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月珍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小儿
  • 3篇麻醉
  • 2篇盐酸纳美芬
  • 2篇瑞芬太尼
  • 2篇纳美芬
  • 2篇芬太尼
  • 1篇诱导期
  • 1篇躁动
  • 1篇苏醒
  • 1篇苏醒期躁动
  • 1篇七氟烷
  • 1篇七氟烷麻醉
  • 1篇呛咳
  • 1篇全麻
  • 1篇阻滞麻醉
  • 1篇骶管
  • 1篇骶管阻滞
  • 1篇骶管阻滞麻醉
  • 1篇小儿麻醉
  • 1篇小儿全麻

机构

  • 4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傅月珍
  • 3篇姜燕
  • 2篇魏嵘
  • 1篇金泉英
  • 1篇顾志清
  • 1篇黄小静

传媒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多卡因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抑制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抑制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进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治疗的患儿120例,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儿都采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术中2组给予利多卡因持续静脉输入,手术结束前5 min观察组静脉给予瑞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静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分别为(4.67±1.30)min和(6.17±1.49)min,对照组分别为(4.72±1.33)min和(6.41±1.4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评分[(2.92±0.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7±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肌肉僵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和小剂量瑞芬太尼的联合使用能有效抑制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具有更好的麻醉与镇静效果,减少能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姜燕傅月珍
关键词:利多卡因瑞芬太尼七氟烷苏醒期躁动小儿
盐酸纳美芬在小儿喉罩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价盐酸纳美芬用于小儿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时间短的眼科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纳美芬组(N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手术结束时N组和C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25μg/kg和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给药后1、2、3、4、5 min的呼吸恢复情况,包括患儿的呼吸恢复时间及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拔除喉罩后的镇静评分(Ramsay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N组患儿5 min内呼吸恢复率高,3 min内呼吸恢复率为83.0%,而C组3 min内呼吸恢复率只有16.7%;N组呼吸恢复时间[(3.17±0.78)min]和拔除喉罩时间[(4.10±0.95)min]比C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的术后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N组拔除喉罩后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小儿喉罩麻醉,能够有效缩短呼吸恢复时间及拔除喉罩时间,而且不影响患儿的镇静效果,术后呼吸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姜燕魏嵘傅月珍
关键词:盐酸纳美芬小儿麻醉喉罩
盐酸纳美芬预防小儿全麻诱导期瑞芬太尼诱发呛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8年
随机选择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120例,分为4组:盐酸纳美芬组(N1、N2、N3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时静脉分别注射盐酸纳美芬0.25μg·kg^(-1)、0.20μg·kg^(-1)和0.15μg·kg^(-1)和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4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min内发生呛咳的次数和程度及其对插管过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呛咳发生率为N1
姜燕魏嵘傅月珍黄小静
关键词:盐酸纳美芬呛咳小儿瑞芬太尼
不同质量分数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分数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疗效。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患儿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5例,分别用质量分数为0.298%,0.357%,0.447%的甲磺酸罗哌卡因以1 mL/kg的剂量进行骶管阻滞麻醉,比较3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进行运动阻滞效果评分。结果:C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A,B组(P〈0.05),镇痛效果满意率优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短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运动阻滞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合适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质量分数为0.447%。
傅月珍顾志清金泉英
关键词:骶管阻滞麻醉小儿甲磺酸罗哌卡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