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晓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蛋白
  • 1篇缔结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药物
  • 1篇药物选择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治疗肝癌
  • 1篇术后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合并
  • 1篇糖尿病合并脑...
  • 1篇切口
  • 1篇切口感染

机构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张晓晓
  • 3篇王豫川
  • 3篇李佳佳
  • 2篇董丹
  • 1篇董丹
  • 1篇刘腊腊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复方阿嗪米特辅助早期鼻饲喂养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辅助早期鼻饲喂养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的效果,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质量。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进食困难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早期鼻饲喂养及对症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鼻饲喂养期间发生胃肠道并发症及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辅助鼻饲喂养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一疗程后,两组患者IgG、IgA、IgM、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鼻饲治疗期间共发生24例胃肠道并发症占32.88%,其中2例因严重的腹泻转为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发生10例胃肠道并发症占13.70%,未出现中转肠外营养病例,对照组患者鼻饲期间及鼻饲后一周内共发生医院感染8例占10.96%,观察组共发生3例占4.11%,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率及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改善鼻饲喂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降低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董丹李佳佳尚宜星张晓晓杜星霖王豫川
关键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胃肠道并发症医院感染
胃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统计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数据,探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以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对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525例胃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数据,整理分析胃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合胃肠肿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胃肠道肿瘤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案。结果 52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分泌物中36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切口感染率6.86%,36份标本共检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76.19%,革兰阴性菌7株占16.67%,真菌3株占7.14%;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拉定耐药率>50%,而对替考拉宁、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利奈唑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替考拉宁、头孢噻吩有较高的耐药率>50%,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患者经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定期总结胃肠肿瘤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数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延缓院内病原菌耐药性发展进程,以降低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董丹李佳佳尚宜星张晓晓杜星霖王豫川
关键词: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检测
丹红注射液辅助西药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15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为恢复期腔隙性脑梗死),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2例。3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及脑梗死内科对症治疗,A组患者加用丹红注射治疗,B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C组患者加用丹红注射用和依达拉奉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糖控制效果(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脑梗死临床总疗效率及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入组前体质量、BMI指数、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梗死灶部位、梗死灶数量、梗死灶直径大小、糖尿病病程、脑梗死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C组ET、NIHSS评分均低于A、B组,NO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脑梗死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C组高于A、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完成研究。结论:丹红注射液辅助西药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是适合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为恢复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
董丹李佳佳尚宜星张晓晓杜星霖王豫川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丹红注射液血管内皮功能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肝癌化疗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肝癌化疗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肝癌化疗患者62例,依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试验组(31例)。常规组采用奥沙利铂治疗,试验组采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水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ORR、DCR分别为74.19%、93.55%,高于常规组的48.39%、70.97%(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水平明显下降,ALB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AST、ALT、TBIL水平低于常规组,ALB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FP、CEA、CA199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VEGF、OPN、CTGF、HIF-1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肝癌化疗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延缓病情发展。
刘朝辉张晓晓赵朵刘腊腊
关键词:奥沙利铂肝癌肝功能骨桥蛋白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