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超声
  • 2篇阴道
  • 2篇子宫
  • 2篇病理
  • 2篇产后
  • 1篇碘油
  • 1篇碘油造影
  • 1篇多发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心病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功能
  • 1篇阴道彩色多普...
  • 1篇阴道彩色多普...
  • 1篇阴道出血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源性
  • 1篇造影
  • 1篇容积

机构

  • 7篇开平市中心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彭艳芳
  • 3篇李国宏
  • 2篇雷婷
  • 1篇谢红宁
  • 1篇冯洁玲
  • 1篇何苗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影像技术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输卵管源性不孕症患者80名,按照统计学规则将抽取的样本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检查以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检查以及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结果接近金标准。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敏感性为97.44%(38/39)、特异性为200.00%(2/1)、准确性为97.50%(39/40),对照组患者诊断敏感性为97.37%(37/38)、特异性为150.00%(3/2)、准确性为95.00%(38/40);研究组患者检查结果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略高于对照组,与腹腔镜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准确性高,同时具有无创、无辐射、痛苦小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彭艳芳李国宏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腹腔镜检查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行TVCDS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TVCDS检查的符合率,比较不同病变类型的TVCDS检查结果和图像表现。结果TVCDS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0%、92.68%、91.67%。与子宫内膜癌比较,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血流阻力更高,宫腔积液比例更低(P<0.05);与子宫内膜息肉比较,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血流显示、子宫内膜增厚>10 mm比例均更高(P<0.05)。结论TVCDS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准确判断病变类型。
李丹明彭艳芳关端芬
关键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
不同年龄阶段卵巢扭转的超声与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卵巢扭转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征差异。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卵巢扭转病例,分为初潮前期组、生育期组和绝经期组。分析3组病例的超声声像特征及病理特征,比较其卵巢平均直径、声像特征出现率及组织学构成比。结果共纳入94例卵巢扭转患者,术前超声诊断卵巢扭转的灵敏度为85%,漏诊率为15%。其中初潮前期组9例(10%),生育期组73例(78%),绝经后期组12例(13%)。3组患者超声检查均示卵巢增大,其卵巢平均直径分别为(8.2±3.3)、(10.0±3.4)、(11.7±3.9)c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潮前期组的直肠窝积液出现率高于生育期组(P<0.017);3组的其他超声声像特征出现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潮前期组、生育期组和绝经期组的最常见病理诊断分别为卵巢组织(5例,5/9)、成熟性畸胎瘤(27例,37%)、成熟性畸胎瘤(6例,50%)。初潮前期组、生育期组、绝经后期组的肿瘤性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9、55%、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绝经后期组肿瘤性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初潮前期组和生育期组(P均<0.017)。结论卵巢增大是卵巢扭转时最常见的超声表现。初潮前期病例以非肿瘤性病变为主,生育期病例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各约占半数,绝经后期病例以肿瘤性病变为主。
李国宏冯洁玲彭艳芳雷婷
关键词:卵巢扭转超声病理
胎儿多发关节挛缩症的产前超声-产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照分析胎儿多发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的产前超声表现和产后病理类型,总结AMC受累关节的产前声像图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开平市中心医院产前超声发现、产后病理证实的AMC病例,对比产前超声表现、受累关节类型与产后病理特征的差异,并比较合并与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病例的关节受累情况。结果共纳入AMC 31例,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1例,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20例。合并与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两组受累关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超声提示与产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21例(21/31,67.7%)。31例中受累关节占比依次为指间(23/31,74.2%)、膝(20/31,64.5%)、踝(19/31,61.3%)、下颌(11/31,35.5%)、腕(11/31,35.5%)、肘(10/31,32.3%)、趾间(6/31,19.4%)、脊柱(2/31,6.5%)、肩(1/31,3.2%)和髋(1/31,3.2%)。病例受累部位关节的产前超声符合率分别为指间(100%)、踝(100%)、脊柱(100%)、髋(100%)、腕(90.9%)、膝(75.0%)、肘(70.0%)、下颌(54.5%)、趾间(50.0%)和肩(0)。结论当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上、下肢姿势异常,尤其是重叠指、伸膝和足内翻等畸形时,应警惕AMC,需仔细扫查胎儿其他关节,以提高AMC的产前检出率。
李国宏何苗彭艳芳张立鹤雷婷谢红宁
关键词:胎儿病理
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脏局部容积和心脏功能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脏局部容积和心脏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平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2020年2月诊治的冠心病支架置入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心脏功能健康人员49名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以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左心室局部收缩末期容积(regional end systolic volume,RESV)、局部射血分数(regional ejection fraction,REF)、局部舒张末期容积(regional end diastolic volume,REDV)及左心室17节段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手术前REDV、RESV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EF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REDV、RESV指数均显著低于手术前,REF指数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手术前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射血分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诊断中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为最佳灵敏应变参数,其灵敏度分别为78%、86%;特异度分别为95%、86%。结论: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局部容积和心脏功能的诊断可提供多方面准确数据,技术可靠性较高,临床意义重大。
彭艳芳李丹明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功能
经阴道二维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疑似CS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HSC)检查及2D-TVS检查,以HSC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2D-TVS诊断CSD的效能。结果HSC检查结果显示,82例疑似患者中67例(81.71%)为阳性。2D-TVS检查诊断CSD的准确度为92.68%(76/82),灵敏度为92.54%(62/67),特异度为93.33%(14/15),阳性预测值为98.41%(62/63),阴性预测值为73.68%(14/19)。Kappa检验显示,2D-TVS与HSC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78,P=0.000)。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CSD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可作为临床诊断CSD的有效方法。
李丹明李月嫦彭艳芳
关键词:经阴道二维超声宫腔镜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声检查特点及腹直肌分离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的超声检查特点,并分析DRA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某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的进行产检及分娩共152例为观察组,同时纳入正常分娩无DRA的受试者38例为对照组,所有产妇均在产后42d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超声检查观察组的DRA超声特点,统计两组受试者的腹直肌间距(脐下3cm、脐部和脐上3cm)、提肛肌裂孔面积,观察两组受试者的产妇年龄≥35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分娩)、分娩次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期体质量、产妇身高;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观察产后DRA的影响因素。结果:158例产妇中,经超声检查发现:腹中线增宽128例、腹中线连续性中断24例;高低不等回声21例、窄带样中强回声62例、纤维样略强回声69例。观察组产妇腹直肌间距、提肛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年龄≥35岁、分娩方式中剖宫产分娩人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分娩次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孕期体质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身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分娩次数(多次)、孕期体质量、分娩方式(剖宫产)均为DR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DRA超声特点为腹中线增宽,回声增强,产妇腹直肌间距、提肛肌裂孔面积均大于正常产妇,年龄≥35岁、分娩次数(多次)、孕期体质量、分娩方式(剖宫产)均为DRA发生的危险因素。
彭艳芳李丹明
关键词:产妇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