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小霞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重症
  • 1篇动脉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指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状况
  • 1篇心理状况调查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休克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医护
  • 1篇医护工作
  • 1篇医护工作者

机构

  • 5篇长沙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伍小霞
  • 4篇周虎
  • 2篇杨勇
  • 2篇邓湘辉
  • 2篇邓茂林
  • 2篇王允
  • 1篇李圆菲
  • 1篇周朝阳
  • 1篇王淑芳
  • 1篇何润芝
  • 1篇陈琼

传媒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北方药学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瑞芬太尼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镇静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镇静镇痛管理中的效果及对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静脉血氧含量(CjvO_(2))、炎症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92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术后镇静镇痛管理,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统计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生命体征、炎症刺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相关指标、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给药后2 h、4 h、12 h镇静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给药后6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给药后12 h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 h、12 h,观察组CRP、TNF-α、IL-6、IL-10、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CjvO_(2)、β-内啡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镇静镇痛管理中,可有效提高镇静镇痛效果,降低炎症刺激,调节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伍小霞周虎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瑞芬太尼
不同剂量甲状腺素分别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对机体心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临床上使用药物治疗心力衰竭这一疾病的时候,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不同量的甲状腺素一同使用所出现的不同的治疗效果。方法:从老年性chf的病人中随机性选择200名患者进行研究试验,根据双盲法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组)与研究组(小剂量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LAd、PWT比对照组的这些结果都相对较低(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甲状腺素治疗老年性chf时,较少量的甲状腺素能的治疗效果更好。
伍小霞周虎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甲状腺素
脑电双频指数的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在ICU重症患者镇静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将脑电双频指数(BIS)引入ICU重症患者镇静策略并替代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对比实行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和标准化镇静(STDS)的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90 d死亡率。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住ICU机械通气≥48 h的重症患者(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20例、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32例),均分别随机分为EGDS组及STDS组;分析第一时间段两组患者的RASS与BIS的相关性,得出EGDS组患者达到RASS-2~1时的BIS为73.65±7.87,STDS组患者达到RASS-3^-1时的BIS为64.14±7.25;以上述BIS为导向分别运用于第二时间段内的两组患者镇静策略中,记录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90 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12±137.96) h vs (155.33±64.86) h,P=0.08],EGDS组的住ICU时间长于STDS组(P<0.05),EGDS组的90 d死亡率高于STDS组(P<0.05)。结论 BIS与RASS有较好的相关性,能用于住ICU患者的镇静评估;引入BIS的EGDS与STDS的比较,仍需大样本研究。
邓湘辉何润芝强蕾李圆菲伍小霞杨勇周虎王允石磊邓茂林周朝阳王淑芳陈琼
关键词:清醒镇静危重病人医疗
10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护工作者心理状况调查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突发公共事件下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心理状态,为预防临床一线医护工作者心理障碍提供资料。方法应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突发事件下医护工作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心理评估,对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103例一线医护工作者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分值均高于中国成人常模数值;女性总分值、强迫症状、焦虑因子测评结果分数均高于男性;35-44岁年龄组与45~52岁年龄组强迫症状因子测评结果分数明显增高,35~44岁年龄组焦虑因子测评结果分数明显增高;护士组在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分值高于医生组;高级职称躯体化单因子结果高于中级职称组,而强迫症状、焦虑因子中级职称组高于高级职称组;饮食、睡眠评估,88例出现异常。结论应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一线医护工作者心理健康评估,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邓茂林杨卓邓湘辉杨勇周虎伍小霞王允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医护工作者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心源性休克应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1年
目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效果研究。方法样本来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心源性休克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均分样本为联合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选择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联合组选择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生存质量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功能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数据均好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5.00%)高于对照组(30.00%)(χ^(2)=8.658,P=0.003),且随访6个月的死亡率联合组更低。结论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结合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伍小霞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心源性休克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