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近视
  • 3篇晶状体
  • 2篇术后
  • 2篇内障
  • 2篇人工晶状体
  • 2篇白内障
  • 1篇低度
  • 1篇低度近视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眼底
  • 1篇眼压
  • 1篇眼液
  • 1篇眼轴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损伤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损伤

机构

  • 8篇爱尔眼科医院
  • 2篇孝感市中心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黄石爱尔眼科...

作者

  • 8篇李勇
  • 2篇董珺
  • 1篇郎莉莉
  • 1篇刘钊臣
  • 1篇张丹娜
  • 1篇胡卫群
  • 1篇宋娜
  • 1篇闵颖君
  • 1篇钟一声
  • 1篇张润琦
  • 1篇吴湘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
2024年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ICL植入术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48例85眼,观察术后1 a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屈光状态、眼压、拱高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2 mo,患者裸眼视力-0.10(-0.20,-0.10)、有效性指数为1.07±0.13、最佳矫正视力-0.10(-0.20,-0.10)、安全性指数为1.10±0.14。实际矫正屈光度与预期矫正屈光度差值在±0.50 D范围占91%(77/85),差值在±1.00 D范围占100%(85/85)。术后12 mo时拱高为501.16±210.46μm。术前,术后6、12 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无差异(F=1.050,P=0.35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无前囊下混浊、白内障、瞳孔阻滞或其他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可预测性。
蔡佳玉陈剑李勇桂芬吴湘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低度近视
虾青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2023年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氧化应激损伤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LEB-3细胞于不同浓度H_(2)O_(2)(0、50、100、200、500、750μmol/L)下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HLEB-3细胞使用不同浓度(0、5、10、20、50μmol/L)虾青素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HLEB-3细胞分为4个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氧化应激组于250μmol/L H_(2)O_(2)培养基中培养,10μmol/L虾青素组和20μmol/L虾青素组分别于相应浓度虾青素+250μmol/L H_(2)O_(2)培养基中培养,各组均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一氧化氮(NO)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细胞质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另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小干扰RNA(NC-siRNA)组、Nrf2-siRNA组、NC-siRNA+虾青素组和Nrf2-siRNA+虾青素组,分别转染NC-siRNA或Nrf2-siRNA,转染后24 h分别于含0或10μmol/L虾青素和250μmol/L H_(2)O_(2)培养基中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NO浓度、SOD活性、GSH活性和MDA含量。结果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HLEB-3细胞抑制率升高,不同浓度H_(2)O_(2)处理细胞的抑制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8,P<0.05)。H_(2)O_(2)对HLEB-3细胞的IC50为264.20μmol/L。0、5、10、20、50μmol/L虾青素处理HLEB-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102.20±1.34)%、(109.50±3.60)%、(115.40±4.13)%和(93.60±2.59)%,后续选取10μmol/L和20μmol/L作为实验剂量。氧化应激组细胞凋亡率为(38.50±2.38)%,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2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虾青素组细胞凋亡率为(27.60±4.33)%,低于氧化应激组,高于20μmol/L虾�
李勇刘钊臣彭华琮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虾青素氧化应激
局部应用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amin synthetase,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高眼压下的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共66只,均通过巩膜上静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选取右眼作为造模眼,左眼作为对照眼,其中12只于造模后1周、2周和3周测量眼压,观察比较双眼眼压变化情况。余54只随机分为3组,眼局部分别应用SCH442416滴眼液、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滴术眼,分别为SCH442416滴眼液组、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组,连续滴用3周后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GS和GLAS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1周、2周和3周造模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滴用SCH442416滴眼液或ZM241385滴眼液3周后,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的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时,SCH442416滴眼液组或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巩膜上静脉结扎能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方法稳定可靠。腺苷A2a受体拮抗剂SCH442416和ZM241385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两种不同的拮抗剂作用似乎无明显差异。
李勇闵颖君郎莉莉钟一声张润琦
关键词:高眼压谷氨酰胺合成酶
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儿童近视的不良反应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观察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儿童近视的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组佩戴全矫正单焦点框架眼镜,每天晚上睡前双眼点1滴0.01%的阿托品滴眼液于结膜囊中;对照组只佩戴全矫正单焦点框架眼镜。用药前与治疗6个月后检查2组最佳矫正近视力、屈光度、眼压、眼轴、瞳孔直径、调节幅度、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试验等。结果 治疗前,2组儿童屈光度、眼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儿童屈光度为-1.38(-2.19,-0.50) D,对照组儿童屈光度为-2.25(-2.94,-1.7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眼轴长度为(24.17±0.72) mm,对照组眼轴长度为(24.67±0.8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儿童瞳孔轻度增大、调节幅度下降、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且泪液分泌试验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视近物模糊、眼干、眼红与眼痒等情况发生。结论 0.01%阿托品滴眼液能有效减缓近视儿童眼轴增长与近视度数的进展,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对儿童日常生活学习无显著影响。
蔡佳玉李勇张丹娜胡卫群
关键词:阿托品儿童近视眼轴
1例结核性葡萄膜炎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8月追踪
董珺李勇周小娟
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测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比较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手术前所需人工晶状体(IOL)3种测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该院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172例(17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分为3组:A组,眼轴为26.1~28.0 mm;B组,眼轴为28.1~30.0 mm和C组,眼轴为≥30.1 mm。3组分别用SRK/T、Haigis和Barrett Universal II 3种不同的公式测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1个月对比准确性三公式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结果A组分别以3个公式测算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B组和C组测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以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最佳。术后患者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误差在±0.5 D范围者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占比最高(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01,P=0.000);屈光误差在±1.0 D的占比3公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82)。结论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对于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所需IOL的屈光度测算较SRK/T和Haigis公式更为准确。
董珺李勇
一种眼底术后面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底术后面枕,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两个竖板,该侧设置有用以带动两个竖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调节组件,两个所述竖板的相对面上端均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额头板,两个所...
李勇
浅析OCT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微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微小病变早期诊断中实施OCT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62例患者(62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O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运用OCT检查,结果显示在62例患者中,主要包括黄斑板层裂孔、黄斑水肿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劈裂三种类型,分别为26例、32例以及4例。其中在黄斑水肿患者中,还同时出现14例视网膜前膜形成患者。结论:通过将OCT检查应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中,能够对早期诊断黄斑微小病变产生积极效果,同时能够对患者后续的治疗、病情追踪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值得推广。
李勇宋娜
关键词:OCT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黄斑微小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