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宇凯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清
  • 2篇介入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丹参
  • 1篇丹参多酚酸盐
  • 1篇丹参合剂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储备

机构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陈宇凯
  • 2篇周平
  • 2篇江帆
  • 1篇菅颖
  • 1篇徐文成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芪丹参合剂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年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合剂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合剂。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型钠尿肽(B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36(SF–36)评分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加用黄芪丹参合剂可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减轻心肌炎性反应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预防MACE发生。
陈一坚陈宇凯周平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C-ECG)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评估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基于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评估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ntra...
陈宇凯
关键词:血流储备分数冠脉造影术临界病变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6、hs-CRP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IL-6、hs-CRP水平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同时可降低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可能是丹参多酚酸盐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陈一坚江帆陈宇凯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因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监测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指导抗感染治疗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14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合并肺部感染,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根据血清PCT指标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二重感染率、炎性指标等。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80.00%、对照组为78.3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11 241.6±873.3)元、(12.2±1.9)d、(9.4±1.5)d、(2 248.9±381.1)元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CRP)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为(12.1±2.8)mg/L,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指导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抗感染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文成菅颖江帆陈宇凯周平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清降钙素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