler包以及Proteomaps和Metascape网页工具进行富集分析预测肿瘤分泌的NO与微环境中互作的蛋白质。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及水肿带中存在NO,胶质瘤组织中的NO高于水肿带中的NO。在WHO Ⅱ-Ⅲ级和WHO Ⅳ级胶质瘤的水肿带中,有大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热休克蛋白、CD44抗原,白介素-8、白介素-24、凝溶胶蛋白、应激诱导磷酸蛋白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S100蛋白等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信号通路分析提示,与Ⅱ-Ⅲ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相比,Ⅳ级胶质母细胞瘤水肿带中的基因更多地参与无氧代谢,如糖酵解。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基因显著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NOS)、NO、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瘤周围水肿带的形成是炎症反应的结果,胶质瘤细胞通过分泌NO调控SOD-1等炎性分子促进侵袭性炎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
李春涛张其健张其健付思祺张李洋
关键词:一氧化氮水肿带
过表达ARID1A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侵袭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在胶质母细胞瘤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U87,用Lipofectamin脂质体法将重组pCDNA3.1(+)-ARID1A转染至U87细胞为ARID1A过表达组,转染空质粒至U87细胞为vector组,未作处理的为空白对照组,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其转染效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myc、MMP-2、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ARID1A真核表达质粒48 h后,ARID1A过表达组、vector组、空白对照组的细胞侵袭能力分别为(42.2±11.5)%、(98.6±4.8)%、(100.0±5.1)%,ARID1A过表达组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ID1A过表达组c-myc、MMP-2、MMP-9蛋白的表达均低于vector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ARID1A可以通过抑制MMP-2/MMP-9表达来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侵袭,可以作为潜在的胶质瘤治疗靶点。
刘渊渊曾瑜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侵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应用胶质母细胞瘤类器官探究放化疗及缺氧诱导因子2α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2022年
目的构建胶质母细胞瘤(GBM)类器官模型,使用该模型探讨放化疗、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抑制剂对GBM的抑制作用。方法脑胶质瘤及非脑胶质瘤患者的脑组织标本均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肿瘤细胞来源于GBM患者的脑组织标本和U-251细胞株。构建GBM类器官、GBM神经球体模型。细胞培养30 d,观察GBM类器官及GBM神经球体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胶质瘤标本及非胶质瘤脑组织标本、贴壁培养的GBM细胞、GBM类器官中HIF-2α的表达。细胞培养第30天,将GBM类器官分为未放疗组和放疗组,每组又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替莫唑胺(TMZ)组及HIF-2α抑制剂组;放疗组给予6 Gy的X射线照射,继续培养30 d,观察各组细胞的传代率和HIF-2α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30 d,GBM类器官的直径约为2 mm,外缘细胞密集,中央排列松散;而GBM神经球体直径约为200μm,中心与边缘细胞分布均匀。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BM类器官外缘的SOX2、CD13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中心部位。GBM神经球体SOX2表达阳性,整个球体表达无分布差异;CD133和EGFR的表达均为阴性。非肿瘤脑组织不表达HIF-2α;高级别胶质瘤HIF-2α的表达强于低级别胶质瘤。GBM类器官中HIF-2α的表达主要分布在坏死细胞附近;贴壁培养的GBM细胞中,HIF-2α的表达分布较均匀。放疗组及未放疗组中,HIF-2α抑制剂组、TMZ组的细胞传代效率均比DMSO组降低(均P<0.05);与未放疗组中的DMSO组、TMZ组比较,放疗组中的DMSO组、TMZ组的细胞传代效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IF-2α抑制剂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未放疗组和放疗组中,除HIF-2α抑制剂组HIF-2α的表达降低外,DMSO组、TMZ组HIF-2α的表达均未降低。结论与GBM�
曾瑜李成龙刘渊渊程全刘志雄刘方琨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化放疗
基于显微注射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索基于显微注射方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观察该模型肿瘤组织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方法GBM组织和脑肿瘤旁组织标本(定义为正常脑组织)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过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株(hiPSCs)培养24 d构建大脑类器官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蛋白标志物的表达,评估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过的患者来源的GBM单细胞或U-251 MG细胞株注射到培养约30 d的大脑类器官中,构建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HE染色等方法观察GBM细胞在大脑类器官中的增殖及浸润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BM融合大脑类器官中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及BrdU的表达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及结构变化。将10μmol/L TMZ加入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及GBM肿瘤类组织中培养48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种模型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1)hiPSCs培养至第24天,形成具有明确芽和分层边缘的块状组织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该结构阳性表达前脑、脑室样结构、前额叶皮质及海马的标志蛋白FOXG1、N-cadherin、Auts2及Frizzled 9,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标志蛋白TUJ1。(2)荧光显微镜下及HE染色均显示肿瘤细胞在大脑类器官内快速增殖,呈浸润性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大脑类器官比较,GBM融合大脑类器官的肿瘤细胞中,MMP2和MMP13的表达明显增加,Fibronectin、MMP3及MMP9的表达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P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FAP和BrdU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均P<0.05)。(3)TMZ处理48 h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GBM类肿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GBM融合大脑类器官。结论采用显微注射�
黄兢滕紫薇张李洋曾瑜李成龙刘志雄刘方琨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共培养体外研究化疗
90K/Mac-2 BP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90K/Mac-2 BP(Mac-2 binding prote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 RT-PCR和WB(Western blot)检测90 K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以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发现90 K mRNA在正常脑组织中微量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116±0.017;而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407±0.15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6.065,P<0.05)。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与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5±0.067和0.516±0.12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8.138,P<0.05)。WB发现90 K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微量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291±0.064,星形细胞瘤中90 K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63±0.39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15.68,P<0.05)。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90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02±0.272和1.415±0.31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6.539,P<0.05)。WB结果表明90 K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与RT-PCR结果表明90 K mR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一致。结论 90K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显著升高,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较低级别更高,提示90K可能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0K蛋白可能是星形细胞瘤相关抗原,在今后的免疫治疗中可能作为一种目标抗原。
陈鑫刘运生刘志雄杨魁李春涛曾瑜龚璇陈敏
关键词:BP星形细胞瘤WESTERNBLOT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是一种罕见的海绵窦良性肿瘤,容易误诊,手术治疗难度极大。CSH在MRI上表现为海绵窦区边界清楚的鞍区、鞍旁及中颅窝底的哑铃型或管状鱼样占位病变,T1序列增强病灶多表现为均匀强化,T2及FLAIR序列均匀一致高信号是诊断CSH的特征性指标。根据病理学特点,CSH分为A型和B型;根据冠状位MRI上肿瘤与颈内动脉垂直线的关系,CSH分为鞍内型、鞍旁型和混合型。显微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都能有效地治疗CSH,大型病灶首选经颅底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中小型病灶(4 cm以下)首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但具体的年龄、病灶大小、性质适合哪种治疗方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曾瑜刘志雄
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抑制mTOR-S6K1-GSK3β信号通路纠正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小鼠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发育异常
龚旋张隆伯黄天翔曾瑜刘志雄
垂体腺瘤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50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影像及手术资料分为垂体瘤合并卒中组(23例)和垂体瘤不合并卒中组(27例),分析卒中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垂体瘤手术切除史、垂体瘤最大直径大是其影响因素。其中有1例伽玛刀治疗后出现肿瘤亚临床卒中的特殊病例。结论有垂体瘤手术切除史、垂体瘤最大直径大的患者是发生卒中的高危因素,伽玛刀治疗后出现影像学上的肿胀,可能是亚临床卒中。
胡莎莉杨魁刘渊渊马志明仇斌侯永宏曾瑜
关键词:垂体腺瘤卒中高危因素伽玛刀磁共振成像
术前影像定位分析提高无术中导航辅助下垂体腺瘤内镜经蝶手术的安全性
杨魁李春涛曾瑜龚旋李臻琰刘志雄
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体积分割伽玛刀治疗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研究按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18例直径大于3 cm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采用体积分割的方式予以2~4次伽玛刀治疗,首次治疗一般选择肿瘤的基底部,边缘剂量为13 Gy,其后每次治疗间隔3~12个月,边缘剂量根据肿瘤的缩小情况以及解剖位置取12~13 Gy,并保证9 Gy的剂量曲线不与视神经和视交叉重合。结果 随访6~51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在第1次伽玛刀治疗后3~6个月就可见病灶明显缩小,5例患者在首次治疗3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3%~46.6%,平均缩小36.7%,13例患者首次治疗6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8%~65.5%,平均缩小47.1%。随着剩余分次伽玛刀治疗的完成,病灶继续缩小。所有患者在伽玛刀治疗后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以及新的神经功能受损,其中15例患者在第1次治疗后3~6个月后症状就得到改善,3例患者复查中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改善率为83.3%。结论 采用从基底部开始的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此类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
刘渊渊仇斌马志明侯永宏曾瑜
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分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